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愛德華·蒙克:讓肉體死去,但拯救靈魂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以印象主義起家,但在浪跡天涯時期真與幻、靈與肉的強烈矛盾沖突之下,印象主義已不能讓他酣暢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表現觸動靈魂的東西,認識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后,蒙克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小漢斯·霍爾拜因是歐洲北方文藝復興時代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木版畫《死神之舞》系列和肖像畫,他曾說過:“描畫你自己的生命?!?/p>

蒙克第一次與印象主義決裂的是《病孩》,這幅作品是他為了哀悼姐姐所作。他說:“當我用慣常的印象主義勾勒病孩形象遇到困難時,我嘗試了表現主義。在重畫了大約二十次之后,畫仍未完成(好在日后經常重返,我自覺已經絕望只好放棄追求的地方),這是我最終離開了印象主義或寫實主義的標志?!泵煽私K于尋找到了表現主義,卻創造了挪威繪畫史上最受譏諷的記錄。

蒙克第一次客居巴黎時,嘗試了幾次精細的點彩主義——只用色點作畫。那是他的一次短暫地回歸印象主義,對此他只是這樣解釋:“那幅畫其實只是法國繪畫的一個常用的動機,我當時在巴黎身不由己。”






1893年12月,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開畫展。和其它作品一起,蒙克出展了題為“愛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畫所組成。這是他此后命名為“生命的飾帶”組畫的起點。它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氣的主題:《風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題有揭示愛的陰暗面的,比如《玫瑰與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則以死亡為主題,基于蒙克對姐姐蘇菲之死的回憶。在這幅畫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列,畫面的焦點聚集在蒙克的背影上。1894年,“生命的飾帶”加進了《焦躁》、《灰燼》、《圣母(Madonna)》和《女人三階段》作品集。在世紀之交之際,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

蒙克最知名的作品《吶喊》正屬于《生命的飾帶》組畫系列,他還記得創作《吶喊》的源起:“一天傍晚,我出門行走在一條山路上,在克里斯蒂安尼亞附近,和兩個朋友一起。那是一段我的靈魂讓生活剝開的日子,夕陽正在落山,已浸入地平線以下的火焰之中。它就像一柄火紅的血劍,劃過天穹。蒼天如血,遭條條火舌切割,群山漸成深藍,海灣分割成紫藍、黃與紅色。那輪噴薄的血紅,照在山路與扶欄上,我的友人轉瞬變成炯炯發亮的赤白。我感覺到了一聲極向的尖叫,并聽到了一聲強烈震蕩的尖叫。自然界的色彩,頓時打碎了自然界的線條,隨那聲波一起震顫。這些生命的顫動,不僅把我的眼睛激發,也把我的耳朵調動,我著實聽到了一聲尖叫,之后,我便畫出了油畫《尖叫》?!?/p>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