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年漲十倍,吉野家要把拉面賣成全球第一?
賣牛肉飯的吉野家,為什么突然開始賣拉面?
5月19日,知名日本餐飲集團吉野家發布的最新中期經營計劃(2025年-2029年)中提出:“到2035年2月財年,要成為全球最大拉面店。”
在這份中期計劃中,吉野家表示要聚焦現有業務的轉型與新動能的增長,并要將拉面業務打造成國內事業、海外事業之外的“第三大業務板塊”,在其三大戰略基軸中扮演“進攻者(攻める)”的作用。
主要賣牛肉飯的吉野家,為什么突然要開始狂賣拉面了?
01.大筆收購17個拉面品牌,吉野家要當全球最大拉面店
要在五年內讓拉面業務的收入翻四倍,吉野家的拉面戰略,目標不可謂不明確。
如今80億日元的拉面銷售額只占吉野家總銷售額的4%,而在最近發布的中期計劃中,到2029財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91億元),年均增長38%,占比達到13%,總店數則要達到500家。

△圖片來源:吉野家中期計劃截圖
到2034年,吉野家將實現拉面銷售份數世界第一的“野望”。不僅銷售量要顯著增長,拉面業務的盈利能力也要在未來這五年內增長十倍,從4億日元提升至40億日元。
事實上,吉野家的拉面戰略并非臨時起意。近些年來,這家企業早已通過多次收購逐步完善其拉面產業鏈布局。
據日本媒體報道,2016年吉野家收購了當地人氣拉面品牌世田屋拉面連鎖66.5%股權。
2020年,推出了新品牌計劃“特制味噌拉面和田商店”,并于2023年在東京開了首店。
到2024年4月,吉野家收購了面向拉面店的面條、湯、醬料等的制造和銷售的供應商寶產業(Takara Sangyo)。
2025年1月,吉野家又收購了日本知名連鎖拉面品牌Kirameki。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吉野家集團已經納入Setagaya、Withlink、Kiramekino Mirai、Zenryyoku no Moto這4家公司旗下的17個拉面品牌。
同時,吉野家還計劃以寶產業作為全球拉面業務擴張的核心樞紐,提升生產能力、增強銷售資源,加速戰略擴張進入全球市場,計劃2025財年拉面業務凈銷售額同比增長2.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00萬元)。
對于如此看重拉面戰場的原因,吉野家在本次公布的中期計劃中坦言,此舉是為了減輕對牛肉飯單一產品的依賴,而這也是這家企業面臨的核心挑戰之一。
2024年,就有媒體指出,吉野家菜單30 年未變,核心產品始終圍繞牛肉飯、咖喱豬排飯等,更新頻率遠低于本土快餐品牌。
而據報道,目前吉野家控股在日本已有超過1200家牛肉蓋飯店鋪,開店空間有限,本財年店鋪數量的凈增長率僅為2%。

△圖片來源:吉野家官方微博
近年來牛肉及大米價格不斷攀升,也使得主營牛肉飯的吉野家在成本方面面臨更大壓力,積極開拓新增長渠道有助于分散成本壓力。吉野家最新財報顯示,由于牛肉和大米價格上漲以及寶產業的成本結構,成本同比增長0.6%。
上一財年(2024年3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吉野家實現凈銷售額204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2億),同比增長109.3%,實現凈利潤3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同比減少了18億日元,降幅達32.1%,降本增效任務艱巨。
02.烏冬面子品牌曾退出中國,吉野家拉面之路道阻且長
對于吉野家而言,想要實現5年賣出400億日元拉面的目標,中國市場至關重要。
截至今年2月,其在中國大陸共有570家吉野家門店,這也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場,約占其海外總門店的58%。
但在此前,吉野家旗下的日式烏冬面品牌“花丸烏冬”,曾經試圖開拓中國大陸市場,收效不佳,經營11年后無奈退場。
花丸烏冬2011 年進入中國大陸,門店一度遍布上海、深圳、青島、武漢等城市。但此后因經營不善及疫情影響,陸續關店,到2022 年,其在中國大陸僅剩上海美羅城一家門店。
2022 年 8 月 31 日,日本吉野家控股在臨時報告書中宣布,旗下品牌花丸烏冬面將全面退出大陸市場。
同年,日本另一主打烏冬面的品牌“丸龜制面”也宣布退出中國大陸。味千拉面則在2024年虧損約4000萬元。
這對于想要通過日式拉面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的吉野家并不算好消息。事實上,日式拉面目前在中國市場一直面臨著缺乏性價比、產品創新力不足等問題,未來,中國市場又將在吉野家的拉面戰略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紅餐網將保持關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