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超嘗試“切爾西模式”:出租年輕人練級,減輕多方投資壓力
在上海除了紅色和藍色,還有另一支球隊——上海申鑫。
5日傍晚,這家似乎被遺忘的中甲俱樂部一口氣宣布租借8名內援和2名外援,在面臨資金壓力的情況下,申鑫通過成為豪門俱樂部代培舞臺的方式,減輕了投資人運營俱樂部的壓力。
而作為手握優質年輕球員的中超球隊,上港和申花將多名球員集體租借至某支中甲,這樣委培模式能否收效,也是未來幾個賽季值得關注的一種現象。

租借球員減輕投資壓力
過去10年時間,中國足球食物鏈最頂端的中超聯賽投入從平均幾千萬元激增至平均十幾億元,中甲、中乙俱樂部開銷水漲船高,這給中小俱樂部投資人無形中增加了巨大壓力。
以申鑫為例,十年前打中超一年預算不過兩三千萬,現在打中甲一年開銷億元左右。
2018賽季結束后,申鑫俱樂部總經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大吐苦水,“我們有很大的經濟壓力,也在考慮引進戰略投資,歡迎資金進入俱樂部。站在我的角度,只要對球隊發展有利,能夠持續為俱樂部投入,任何形式的投資都可以,也不排除出售的可能。”
這段話的潛臺詞無疑傳遞出俱樂部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果不其然,剛剛結束的冬季轉會窗,包括吳毅臻、張文濤和國威在內的10幾名本土球員集體轉會離隊,如果不補充球員,新賽季的困難就很大了。
在俱樂部也并沒有轉會資金的情況下,最終申鑫選擇了租借球員的模式——用滿了8個內援轉會名額,從申花租借了4名球員,從大連一方和廣州恒大分別租借了兩名球員。

從年齡段分布來看,除了劉映辰外,其他球員都還屬于有一定潛力的年輕人,目前正需要比賽的機會“練級”。作為中甲球隊,申鑫的平臺顯然不低,俱樂部也一直追求技術流的風格,有利于年輕人的成長。
除了8名內援,申鑫還租借了恒大計劃中將要歸化的球員羅伯特·蕭和深圳俱樂部本賽季用不上的外援迪巴。
對于中甲球隊來說,如能從中超豪門中吸納一些年輕球員,對于降低俱樂部運營成本會起到一定作用。過去幾個賽季,青島黃海也嘗試過這樣的模式,只不過黃海并不只收留年輕人,中超球隊打不上比賽的老將,黃海會適當引進。
這種代培模式,未來或許會有更多俱樂部進行嘗試。

中超多隊嘗試委培模式
代為培養模式的背后就是委托培養,澎湃新聞記者查閱各俱樂部官方公布的引援資料可以發現,中超至少有上港、申花和恒大三家俱樂部都將多名年輕球員外租“練級”。
而在歐洲足壇,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切爾西,一共有41名球員租借在外。
過去申花都是嘗試零散租借培養的方式,曾將李曉明租借給了河南建業。后來吳曉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時申花和建業約定,只要李曉明出場率達到一個比例,申花還將支付建業培養費用。
申花還將徐友剛租借給了青島黃海培養,而兩人都是綠地剛剛入主申花后從幸運星俱樂部收購的1995年齡段球隊中球員,當時這批球員基本上是整建制去西班牙踢大區聯賽。
經過時間證明,國外大區聯賽這種沒有任何壓力和意義的比賽,對于年輕人成長并不有利,最終能夠在一線隊打上比賽的,是外租練級的李曉明和徐友剛。
有了申花一整個年齡段成長的經驗,現在外租中超、中甲球隊練級的模式最常見。

上海上港把魏來、鄭浩乾和孫恩明三名1997年齡段的球員租借給了中甲南通,這種幾名球員一起租借至一家俱樂部的模式,很顯然是兩家俱樂部達成了一些戰略合作,這樣年輕人的成長應該更加能夠得到保障。
對于這次三名小將租借到申鑫,申花方面也非常看重,“我們先是花了一些時間和國字號球隊溝通,因為本來這些球員都可能參加集訓的,最后國字號球隊也同意了我們的計劃。”
相關人士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年輕球員更快成長。一下子讓他們打中超一線隊有些吃力,中甲練級的方式也不錯。”
除了上述三支球隊,魯能將姚均晟租借給了天津天海,而1999年齡段高中鋒郭田雨則租借到了武漢卓爾,如果這兩人可以收獲更多比賽經驗,對于魯能來說也是穩賺不賠。
學會租借,學會讓年輕人練級,也許是中超靠近歐洲聯賽的又一小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