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者|29歲女法官去年辦結案件逾千件,曾一天辦結15件

曾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的張瑜,近日再獲殊榮,成為陜西省“十佳女法官”稱號獲得者。
此前的2月25日,榆林中院院長雷紅新在工作報告中提到,2018年,榆林全市法院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81件,結案最多的達1019件。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榆林中院新聞發言人處獲悉,結案1019件的法官即為張瑜。
生于1989年11月的張瑜,大學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法學專業,2012年本科畢業后即到法院工作,先后在榆林市榆陽區人民法院民一庭任法官助理、助理審判員,郭家伙場女子法庭任審判員、第一批員額法官,現為速裁庭負責人。
“陜西高院”微信公眾號文章透露,近三年來,張瑜平均年結案630件,其中2018年結案1019件,且無一投訴信訪案件,無一不廉舉報案件,息訴服判率達99.9%以上。
上述文章介紹,踐行司法改革,推行繁簡分流。張瑜作為榆陽區人民法院速裁庭負責人,帶領團隊大膽創新,集中推行了精細化管理、流水線訴訟、多元化高效送達、門診室庭審、要素式審判和“跑一次訴訟服務”等速裁機制,實現了讓當事人只需到庭一次即可結案而歸。2017年榆陽區人民法院速裁庭員額法官人均結案630件,2018年人均結案達955件,短短兩年時間內,榆陽速裁不斷刷新榆林審判的質效記錄。
速裁審理如何在法院落地,發揮了怎樣的成效?辦案效率這么高,有什么秘訣?3月8日,張瑜接受了澎湃新聞的采訪。

澎湃新聞:請介紹一下榆陽區法院速裁庭成立背景和基本情況。
張瑜:近年來,榆林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大量爆發,榆陽區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急需從改革尋找出路。同時,最高院、陜西高院、榆林中院均倡導推行案件繁簡分流改革,實現簡案快審、難案精審,所以榆陽法院在陜西省率先開始推行速裁改革,于2017年3月設立速裁庭,由我主持工作。
設立速裁庭的時候,我們院黨組一致認為,速裁工作的難度不在于案件本身的復雜程度,而在于工作的強度,所以選拔的是我們院最年輕的兩名員額法官和五名年齡在二十歲的青年書記員。
澎湃新聞:速裁庭和其它刑庭、民庭有何不同?速裁庭主要審理什么樣的案件?
張瑜:速裁庭辦理的案件是從原來民一庭、民二庭和刑庭分離出來的簡單案件,集中辦理簡案,而民一庭、民二庭和刑庭則負責辦理大案要案復雜案。
我們速裁庭不僅審理簡單民商事案件速裁,而且法定刑三年以下認罪認罰案件也適用速裁。主要適用案由包括:民間借貸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供用熱力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追償權糾紛、危險駕駛、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等,適用速裁與否的判斷依據一是能否高效快速送達,二是案件的復雜程度。
澎湃新聞:在速裁改革這塊你們有哪些創新舉措?
張瑜:我們通過業務培訓,轉化部分書記員的工作職能為法官助理,確定“一審一助一書”的審判小組結構,細化各主體的工作職能,形成流水線訴訟。受理案件時,由立案庭、速裁庭內勤先后對速裁案件進行甄別,通過雙重甄別,嚴把案件入關口,準確篩選適用速裁案件,合理配置速裁資源。
為了解決送達難問題,我們采取了多元化快速送達機制,通過使用語音、短信、彩信、郵寄等送達方式,實現 “快、穩、準”的高效送達。為了進一步貫徹庭審中心主義,全面啟動庭前會議,將證據交換、案件爭議焦點的提煉置于庭前會議完成。
庭審過程則采用要素式核心審判機制,根據庭前會議查明的案件事實、對爭議焦點進行要素式審判,通過整理速裁慣常性案件的法律適用分類援引集,提高文書制作效率和當庭宣判率。
另外,針對行動不便的當事人,我們會通過機動速裁辦案時間、辦案場所,開展機動法庭,來提升速裁工作的社會效果。
澎湃新聞:我粗略算了一下,除去節假日,2018年你辦結1019件案件,日均辦結4件多,是怎么做到的?
張瑜:榆陽速裁之所以工作質效相對較高,原因有幾下幾點:一、客觀原因:案件普遍較簡單,權利義務相對明確,爭議較小;二、根本原因:團隊年輕、有凝聚力、有吃苦耐勞精神、有團隊協作精神,有敢于擔當精神;三、具體高效的創新舉措:人員精細化管理、流水線訴訟、多元化電子送達、要素式審判等全程提速七項機制;四、外在因素:全團隊廉潔自律落實到位,干凈做人,干凈辦案。
我們平均每個工作日每位員額法官安排7個庭審,平均每案全程耗時一小時,每天確保從頭至尾辦結5個案件。我最多一日辦結了7件民商事案件和8件認罪認罰案件。每一個案件都要寫裁判文書,要么是調解書、要么是判決書,要么是裁定書,工作量確實大。
澎湃新聞:工作強度挺大的。你每天的工作狀態是怎樣的?
張瑜:是,工作強度挺大的,你不僅要拿下自己承辦的案件,還要敦促全庭其他同事保質保量地拿下自己的工作。每天中午都不一定能按時吃飯,每天要從早到晚坐到審判席上,有時連喝水的功夫都沒有,每天下班了都很疲憊……
澎湃新聞:加班多嗎?
張瑜:2017年經常全體加班,只有完全完成了當天工作大家才能下班,目的是催促大家養成高效工作習慣,做到今日事今日畢。2018年除了院內統一加班外就不加班了,因為大家都能有效抓住上班時間高效工作。
澎湃新聞:是不是感覺工作永遠也做不完,為什么能堅持下來?
張瑜:你說的對,工作永遠做不完。但被信任很重要,我們這么年輕,黨組把改革的任務交給我們,是信任,是重托,再辛苦也不能辜負。
法官職業讓我變得更加方正、更加善良,我也通過工作贏得了社會的尊重,挺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