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非洲手機之王一季度凈利大降7成?傳音的問題出在哪了?
在中國手機市場上,傳音手機無疑是一家非常特殊的企業,如果要說產品相信大多數人國人都沒用過,但是要提起他的名字卻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非洲手機之王的稱謂備受市場認可,然而就是這位非洲手機之王卻出現了一季度凈利大降7成的情況,讓人不禁想問這傳音是不行了嗎?

一、非洲手機之王一季度凈利大降7成?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傳音控股發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130.04億元,同比下降25.4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69.87%。這是傳音自2023年上市以來凈利首次出現“斷崖式”下滑。
對于利潤下降的原因,傳音方面表示,主要受市場競爭以及供應鏈成本綜合影響,以及營業收入及毛利額減少所致。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高級分析師Manish Pravinkumar指出,傳音在其主要市場非洲面臨著激烈競爭,同為國產手機品牌的小米、OPPO等在非洲地區出貨量增速迅猛。2024年四季度,小米在非洲實現了22%的增長,Realme也同期實現70%的同比增長。此外,高通在印度、歐洲發起的專利訴訟導致傳音供應鏈成本增加,進一步壓縮其利潤空間。
2024年時,傳音以2.01億部手機出貨量成為首家年度出貨量突破2億部大關的中國手機廠商,全球市占率攀升至 14%,連續五年穩居全球第三。非洲市場作為其核心增長引擎,智能機市占率超40%,功能機市場份額維持在78%以上。

二、傳音這是不行了嗎?
面對著傳音當前面臨的較大的市場凈利下滑,不禁讓人發問:傳音這是怎么了?它是否已經失去了曾經的競爭優勢,陷入發展困境?
首先,我們之前就曾經說過,傳音的崛起史堪稱一部“農村包圍城市”的商業教科書。在傳音創立的早年間,中國手機市場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華為、小米、OPPO等品牌在本土市場展開慘烈廝殺。傳音選擇避開內卷戰場,將戰略重心轉向非洲、南亞等新興市場,通過“深膚色拍照算法”“四卡四待”“超長待機”等本土化創新,迅速占領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的窗口期。憑借著對這些細分市場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準滿足,傳音在非洲等市場迅速獲得了認可和市場份額,實現了快速發展,并逐漸奠定了其在非洲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這種先發優勢使得傳音在早期能夠避開國內激烈的競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藍海市場。

其次,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全球手機市場的格局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企業意識到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開始全面出海,加大對亞非拉等新興市場的布局和投入。這些后來者憑借其在技術研發、品牌影響力、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對傳音的基本盤造成了較大的沖擊。
一方面,一些頭部國產手機企業在技術研發投入上遠超傳音。它們擁有更先進的芯片研發技術、影像處理技術以及操作系統優化能力,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能、更流暢體驗的手機產品。相比之下,傳音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相對有限,雖然能夠滿足當地市場的基本需求,但在面對這些技術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時,產品的性能和用戶體驗方面逐漸顯露出差距。另一方面,這些國產手機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也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們在國內已經積累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通過多年的市場推廣和品牌營銷,形成了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當它們進入海外市場時,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傳音要想繼續保持之前的高利潤水平顯然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凈利潤的大幅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傳音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外部競爭壓力的增加,還有自身市場競爭力的相對下降。盡管傳音在非洲市場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用戶基礎,但隨著消費者需求的不斷升級和技術進步的步伐加快,傳音的產品和服務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傳音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方面的表現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例如,傳音真正的優勢基本上都是功能機,在智能手機領域,傳音的產品線相對單一,缺乏高端旗艦機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競爭力。此外,傳音在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尤其是在面對國際品牌時顯得力不從心。

第四,從長期來看,亞非拉市場依然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會。這些地區人口眾多,經濟處于持續發展階段,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手機及相關智能設備的需求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然而,要想在這個充滿機遇的市場上取得成功,持續創新至關重要。企業不僅要關注硬件層面的創新,還應在軟件服務、生態系統構建等方面下功夫。比如,開發符合當地用戶習慣的應用程序,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建立起長久的競爭優勢。
因此,對于傳音而言,凈利潤暴跌七成既是危機,也是倒逼改革的契機。只要傳音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問題,積極應對市場競爭,持續創新和優化發展策略,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不過傳音也必須要立刻行動起來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