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治理“危險的檳榔”,需有壯士斷腕的決心

在現實中,嚼檳榔并不像古詩詞“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那么唯美。多年前一篇網文《檳榔王國中的割臉人》就曾刷屏,“檳榔加煙,法力無邊”的生活習慣,卻是與割臉的口腔癌高度相關。2017年湖南腫瘤數據顯示,湖南口腔癌發病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已列入湖南男性癌癥死亡前10位。而有媒體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口腔頜面外科病房調查發現,45個患口腔癌的人中44人有長期、大量嚼檳榔的行為。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級致癌物清單中,檳榔居然占了3席(檳榔果,含煙草的檳榔塊,不含煙草的檳榔塊)。
今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其中明確: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地區,要以長期咀嚼檳榔對口腔健康的危害為重點展開相關防治工作。相關專家明確表態:前期檳榔堿先易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黏膜彈性喪失及潰爛等表現,這是口腔癌發生前的癌前病變;且檳榔成癮性強,時間久了可以轉化為口腔癌。面對國家衛健委的嚴肅表態,這次湖南檳榔協會要求業內企業停播廣告,一定意義上是“斷尾求生”。
檳榔到底能不能致癌?這個話題就不要爭論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能夠討論的是龐大檳榔的產業到底該如何整治。
近年來檳榔產業一路高歌猛進,有數據說,行業產值達到了500億。特別是最近十多年,因為有廣告轟炸,因為有地方媒體的背書、宣傳,讓嚼檳榔從一個小眾的嗜好變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同時也培養了海量的青少年食用群體。面對檳榔致口腔癌及基本科學事實,一些檳榔企業還是繼續攪渾水、打擦邊球,炮制出來了“健康檳榔”“不傷口腔”的偽概念。
而且檳榔產業與一些省份的媒體生態高度關聯,不少當地電視臺的王牌節目就是檳榔企業直接冠名的。這次全面叫停檳榔企業的廣告,也可能引發相關利益團體的反彈。
一邊是越來越多慘遭“割臉”的口腔癌患者,一邊是百億級的產業,相關職能部門和地方政府還是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一個以嚴重損害公民健康為代價的食品產業,發展得再大,也注定是畸形的。事實上,我國臺灣的相關部門已開始在倡導民眾戒食檳榔;加拿大已全面禁售檳榔;印度法律規定檳榔產品必須貼上明顯的警告標簽……中國相關治理檳榔的措施也需要及時推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