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武漢:電魚還魚、毀綠補種,讓環保法律的“牙齒”越來越硬
【編者按】
“兩高”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法院嚴懲污染環境犯罪,審結相關案件2204件。制定服務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意見,審結環境資源案件25.1萬件。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規則,探索適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環境修復司法舉措。湖北、重慶、青海等地法院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過去一年,武漢司法部門積極參與長江大保護、開展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并實踐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環境修復司法舉措,讓環保法律的“牙齒”越來越硬,使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觀感更加直接,共同參與守護綠水青山。
武漢首例“還樹案”罰種130棵樹全活
受罰者多種50棵樹以示悔意
武漢首例還樹案判被告補種130棵樹,3月12日,植樹節當天,司法工作人員專程到事發地——新洲區倉埠街朱家湖堤邊檢查,發現不僅130棵罰種樹苗全部成活,受罰者還多種了50棵樹苗以示悔意。
2018年1月,朱家湖養魚承包人邱某未征得意楊樹所屬單位同意,私自將湖堤邊75棵意楊以1.5萬元的價格賣給兩男子。
去年7月底,新洲區人民法院以盜伐林木罪判處邱某有期徒刑2年,緩期2年執行,處以罰金5000元;同時責令邱某自判決生效次日起1年內,在朱家湖西邊堤壩上使用林業部門指定的樹種補栽130棵樹苗,并保證成活。這例“毀綠補種”刑事判決在我市尚屬首次。
12日,長江日報記者隨司法工作人員到現場檢查補種情況時,看到湖堤小路兩旁種植著2排小樹苗。經檢查,邱某補種了180棵樹苗全部成活,比罰種的還多出了50棵。
正在一旁除草的邱某表示,砍樹時,他并不知道犯了法。在社區服刑學習法律知識時才明白,很后悔。
夫妻電魚被判回放魚苗
首起還魚案28萬尾魚苗款已到位
王某夫婦禁漁期在長江一級支流電捕魚33公斤,去年底被判回放28萬尾魚。長江日報記者12日從新洲區法院了解到,王某流放魚苗的資金已到位,后續將在當地漁政部門指導下完成。
據了解,被告人王某用于購置流放魚苗的2萬元已到位,后續流放魚苗將由漁政部門來指導實施,法院和檢察機關將共同監督,確保執行到位。
“村里幾乎沒人再敢電捕魚,”對于該案的教育預防效果,辛沖街派出所民警羅堃感受明顯,該案被告王某夫婦被判刑,在村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深刻意識到電捕魚危害巨大,而且要付出高昂代價,紛紛望而卻步。
“電魚還魚”“毀綠補種”,在破壞生態環境案件中,武漢市正在探索司法保護生態修復機制。新洲區法院法官陸昕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以流放魚苗的方式來代替單純的物質損害賠償的做法,不僅充分運用司法手段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也讓被告人留下深刻教訓,充分認識到其行為的嚴重社會危害性,進而誠心悔罪糾錯。
偷砂賊“化整為零”逃避制裁還是栽了
長江日報記者12日從江漢區檢察院獲悉,該院于近日對“2018.3.9”特大非法采砂團伙提起公訴。該團伙采取打擦邊球的方式,23名同伙,分9條采砂船,每次非法采砂量控制在刑事案件標準以下,采一船,賣一船,并設有攻守同盟,給取證帶來很大的困難。
2018年3月9日凌晨,武漢警方在長江漢南水域查獲非法采砂船9艘,查扣江砂5000余噸,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3名。該團伙僅2018年3月4日至9日就盜采江砂2萬余噸,非法獲利數十萬元。據了解,此案是近年來武漢市破獲的一次性抓捕人數、查扣船舶數最多的非法采砂案之一。
在辦理此案時,檢方發現,該團伙心存僥幸,打“擦邊球”躲避法律制裁。該團伙將非法采砂的船改裝為載量2000噸內,倘若被現場抓獲,涉案金額就不到定罪標準,只能行政處罰。
在吳某、姜某案件中,當場查獲的江砂只有犯罪嫌疑人陳某、何某的采砂船開采的約1700噸江砂,姜某的采砂船開采了約為800噸,王某的采砂船開采了一船約950噸,其中已過駁至胡某的收砂船上的約800噸,難以起訴。
所幸,經過辦案人員仔細查找,收集證據,找到了該團伙的賬本,讓他們難逃法網。
據了解,在辦理長江非法采砂案中,辦案人員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取證難問題。目前,檢察機關正在采取組織累積量刑,破解這一難題。
鏈接
武漢全面禁止采砂 已刑拘68人
武漢打造非法采砂絕對禁區,長江、漢江及中小河流全面禁采。
今年以來,武漢持續高壓嚴打非法采砂:1月20日,洪山區、江夏區協同長航公安,在沌口大橋至軍山大橋水域查獲涉砂船只15艘;1月26日凌晨,市水務部門在青山水域查獲現行采砂船1艘和運砂船1艘;2月13日凌晨2時,經開區聯合長航公安在沌南洲水域查獲1艘采砂船,過駁船、運輸船8艘;2月13日10時,青山區聯合長航公安在黃陂砂石集散中心附近水域查獲涉砂船只8艘;2月27日凌晨4時20分,市巡查發現江夏區與經開區交界水域有1艘采砂船非法偷采,江夏區迅速出動,于5時許在鐵板洲北側水域查獲該涉砂船只,案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12日,武漢市水務局公布最新數字:截至目前,我市已查獲涉砂船只30余艘,刑拘68人。
公益訴訟長江大保護
舉報電話:12309 59222222
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規則
(2018年)
最高法:
嚴懲污染環境犯罪
·審結污染環境犯罪案 2204件
·審結環境資源案件 25.1萬件
·探索適用補植復綠、增殖放流等環境修復
司法舉措
最高檢:
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同比上升兩成
·督促治理被污染損毀的耕地、濕地、林地、草原211萬畝
·督促清理固體廢物、生活垃圾2000萬噸
·追償修復生態、治理環境費用30億元
(原題為:《“電魚還魚”“毀綠補種” 環保法律“牙齒”越來越硬 在武漢破壞生態環境都是要還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