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兩會快評|為老人開拓更多場地,也是廣場舞管理的內容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河北聯誼會榮譽會長屈恩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隨著老齡化社會來臨,中老年女性組成街舞隊、唱歌隊等豐富生活,其中正常合規的健身活動,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保障和支持。但是部分廣場舞自行占領公共空地,帶來噪音擾民、阻礙交通、財物損壞的問題,甚至造成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這樣的情況應該納入法制和社會管理的范疇。
屈恩的建議直指社會熱點和痛點。大媽停車場跳廣場舞,鏟車鏟走轎車騰地;業主勸阻廣場舞遭圍攻心梗身亡;大媽“攻占”籃球場和年輕人推搡……這樣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廣場舞大媽”在網絡上儼然成為貶義詞。所以,為規范這一普遍性的活動,出臺相關的管理制度是必需的。
早在2017年,國家體育總局就曾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廣場舞健身活動的通知》,對廣場舞的活動地點、活動行為、活動組織、活動健康作出了規定。但是體育總局作為服務全民健身的職能部門,并沒有強制管理廣場舞的權限,面對長輩級別的廣場舞大媽,一般人只能勸說,無法制止。
屈恩此次提出,應讓街道辦、居民委員會對廣場舞團體及成員實行實名登記,在街道辦同意的時間、地點、形式開展活動;針對廣場舞群體和行為,制定民間非政治團體及行為的管理法,使其得到有效的法律管控。這樣的建議若是落實,無疑比體育總局的通知擁有更強勢的管理權力和法律效力,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管控廣場舞的亂序。
但在管理之外,還有更為隱蔽的問題要解決——廣場舞行為需管控,但老年人的健身娛樂需求也需要滿足。屈恩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60歲以上人口達2.5億人,占總人口的17.3%。相對于年輕的“互聯網人口”,多數不會上網的老人也需要娛樂,兼具健身、社交功能又便捷的廣場舞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但與龐大的需求相對的是有限的社會資源。其實,關于廣場舞的爭端,歸根到底是場地和時間的問題,對比數量巨大的“廣場舞大媽”,社區空地、城市廣場、公共體育館等設施還不夠多,密集的城市結構也讓廣場舞極易干擾其他居民。所以,盤活現有廣場、社區、空地等場地存量,加大公共場館免費開放力度,都應納入相關管理條例當中。
總之,一方面,要強抓落實廣場舞侵占公共區域、阻礙交通、噪聲擾民的問題,利用基層政府組織打造完備管理機制,建立法律上的一系列遵循;另一方面,要改善供需矛盾,把群眾健身的場地供給納入制度、指標當中,切實給需要的群眾提供資源。如此,才能標本兼治。
老年人有健身的意識和行動,對家庭和社會都是好事。加強引導和管理,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是全社會的責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