- +1
三土城市筆記│杭州的尷尬與挑戰

受此輪“政策牛市”的影響,加上在互聯網經濟領域的自身天賦,應該說,杭州是最近幾年國內最星光璀璨的城市,網上甚至出現了“北上深杭一線榜”、“上海是杭州的后花園”等說法。
不過作為一名土身土長的浙江人,以及最近這一年在杭州工作、生活的觀察,我發現,杭州盡管在外面光彩奪目,在省內的處境其實比較尷尬。這一點,從浙江許多地市的民眾對杭州的稱呼——杭母,便可感受一二,其中所蘊含的貶義大概和蘇南人稱呼南京為“徽京”差不多。
之所以會這樣,說穿了還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人民好惡。杭州的發展水平和經濟體量雖然在全國的排位靠前,但在浙江省內并沒有突出到像武漢、成都、西安那樣的獨尊程度。就拿省會的首位度排名來說吧,杭州雖然還沒慘到像南京、濟南那樣低于1,但排名也是很后面的。


更重要的是,杭州身邊還躺著一座巨無霸城市——上海,相比長三角另一座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跟上海的瑜亮情結顯然要重得多,而上海對杭州勢力范圍的滲透也明顯強過對南京。
以所謂杭州都市圈的三座城市為例,嘉興歷來是緊跟上海老大哥,而不怎么鳥杭州的,甚至現在電話區號都可以改021了,所以今后大腿只會抱的更牢。
湖州呢,本來跟上海中間隔著蘇州嘉興,只能望洋興嘆鞭長莫及,結果橫空弄出了條滬蘇湖鐵路,整個城市的心態馬上從南向(杭州),便成了東向(上海)。事實上,上海對湖州的經濟輻射這幾年已經非常明顯,安吉、長興一帶的農家樂、民宿基本上都是上海人帶起來的,這一輪湖州房價上漲的主要購買力也來自于上海。
對此,杭州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相較杭州都市圈,后來出爐的杭州都市區就明顯瘦身,不再將嘉興、湖州全域包含在內,而僅僅是包括了臨杭的海寧、桐鄉、安吉、德清四個縣市。唯一一個市區進入杭州都市區的只有一個紹興。

不過現在,我有點修正我的這個觀點了,我認為即便杭州全力向東發展,杭紹一體化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實現,更別說達到廣佛那種一體化的程度了。其中的原因,各位請看下面的這張圖表。

首先它已經超過了地鐵最遠的建設距離,以上海為例,從市中心到昆山花橋,也就不到40公里。更重要的是,紹興人心里一直心心念念的還是接軌上海,這一點從紹興一直在跟寧波爭嘉紹/ 嘉甬鐵路,希望借此繞過杭州,直接連通上海便可見一斑。
當然更狠的還是寧波,一條通蘇嘉甬(滬嘉甬)鐵路還嫌不夠,最近又在爭取直達上海的滬甬跨海鐵路了,祝他們成功。
凡此種種,體現在人口流動上,就是杭州對外地人口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省外人口方面。對省內其他地市人口的吸引力當然也有,但顯然要弱得多。
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根據當時的報道:(杭州市)省外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安徽省43.95萬人、江西省22.77萬人、河南省22.49萬人,上述三省占全部省外外來人口的51.2%。省內市外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衢州市10.69萬人,溫州市9.23萬人,金華市8.59萬人,三地占全部省內市外的外來人口46.6%。通過計算我們可以得知,杭州市外地人口中,省外人口達到174萬,而省內其他地市人口僅有61萬,兩者比例接近3:1。
這一點跟中西部許多省會城市的人口流入源有很大不同,從中也可以看出杭州在浙江省內的某些“尷尬”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