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隴南,看“非遺”里的人間煙火
來隴南吧
和大自然親密接觸
與山野為伴、清風為友
看“非遺”里的人間煙火
線路簡介
從蘭州出發到隴南兩當,品嘗兩當蜜酥,欣賞國家級非遺“兩當號子”;在康縣陽壩吃“十大碗”,了解“男嫁女娶”的獨特婚俗;在文縣觀看國家級非遺“池哥晝”和大型情景式演出《白馬盛典》,與少數民族同胞一起跳火圈舞,體驗“池哥晝”面具制作技藝;在武都觀看國家級非遺“高山戲”,品嘗由麻辣燙、烤雞爪、羊肉串組合而成的“三件套”,親身體驗隴南多元文化。

兩當號子
綠色是兩當的基礎色調,春夏交替之時綠意肆意蔓延。徜徉于山野間的兩當號子婉轉動聽,仿佛是大自然的靈魂之歌。兩當號子是當地民歌的獨特種類,自古就有“隴南樂府”的稱號,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西北民間音樂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男嫁女娶
在康縣南部流傳著一種“男嫁女娶”的婚俗,與“倒插門”有所不同,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男到女家,更名入籍”,另一種是“二門俱開,兩來兩去”。“男嫁女娶”并非少數民族的習俗,而是當地漢族群眾獨特的習俗,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池哥晝
文縣池哥晝俗稱“鬼面子”或“跳曹蓋”,是生活在白馬山寨的少數民族生活中一種古老獨特、原始古樸的群體祭祀舞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池哥晝面具舞由池哥、池姆和知瑪組成,既原始古樸、粗獷豪放,又充滿了神秘的宗教氣氛和濃郁的娛樂色彩。

高山戲
高山戲是在武都當地民間說唱、歌舞表演、民間祭祀和傳統社火中孕育、演變、發展而來的戲曲劇種,至今已有七百年左右的歷史,1959年10月定名為高山戲,2008年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高山戲是甘肅省獨有的兩大漢族特色劇種之一,演出程式絢麗多姿,服飾打扮風格鮮明,曲牌唱腔豐富多彩,舞臺表演獨具特色,被贊譽為“中國戲曲研究的活化石”。
來源:隴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特別聲明:
1.微游甘肅內容文章旨在宣傳甘肅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由于條件所限,在轉載之前無法與所有權利人聯系授權,可能出現部分原創圖片或文字未署名,請聯系添加。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處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