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一體化跨地域特別訪談|一體化規劃要重視科創布局支撐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對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完善。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澎湃新聞聯合浙江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江蘇現代快報+ZAKER南京和安徽網-大皖新聞客戶端,共同推出“跨地域特別報道:長三角地區代表委員共話一體化發展專題訪談”,邀請三省一市的代表、委員,圍繞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解析滬蘇浙皖的發展路徑。
全國兩會期間,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代表、委員們為如何更好地推進一體化建設積極建言、貢獻智慧良方。來自浙江的全國人大代表也從本省的優勢、特點出發,努力找準一體化進程中的浙江著力點,在規劃布局、交通、創新制造、文化等多個領域發出浙江聲音。
以全面接軌上海為重點,為一體化發展做出浙江貢獻
3月6日浙江代表團開放日當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提問: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過程中,浙江有怎么樣的安排和考慮?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回答道,長三角一體化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也寫進了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如果回顧一下歷史,長三角一體化是早在16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開始謀劃的大戰略。2003年總書記當時在浙江提出了“八八戰略”的重要決策部署,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
車俊表示,浙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積極推動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我們一方面積極配合、參與國家發改委制定的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規劃。一方面在確定今年工作重點時,省委省政府把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作為2019年省委省政府著重抓的三件大事之一。浙江在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有自己明顯的優勢。下一步要把這些優勢用足、用好。特別是認真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方案,謀劃和推動一批好項目。并且以推動一體化示范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全省域、全方位一體化。以全面接軌上海為重點,積極承接溢出資源,特別是科技人才資源;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做出浙江應有的貢獻。
長三角一體化,先打好交通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談到長三角一體化,交通問題首當其沖。三省一市的諸多代表、委員為一體化中的交通問題建言獻策。他們提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首要抓手,應該加快交通一體化的規劃建設。
如全國人大代表,嘉興市委書記張兵提出,長三角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應加快構建“通勤化、一體化、立體化”的交通格局。
這一問題上,長三角鄰居們亦各有見地。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提出,過去幾個月中,長三角多處斷頭路打通,跨省公交線路已陸續開通。破除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也應提上議事日程,比如應當加快取消滬蘇浙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他認為,交通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與建設應按下“快車鍵”。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兼省鐵路辦主任陸永泉則表示,現在交通運輸發展正面臨重大機遇,也是重大挑戰,必須提高站位、系統謀劃,把國家戰略和本地區位優勢轉化為交通優勢,提升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系民生大事,網友同樣關心。有網友提問代表,杭州公交卡何時能在上海方便地使用?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銳則以單位所在地浙江嘉興為例,回答了網友問題。
她說:“嘉興因處在浙江與上海、江蘇的交界處,嘉興公交卡已經可以在上海用,前兩天說也可以在北京用。所以這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技術上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那么一體化之后應該很快,整個長三角都可以做起來。”
全國人大代表、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副部長、華意技術研究院概念產品研究室主任周慧則呼吁相關部門盡快推進公交卡一體化過程。
規劃布局、優勢特點,代表有建議
“長三角一體化主要是支撐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支撐。”在劉銳看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到國家戰略后,應在規劃中把科技創新布局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她認為,目前各個市非常重視科技創新,但它的布局是根據各市各自的興趣和喜好出發進行設計。怎樣能根據長三角一體化的大布局,做好自身定位,更好地優化配置資源、協調發展。總而言之,把總的目標定下來,各自的定位、分工定下來。
周慧則提出中小城市人才問題的建議。她說:“我們企業是高新技術企業,處在高速發展期,特別需要高素質的技術研發人員。但因為身處中小城市,人才不僅比較難引進,也比較難留住。建議可否以嘉興為試點,先和上海嘗試開展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共享,上海作為人才集聚的核心地帶,往整個長三角區域輻射,形成人才高地。”
有代表分析問題,也有代表找準優勢。全國人大代表、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廚衛空間事業部系長劉廷從浙江優勢出發,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浙江制造”已經立項的標準在長三角區域應用推廣的建議。在他看來,“浙江制造”代表了制造業區域形象的標識,也是高品質、高技術的象征。標準推廣能帶動整個區域高質量的發展。
長三角文旅一體發展,釋放更大能量
長三角三省一市各有優勢,比如上海科技資源密集,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等領域具有雄厚的研發基礎和產業化能力;杭州正致力于打造全球領先的信息經濟科創中心;蘇州制造業基礎雄厚、企業眾多;合肥正在構建大科學裝置集群以支持其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這些優勢都可以轉化為發展新動能。
然而三省一市還有一個優勢和共通點,都是文化大省、文化強市,如何在文化藝術上尋找突破點和創新點?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在全國人大代表、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看來,對于長三角而言,文化的作用也一定是這樣,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而當下三省一市的文化藝術已經在結合,實質成果也有不少。
“去年浙江省文聯、浙江舞蹈家協會和江蘇、安徽、上海已經建立了聯盟。今年兩會結束后四月份,就會在上海舉辦第一屆的舞蹈匯演。”崔巍說。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浙江越劇團副團長王濱梅 也提到,就她了解的政協藝術界來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政協藝術界每年都會座談、交流相互取經。“浙江的特色是越劇,江蘇有淮劇,上海有滬劇,其他的省市都有各自特點,這對戲曲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王濱梅說。
而關于長三角文旅一體化如何發展,崔巍有她獨特的暢想:“如果可以的情況下,旅游的票可以是通票,演出可以像連續劇一樣連續的演。在浙江看了上部,到了安徽看了中部,再到江蘇去看下一部。這就像‘一體一家人’,很有意思。有的時候也可以一部劇同時演,買了這個票在浙江沒看成,可以到江蘇去看。總之會很有意思的一些活動,讓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長三角一體化,共同發展。”
《遇見大運河》是杭州歌劇舞劇院近年來的主打舞劇。網友提問,什么時候能在上海看到這部舞劇?
崔巍回答,從2014年起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后,《遇見大運河》劇團用兩年時間,走完了中國大運河的六省兩市,又用了兩年時間,走遍世界七個國家的六條運河。今年劇團將在莫斯科運河和瑞典約塔運河的演出之后,到上海演出。
【“長三角一體化跨地域特別報道組”記者】
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忻勤 欒曉娜 孫鵬程 江海嘯 見習記者 王嘉儀
浙江新藍網-中國藍新聞記者 湯嘉旸 王鑫 吳文昊
江蘇現代快報+記者 項鳳華 徐岑 趙杰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鐘虹 劉旸 魏鑫鑫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