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懲戒學術不端?中國高校校長密集發聲
中新網3月11日報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引發眾多來自教育領域代表的熱議。兩會期間,不少身為高校校長的代表就如何懲戒學術不端密集發聲。
“事前預防、事后懲戒”是治理學術不端的最直接手段,在實踐中,如何將其進一步明確。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將學術誠信比作學術研究的“紅線”與“底線”,“紅線”不可逾越,“底線”不可踩踏。他提出,應從規章制度入手,制定更加完善和嚴厲的措施,來杜絕和懲戒學術失信現象。此外,“要把學術誠信當做生命來看待”,加強教育宣傳工作,使所有學術研究者都明確其重要性。
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大學校長沈滿洪指出,堅持正確價值觀導向,需樹立學術規范榮辱觀。充分發揮監控機制作用,重視論文查重工作,從源頭防控學術不端。“如果重復率超過20%,不是非要引用的,那就涉嫌抄襲問題。知識分子體現的是社會的良知,良心千萬不能變黑。”
不少代表認為,如果“學術不端”是一域之難,浮躁之風主導的“評價體系”則是全局之癥,解決之道需要“從全局謀一域”。
關于如何完善評價體系,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就此提出“寬容失敗”的學術文化。他表示,大學在推進原始創新方面有人才、基礎研究和學科優勢,應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倡導堅守誠信、崇尚創新、鼓勵探索、勇于擔當、寬容失敗的學術文化,鼓勵教師做真正有價值、有長遠意義的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說:“一流大學建設主要以內生動力機制為主,要摒棄浮躁與功利。”他指出,應推動高校從“指標一流”到“公認一流”的轉變,要給大學發展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引導高等教育從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
(原題為《中國高校校長就“如何懲戒學術不端”發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