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城市志|GDP萬億城市,一季度如何挑大梁
截至2024年,中國已有27座萬億GDP城市,它們的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超過40%,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
目前,備受關注的27座萬億城市的一季度GDP數據已全部公布。盡管整體排名維持穩定,但競爭頗為激烈,特別是一些新的變量因素的出現,為不同城市之間的競爭,增加了新的看點。

本文圖片均據視覺中國 資料圖
18座萬億城市增速跑贏全國
一季度,有18座萬億城市的GDP增速跑贏了全國大盤水平(5.4%),顯示出了大城“挑大梁”的作用。其中,煙臺、合肥、常州、蘇州、成都、南通,六座城市增速超過了6%。而低于5%的城市,僅有重慶、廣州、佛山三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名義增速上,上海、北京這兩大經濟總量最高的城市,也最為亮眼,均接近15%,且也是唯二的單季增量超過1500億元的城市。此外,西安、杭州、寧波的名義增速也在10%以上。但也有個別城市的名義增速為負。一季度,鄭州GDP實際增速為5.6%,總量為3459.5億元,但與去年一季度相比,反而低了78.4億,名義增速為-2.2%。
需要解釋的是,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的核心區別在于是否考慮物價變動的因素。同時,不同城市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存在差異,又與它們的產業結構有關。一般來說,高科技產業、服務業占比較高的城市,名義增速會高于實際增速,因為這些產業的物價往往上漲較快。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上海、北京的名義增速為何相對靠前。
從排名來看,一季度GDP十強城市排位依然維持不變。但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細節變化。如近年來在GDP“第四城”爭奪上“你來我往”的重慶和廣州,一季度的差距就較去年更近了。廣州在全年能否重新超過重慶,依然存在懸念。
寧波與南京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也給GDP第十城的爭奪,帶來新的可能性。事實上,去年全年,寧波與南京的GDP總量差距就已縮小至不到400億元。此外,與去年同期相比,西安反超南通,濟南反超佛山。這意味著前者在全年的總量上繼續超越后者,且優勢進一步鞏固,顯示“強省會”建設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從增速看,萬億城市中總量排名相對靠后的煙臺、合肥、常州處于領跑狀態,也反映出“后起之秀”繼續趕超的勢頭。

藍天白云下的北京CBD
萬億俱樂部的多元化發展路徑
從投資、消費和出口“三駕馬車”角度來觀察,一季度萬億城市的表現,算得上是各有特點。
如上海、北京一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雖為負,但在固定資產投資上展現出了較強的增長動力。其中,北京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4%,反映企業擴大生產能力的設備購置投資增長1.3倍;上海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5%,比上年全年提高1.7個百分點,尤其是工業投資增長更是高達22.5%。
外貿方面,鄭州、濟南、東莞的增速都在20%以上。尤其是鄭州,增速更是高達42%,在27座萬億城市中排名第一。這也直接拉動河南外貿實現“開門紅”:一季度,河南外貿進出口2042.6億元,規模居全國第十;同比增長28%,增速居全國第三、中部第一。
另外,一些萬億城市在一季度的增速雖不及預期,或者說存在突出的“偏科”現象,但總體上也都有“獨當一面”的亮點。
比如,盡管廣州一季度增速僅有3%,但外貿進出口總值達2942.99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出口總值更是大幅增長30.6%。
再比如,福州,一季度外貿同比增長-40.6%,但GDP依然取得了6%的高增速。其原因就在于,消費和投資方面形成了有效補充: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3.03億元,增長6.4%;全市(不含平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0%。
同時,一些新的動能也在涌現,不少城市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正在加速壯大。如北京高精尖領域表現活躍,一季度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7倍、1.4倍和18.3%;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制造業總產值一季度同比增長7.2%,增速快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個百分點。
在當下備受關注的機器人產業領域,不少萬億城市也有著“一馬當先”的表現:上海、深圳、杭州、武漢的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8.6%、40.1%、62.7%、122.5%,蘇州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165%。
汽車產業轉型,依然是當前影響萬億城市發展增速的一個重要變量。一季度,成都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4.1倍,北京增長1.4倍,合肥增長74.9%,成為推動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動力。但與此對應,也仍有城市受汽車產業“深度調整”的影響,而暫時陷入低谷。如作為廣州支柱產業的汽車制造業,一季度增加值同比下降6.4%,就成為影響增速的一個突出因素。
應該說,各萬億城市的增速差別,以及在不同產業和領域中的表現差異,一方面,是當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的一種真實投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萬億俱樂部中,不同類型城市的多元化發展路徑。它們組合在一起,體現的正是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韌性。

河北唐山
“準萬億”城市,今年誰將晉級
去年,唐山晉級“萬億俱樂部”,成為全國第27個、北方第8個萬億城市。
但就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與另外三座“準萬億”城市——溫州、大連、徐州相比,唐山并未能展現出明顯優勢,在增速與總量排名上都在四座城市中墊底。
四座城市的一季度GDP增速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溫州以6.7%領跑,大連也超過了6%;總量方面,溫州、大連、徐州都在2200億元以上,反而是唐山暫時落后。不過,這種狀況,基本上是延續了往年一季度的格局,因為唐山一般習慣于后程發力。
不過,從各城市的數據對比中還是能夠發現一些微妙差別。如一季度,唐山外貿同比增長-25.6%,在萬億城市中僅跑贏了福州。與此對應,溫州、大連的外貿增速則分別為:6.9%、13.3%。
此外,工業方面,溫州、大連、徐州也表現出了強勁的沖刺萬億勢頭。一季度,溫州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分別加快1.3、0.8個百分點;大連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比1-2月提高3.2個百分點;徐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
所以,到明年初,大概率將出現三座城市同時晉級的盛況,中國將再次迎來“萬億俱樂部”的擴容高峰。

海報設計:周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