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美國名校錄取舞弊案,談家長“推娃”的正確姿勢
文|江嵐
編輯|薛雍樂

2019年3月12日,美國聯邦檢察官Andrew Lelling宣布,50名美國人因卷入美國大學招生舞弊行賄案件被起訴,其中包括數十名演藝界、金融界的名流家長。指控書長達204頁,披露的情節令人瞠目結舌:耶魯、斯坦福、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圣地亞哥大學、喬治城大學、得州大學、維克森林大學等數所高校被卷入丑聞。
這份指控書選在這個日子公開,正值各大學招生辦宣布新學年招生結果前夕,其殺雞儆猴的用意十分明顯。除了指控書上明確羅列的那幾所高校之外,不知還有多少個大學的招生辦公室中人心惶惶。
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大英文媒體的報道一天連發數十份,并在社交平臺上持續發酵,迅速波及華文媒體。相關媒體標題不斷出現“推娃”這個時髦字眼,關注此事的態度和角度都頗有意思。
除了對指控書披露的營私舞弊情節津津樂道,我們幾乎看不到媒體認真比較中美兩國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和程序。事實上,美國高校的招生錄取沒有全國統一的硬性指標,即使沒有暗箱操作,各高校內定的考生錄取審閱指標多達十幾二十項,也不夠透明、缺乏解釋。
諸如“是否適合本?!?、“是否值得本校的資源花數年時間去培養”、“是否具備本校需要的基本素質”之類的評量,是一個摻雜招生小組成員太多主觀因素的判斷過程。其中公平與否、公正與否,全靠相關人等的學術道德和良心。一旦人心的柔韌度敵不過金錢、利益、權勢的強度,道德良心都成泡沫,成序列的營私舞弊就會發生。
美國高校招生的舞弊亂象并非今天才有,只不過是今天才被大規模公之于眾。否則,卡通肥皂劇《辛普森一家》里那個耶魯大學的招生官,就不會老早就在劇情里一本正經地對眼巴巴的富豪老爹說:“憑貴公子的學習成績和SAT分數,您需要捐一個國際機場才能夠進本校。”
可在關心這則美國教育界爆炸性新聞時,不少人只熱衷于感慨美國名流爹娘們也“推娃”,手段比中國父母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于把自己推入牢獄也在所不惜……似乎如此一來,就足以證明不擇手段“推娃”的合理性。殊不知, “推娃”這件事情本身乃為人父母當盡職責,原本天經地義,其“合情合理”不應用這種丑聞來加注腳。
確實,對子女的教育,美國家長的“雞血”程度并不輸給中國家長。在美國生活多年,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例子——
昨天下午,我去取大門口信箱里的郵件,迎面撞上沿小區走路的鄰居卡拉。 “今天暖和多了啊,”我和她打招呼。
“是?。 彼O聛碚f,“眼看著積雪就要化了。我這兩天得趕緊著幫維多利亞修改她的申請信,接下來就好收拾院子了?!?/p>
她家的老大維多利亞正在申請大學,而且已經拿到了兩三所私立名校的提前錄取通知書??ɡ€在幫著修改各種申請書,要求孩子一手繼續多申請幾所更好的學校,一手申請各類獎學金——這位出身于日耳曼家族、移民此地已歷數代、現任小學教師的美國娘,她的所作所為算不算“推娃”?
我的牙醫家中四名子女,一律以體育和音樂特長生進入藤校,這些特長分別是:冰球、賽艇、管風琴和花樣滑冰。普通人家絕不可能有足夠經濟實力去支持孩子的這一類高端業余愛好,并支持到讓他們的“才藝”一路發展成出類拔萃的“特長”。這位意大利后裔持之以恒的“推娃”,難道還不夠水深火熱?
數天前,我們附近五家圖書館聯合發布題為“高校入學及獎學金申請”的講座信息,從3月18號起到4月25號每家一場,每場兩小時,由我家鄰居——有二十余年升學指導經驗的利茲和她的合伙人巡回主講。講座的內容通常包括:找到合適大學的重要性、完成申請文書之后的申請過程、申請文書的選題定位、高校錄取決定如何影響你的底線、家庭經濟狀況實例及其對高校錄取決定的影響等等八個大板塊,囊括申請步驟的幾個每一個環節。她們每年春、秋兩季各辦一次,每一次巡回遍及紐約、新澤西、麻省、康州、賓州等附近各州。如果“推娃”不是一種被美國社會的蕓蕓眾生廣泛接受、完全合法的高校敲門方式,她們如何賴此為生?

然而,此案中那些所謂演藝界與商界“名流”之所以鋌而走險,卻毫無疑問是出于“虛榮”。他們自身的社會地位、行業名望,使得他們必須將孩子送進名校以顯示或證明他們自身存在的另一種“不同尋常”、“高高在上”。
買通監考官為女兒修改SAT答案、找代考,或捐出巨額銀兩操縱制度的種種極端行為,歸根到底推的是他們自己,不是他們的娃兒。他們用欺詐舞弊的形式向孩子們傳達的訊息只不過是:靠你自己那點兒本事是不行的,不如乖乖聽話,讓老爹老娘的金錢權勢來替你做主。
換言之,他們不僅成為部分高校利己主義的幫兇、放大了其錄取過程中的陰暗面、破壞了機會均等和自由競爭的機制,同時也直接打擊了他們子女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順便向他們灌輸了骯臟的價值觀。如今這些家長被告上法庭,還真讓人不由得為這些孩子們捏一把汗。一旦涉案人員被裁定有罪,則孩子們的被錄取便不止是“錯誤”,更是犯罪結果,那他們的學業怎么辦?他們背負著這個巨大陰影的未來怎么辦?
所以說,這些家長的行為與真正的“推娃”有著實質上的不同。在一個和平安定、穩步發展的社會里,絕大部分孩子“人之初,性本懶散”,尤其是在生活條件相對寬裕的家庭當中。父母不督促,不推動,如何能讓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上進?當他們愿意上進、用功讀書,父母又怎么會不竭盡所能、將他們扶上馬再送一程?“推娃”的合理性在于此乃人之常情,中國美國都一樣,東方西方無區別。問題只在于怎么推,以及推向何方。
當周圍的許許多多美國人為指控書所揭露的不法行為憤怒的時候,同一天夜里,我收到一個從國內發來的問題: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哪一家更好?沒有關于孩子的任何情況,不說專業選擇,不說孩子的興趣或未來發展傾向,只有這樣簡單直接的一個問題。于是我只好簡單直接地回答:都一樣。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大學的校園生活是這個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基石。為他們擇校的首要前提是選一個更適合于他們自己的起跑線。排行榜上印在學校名稱前的那個數字說明不了所有問題??墒瞧陀心敲炊嗵幮姆e慮,又對美國高等教育體系完全外行的家長們死死盯著這個數字,孜孜以求。殊不知,高質量的受教育機會也好,入職大公司的高幾率也好,并不是進了高排名或傳說中頂尖的美國大學就一定能保證的。
首先,排行榜由非盈利性質的機構或出版物根據各大學提供的數據或本機構的調研信息制成,排名的標準不同,衡量參數不同,任何一份榜單都分明是只供參考之用,并不適合奉為最高且唯一的擇校標準。
其次,綜合排名很高的大學也并不見得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未來發展,更有許多優秀學府拒絕上任何一種排行榜。一個學生如果不考慮校園的整體學術專長和校園文化是否適合自己,而盲目追求高排名,怎么可能獲得理想的受教育效果?
再者,如果擇校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將來終成有用之才,那么,“申請”之后要得到的是“被錄取”,被錄取之后要能夠順利“畢業”,拿到學位,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有所成。那些削足適履、削尖腦袋靠包裝造假擠進高排名大學的學生,等到適應不了學業壓力被淘汰,才是尚未起跑已經滿盤皆輸。
具體到推娃,回到卡拉的例子,通過各種途徑搜索大學的訊息,綜合獲取的資料并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分列夢想校、普通校、保底校三類共十幾所大學名單,是她家老大自己獨立完成的;我那牙醫花大價錢打造娃兒們的特殊技能,也建立在兒女自身的素質與興趣的基礎之上。他們的推娃行動,正如利茲與她的合伙人所極力主張的那樣,都是因勢利導,充分相信孩子們的智力與能力,敦促他們揚長避短,百尺竿頭再進一步;而非拔苗助長,更沒有靠包裝、靠弄虛作假,去追求什么排名的光鮮效果。
圖|視覺中國
本文由北美文學家園(微信公眾號:AACW2016)協助征集。本文為澎湃·湃客“眾聲”欄目獨家首發稿件,任何媒體及個人不得未經授權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