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高法近年平反46起重大冤錯案,已有多起涉經濟產權類案件
3月1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聽取兩高工作報告。在談及糾正冤錯案件方面,張文中案作為重大涉產權類的糾正典型案例被兩高報告分別提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表示,2018年人民法院依法糾正“五周殺人案”等重大冤錯案件10件,依法甄別糾正了張文中案等一批涉產權冤錯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表示,依法辦理張文中等涉產權案,直接督辦涉產權刑事申訴68件。
2月27日,最高法曾發布司法改革白皮書,披露自2013年以來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重大刑事冤假錯案46起。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根據公開報道統計,發現近些年得以糾正的冤錯案類型多見的惡性刑事暴力類案件逐步向經濟領域、涉產權類案件拓展。從2017年開始,涉經濟、產權類案件的平反步伐加快,如影響重大的內蒙古農民收購玉米非法經營案、北京物美集團張文中案、江蘇耿萬喜案等,紛紛獲得糾正。
3月12日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表示,要依法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保護誠實守信、公平競爭,審慎適用強制措施,禁止超范圍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讓企業家專心創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p>
農民收購玉米再審獲判無罪:以良法促善治
2019年2月27日,最高法發布的司法改革白皮書披露,2013年以來,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糾正的重大刑事冤假錯案已達到46起,涉及94人。
澎湃新聞根據公開報道梳理發現,近些年來,冤假錯案平反的特點實現了由“亡者復活”、“真兇歸來”到“疑罪從無”司法理念的深入貫徹。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以來已有多起涉經濟、產權類冤錯案件獲得平反。最高法作出再審決定的內蒙古農民王力軍收購玉米案為其中典型。
2016年4月15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法院以王力軍沒有辦理糧食經營許可證和工商營業執照而進行糧食收購活動,違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相關規定為由,以非法經營罪判處王力軍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2016年12月16日,最高法就此案作出再審決定書,指令由巴彥淖爾中院對此案進行再審。最高法認為,就本案而言,王力軍從糧農處收購玉米賣予糧庫,在糧農與糧庫之間起了橋梁紐帶作用,沒有破壞糧食流通的主渠道,沒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且不具有與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非法經營罪前三項行為相當的社會危害性,不具有刑事處罰的必要性。
2017年2月17日,巴彥淖爾市中院再審改判王力軍無罪。這起案件被寫入當年的最高法工作報告中,并被列入最高法發布的第19批指導性案例之一。
最高法指出,再審法院改判王力軍無罪,用個案推動了以良法善治為核心的法治進程及經濟行政管理領域的改革,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多起涉經濟產權類案件平反,進一步加大糾錯力度
2018年,備受關注的吉林劉忠林案、吉林金哲宏案、安徽五周案等冤錯案件先后獲得糾正,此外,物美集團張文中案、江蘇耿萬喜案等涉經濟、產權類冤錯案件也紛紛獲得糾正。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錯誤,宣告張文中無罪。該案被選入2018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在判決之后釋明,“張文中案件的改判,充分體現了黨中央依法平等保護各類所有制經濟產權、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的政策精神”。
3月12日,最高法工作報告提及張文中案時指出,人民法院堅決防止將經濟糾紛當作犯罪處理,堅決防止將民事責任變為刑事責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提及該案時表示,檢察機關從已發3個司法文件中歸納出11項具體檢察政策,嚴格區分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產權糾紛與惡意侵占、個人財產與企業法人財產等界限,強調審慎采用限制人身和財產權利的辦案強制措施。
澎湃新聞注意到,張文中獲無罪后一個月,2018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糾正江蘇會計耿萬喜詐騙案;五個月后,2019年1月9日,最高法巡二庭糾正東北首起涉產權冤錯案,再審宣判企業家趙明利不存在詐騙行為,改判無罪,當時趙明利已去世三年半。
澎湃新聞注意到,從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后,最高法、最高檢加強保護公平競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在甄別糾正涉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冤錯案件方面,也明顯加大了工作力度。
3月1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四場“部長通道”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表示,最高法院將進一步加大力度,糾正冤錯案件。統一裁判理念,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堅持疑罪從無原則,堅持證據裁判原則。審判機關將緊盯三類案件,第一類案件是合同詐騙罪、挪用侵占資金罪,還有與民營企業家相關的其他的一些罪名,將予重點關注;第二類案件是異地創業、異地投資這一類存在著主客場問題的案件;第三類案件是因為政府換屆,領導更換而發生的一些案件。人民法院將認真進行排查,同時劃清楚罪與非罪的界限。
“決不能把民事糾紛當成刑事案件來處理,決不能民事責任轉化為刑事責任,決不能因為一些小的瑕疵和不規范的行為而置民營企業和企業家于死地?!苯匦卤硎?,審判機關將在排查、督辦、細心甄別上下更大功夫,嚴格區分民事糾紛和犯罪案件。此外,還將發布相關司法解釋,建構避免冤錯案件的長效機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