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清末權游:從端方檔案看光緒丁未政潮迷霧
清末權游:從端方檔案看光緒丁未政潮迷霧
在歷史的長河中,清末是一個風云變幻、動蕩不安的時代,各種政治勢力相互角逐,權力斗爭錯綜復雜。而光緒丁未政潮作為這一時期的重大政治事件,深刻地影響了清朝末年的政治走向。《變局:光緒丁未政潮研究》一書,正是以這一關鍵歷史事件為核心,通過對大量珍貴史料的挖掘和分析,為我們展現了清末政治生態的復雜圖景,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意義。

端方
清末京城流傳著一句諺語:“六部三司官,大榮小那端老四;九城五名妓,雙鳳二姐萬人迷。”其中的“端老四”指的就是端方。他出身滿洲正白旗,憑借門蔭之力在晚清政壇嶄露頭角。自光緒八年中舉后,先后任職多地,在清末新政中表現活躍,卓有政聲。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端方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所幸的是,他為官期間積攢的數萬件電報、函件得以保留,為《變局:光緒丁未政潮研究》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一手資料。

慶親王奕劻
端方檔案的幸存有著一段傳奇的經歷。端方去世后,其檔案流入民間,幾經輾轉,最終被故宮博物院文獻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前身)收藏。史學家陳垣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他于1933年左右以900銀元的價格從北京大學教員倫明處購得大部分檔案。倫明一生酷愛藏書,是著名的兼職書商,其住所為宣武門外的廣東東莞會館。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倫明從何人手中購入端方檔案,但可以推測,端方死后其收藏及檔案失散各地,倫明從琉璃廠購入檔案是目前可知的上源。此外,單士元先生還從清代大官升允后人家補購了兩柳條包端方文件。

岑春煊
這些檔案在形成的近百年歷程中,經歷了三次重要的整理。第一次由端方幕府人員完成,他們對檔案進行了初步的分類和裝訂,體現了對當時史事的了解。第二次是在檔案收入故宮博物院文獻部期間,但整理進展緩慢,一些分類并未在實際歸類中應用。第三次是21世紀初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啟動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國家清史編委會合作進行整理,檔案以件計,數量眾多,電子著錄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便利。

瞿鴻禨
《變局:光緒丁未政潮研究》重點依據的端方檔案具有獨特的價值。它內容豐富,除了大量的電報與書信記載政務信息和人情往來外,還包括書目、請安折、稟文等多種文書與雜件,宛如一部“清末的百科全書”。這些檔案具有隱秘性、原始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征。檔案內容多涉及晚清政情內幕,很多要事電文用密電本,由端方信賴的人負責管理,保證了史料的真實性和隱秘性。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則為全面研究提供了可能,讓我們能夠從多個角度了解清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
作者在閱讀端方檔案時,一封涉及清末政局多位重要人物的密電引起了關注。圍繞這封密電,作者花費數年時間通讀兩遍檔案,摘錄了近五十萬字的相關史料,逐漸清晰了光緒三十三年六月爆發的丁未政潮的歷史脈絡。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史料的嚴謹態度和深入研究,也為本書的學術價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光緒三十三年的丁未政潮,是清廷內部派系斗爭與權力角逐白熱化的重大事件,歷來為研究者所關注。目前學界對政潮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缺憾。而《變局:光緒丁未政潮研究》在這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和拓展。
以往的研究中,一些歷史細節尚不清楚,人物個案研究也有待加強。本書通過對端方檔案的深入挖掘,為我們揭示了政爭重要當事人如奕劻、袁世凱、端方等高官以及蔡乃煌等屬員在政爭中的具體角色和作用,填補了歷史細節的空白。同時,對梁鼎芬、鄭孝胥等人物的研究,也讓我們從多個視角審視了此次政爭,使歷史面相更加豐富多元。
關鍵材料的缺失一直制約著丁未政潮的研究。而端方檔案的發現和利用,為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此外,書中還對中國歷史研究院藏《瞿鴻禨朋僚書牘》等史料進行了分析,進一步豐富了研究的素材。
史料研讀方面,本書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對于既有史料存在的誤讀或者難以破解的問題,作者通過細致的分析和考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例如,對丁未年袁世凱致端方密信中一些內容和“隱喻”的解讀,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為清末一次震動全局的政治事件,丁未政潮包含了滿與漢、國與家、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清流與濁流等多種因素。《變局:光緒丁未政潮研究》對這些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有助于我們全面了解清末的政治格局和社會變遷。通過研究丁未政潮,我們可以窺探清朝滅亡之前的政治生態與士大夫政治,透視鼎革前后士人的抉擇與命運。

《變局:光緒丁未政潮研究》
張建斌 著
ISBN:9787522747064
2025年4月
內容簡介
張建斌,20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晚清政治史、經濟史、國家治理史。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2項,在《近代史研究》《學術月刊》《史學月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本書依托端方檔案、瞿鴻機朋僚書牘、張之洞檔案等珍稀史料,構建清末十年權力中樞
的震蕩圖譜。通過考辨奕劻、瞿鴻褸等滿漢權臣與端方、袁世凱、岑春煊、張之洞等疆吏的關系網絡,兼及梁鼎芬、趙啟罧、惲毓鼎、陳慶桂等言路清流,梁啟超、熊希齡、狄楚青、汪康年等名流士人在丁未政潮前后的潛流互動,重構晚清政治史的若干史實,闡釋清末中央與地方博弈、滿與漢關系嬗變、維新與新政內在聯結、危局與變革的歷史抉擇等系列問題。透過這場震動朝野的政治風暴,讀者得以窺見傳統王朝在制度轉型關口面臨的深層困境,以及權力與關系如何塑造著改革路徑的最終選擇。各政治群體自上而下抑或自下而上的互動,采取常規與非常規的政務處理模式,揭示出晚清政治運作的復雜面相、王朝治理的慣性積習以及制度轉型的內在推力。書中有關諸多新政方案生成過程與動態調試的深度闡釋,正是不同政治力量制衡弈對的微觀寫照,以此觀察權力場域中多重交互機制的運作與鼎革前后的政治生態圖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