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潘粵明:人到中年不爭不出世的樣子,讓我終于理解了我爸




好在這個中國式的家庭故事最終以happy ending結束,男主角走出戲外也是一條光明大道。繼《白夜追兇》一夜翻紅后,潘粵明再度口碑刷屏,「憑演技干翻小鮮肉的中年大叔」成為他最醒目的標簽。

時光逆流20年,初入演技圈的潘粵明還是一枚憑演技傍身的小鮮肉。處女作就獲獎,之后成為CCTV6「電視電影」中最臉熟的男主角,到被欽點與趙薇共同擔綱央視重頭戲《京華煙云》,潘粵明的「職場初體驗」完全是一副開掛的架勢。
然而從少年得志到遭遇職場瓶頸,是很多人會陷入的困境,尤其是那些曾大起又大落過的人生。幸好,一個男人往往走到中年后才會接受對實力和運氣的最終裁決:擁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還是要為保住飯碗擔憂。在演藝圈做明星也是如此。
曾遭逢生活和事業巨變后的潘粵明,人生有了比一般演員更耐人尋味的戲劇性。之后他有意或無意地設定了「半明半暗」的自我:把翻紅后的淡然和不羈展示給外界,而把內心的波瀾和無奈藏得很深。

順遂是壞事嗎?
「我第一個戲《非常假日》就拿獎,第二個戲就金雞獎提名,第三個戲就得到‘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演員’」。1999-2001年間,不到30歲的潘粵明已經被「蓋章」為實力派演員。
出生于一個公務員家庭的潘粵明,帶有北京男孩的一切特質:松弛、孩子氣,喜歡呆在舒適圈,理所應當的沒有野心。他曾在博客里留下了大段關于北京胡同生活的記憶:「當我站在空曠而破舊的民房屋頂上時,我在想什么。那一刻我的思想是真空的,季節也被淡化掉了。那一瞬間,我不再成長,我定格在愉悅的最高點。」
與路學長導演合作《非常假日》時,導演相中了潘粵明的「非專業背景」。這個角色不需要科班出身的演員,潘粵明只需要演他自己。

「太順了!」潘粵明如此評價自己的青年時代,口吻中帶著中年人的審視,卻像在聊另一個人。
那個像父親般默默隱忍的男人
后來的故事成為「全民微博」時代的狗血大瓜。
在搜索引擎上敲出「潘粵明」這三個字,彈出的第一篇文章是關于那場著名的婚姻風波,接下來才是熱播劇信息。由「潘粵明」為核擴展的節點將始終脫離不開固化的成見、舊愛及那場并沒有贏家的官司。

潘粵明與世無爭的樣子,像足了道德感極重的父輩。他們出生于計劃經濟時代末期,被教導著不爭不搶,為人寬厚。在變革中,他們習得不妥協的心性,有些呆板而執拗。潘粵明不會過度表達,他用克制和溫柔,在漫長的人生中,試圖與自己和解。而人們也終將理解作為「父親」生命中那份始終淡淡的堅韌。
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丟人
「我現在就是靠積累的經驗生存,我怎么否定自己的決定呢?」
早期干場記養成記散碎東西的習慣,潘粵明一直保留著,丟過的幾本筆記甚至成為他的心結。離婚后,潘粵明不曾刪過一條微博,即使原博已經被刪除,他的轉發也還留著,看上去像個灰色的疤。
「我不拒絕任何迎面來的東西,但是你一定要找到合適自己的解釋方式。」在事業的低潮期,潘粵明寫過劇本,一度要干導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想有口飯吃。

因為影視劇的機會不好,潘粵明接受了《跨界歌王》的邀請。「那會兒正是工作選擇少的時候,知道李光潔、劉濤他們都去,就想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丟人,就一塊去唄!還能掙錢,多好啊!」
潘粵明演唱了崔健的經典曲目《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這首與他熒幕形象相悖的歌曲為他贏得了一個重要的機會。
《白夜追兇》的總制片人袁玉梅看到舞臺上的潘粵明,白色的中式上衣與搖滾的舞臺動作相互排斥又融合在一個人的身體里,她發現了「悲憫又堅毅」的氣質。于是,《白夜追兇》選角時,袁玉梅跟監制五百提議讓潘粵明來試試。

在《魯豫有約》訪談中,潘粵明再次看到這段演出畫面時,魯豫問他:「你眼圈怎么紅了?」潘粵明抬手拭眼角的鏡頭被定格放大,他的窘迫暴露無遺。也許是意識到了這個瞬間會被拿來做噱頭,潘粵明有些無可奈何地說:「我是喜歡李宗盛老師的這首作品,對生活沒有感悟的人,寫不了這么動情(的歌)。」
被食欲裹挾的不完美人生
作為一個中年男人,潘粵明把從容和隨性而至演繹到了爐火純青。唯一可以窺探他內心秩序的錯亂,是每年2月5日為兒子慶生的微博,牛頭和一個氣球的寓意是頂頂生日快樂。
汪涵曾在節目中問潘粵明:現在還是很難見到兒子吧?那時,潘粵明剛離婚,他無法料想,生活中的困境會如此迅速地泰山壓頂般襲來,最難以釋懷的部分是孩子。作家用「一地雞毛」概括了生活的繁蕪,潘粵明卻試圖將兒子抽離出家庭的困境。這種努力可以解釋他在瘋狂的輿論攻擊之下依舊沉默的原因。

《白夜追兇》之后,豆瓣上潘粵明即將上映的作品已經排到2022年。在不斷轉換片場的間隙,畫畫和書法是潘粵明排解內心的方式,少年習得的技藝成為他現在空余時間最愛的事。「我一直遵循一個質變到量變,你有時候可以去復制一個東西的時候,一點點把我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畫能畫出來。只要你能做到畫一百次,用同樣認真的態度畫一百次,你一定會看到自己的進步。」
潘粵明覺得自己并不孤獨。在他看來,孤獨是老年人的課題,青年人會體驗孤單,而自己作為45歲的中年人,并不在以上范疇之內。于他而言,最大的困難是來自在無法克制的食欲和維護演員尊嚴之間的撕裂: 「我太愛吃了,我臉圓,一吃臉特別圓。」

「我希望我能夠一直在跑步機上,甩掉脂肪,然后好好睡一覺。」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