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家孩子給你畫過畫嗎?孫儷曬出的“小棉襖”之作直接甜哭網友,原來喂藝術長大的孩子真的不一樣!
前陣子,為慶祝《甄嬛傳》播出13周年的《甄嬛愛不停》晚會結束后,孫儷在社交媒體曬出女兒小花妹妹的一幅畫再次引爆全網,畫中的人物,是站在話筒前的“公主媽媽”,大眼睛、長睫毛、腮紅,一個細節都沒落下。
更令人驚喜的是,畫面左上角,小花還認真寫上了“甄嬛傳”三個字。對于一個小朋友來說,這樣復雜的漢字絕對不簡單,但小花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媽媽的愛。這幅畫不僅甜到了孫儷,也讓網友紛紛感嘆:這才是幸福家庭的樣子!

其實這已經不是孫儷第一次曬娃的作品了,之前她就把小花妹妹畫的紅辣椒和幾年前哥哥等等畫的辣椒做過對比:


孫儷非常喜歡畫畫、書法,一雙兒女也經常會在家隨手涂鴉,不僅在畫紙上,家里的墻壁上也有兄妹倆大作,但孫儷從不阻止,反而會支持孩子們的行為。
這種大方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做法得到了網友的一致點贊。難怪倆兄妹有如此高的繪畫天賦。

其實,孫儷并不是唯一一位注重孩子教育的明星,郭晶晶、撒貝寧、張若昀等多位明星都曾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故宮等地,讓孩子在看古畫、看建筑中增長見識、了解歷史,還能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然而,你是不是也常常感到困惑:
“看不懂中國畫?”
“古畫太晦澀?”
“藝術書太貴還枯燥?”
......
如果在故宮太和殿前孩子指著屋頂的脊獸和彩繪發問:“媽媽,屋檐上的小獸為什么排成一隊?畫里的神仙為什么要踩云彩?”我們要如何作答?

這一幕,正是無數家庭在故宮游覽時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發現——帶孩子逛故宮或者博物館,光拍照打卡遠遠不夠! 那些藏在建筑紋樣、壁畫彩繪中的千年藝術密碼,才是真正的“文化寶藏”。
那么,普通家庭究竟應該怎么“抄作業”?《這就是中國畫:500幅寶藏名畫讀懂5000年中華文明》給出了答案!
從故宮梁枋到《千里江山圖》,用一本書開啟“沉浸式美育”!

30秒讓你快速種草這本書
500幅名畫+30個趣味故事,像追劇一樣學藝術!
“網絡熱門古畫鑒定”模式,專治“看不懂”!
20萬字“段子手級”講解,像您專屬的私人講解員,逗趣好笑的講解同時還能漲知識!
這本書,憑什么讓全網瘋狂安利?
爆笑解讀!把“高冷古畫”變“吃瓜現場”
誰說藝術書只能正襟危坐?這本書直接把古畫變成“千年八卦現場”!
門窗雕花VS《漢宮春曉圖》,親子挑戰“找不同”!
壽康宮的菱花格心、御花園的卍字紋窗,竟與書中《漢宮春曉圖》的服飾紋樣高度相似!
家長實測:“帶孩子用書里的‘紋樣解碼’章節對比故宮實景,他們比玩密室逃脫還專注!”

《北齊校書圖》藏著“打工人摸魚實錄”?
1500年前的編輯部:有人埋頭加班,有人彈琴摸魚,還有人準備開溜!原來古人上班也愛“劃水”!

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
“一邊刷抖音神劇,一邊解鎖中華文明!”
沉浸式解謎!500幅名畫秒變“藝術劇本殺”
翻開書=穿越時空!
《千里江山圖》藏著18歲天才的“絕命密碼”?
王希孟為何作畫后神秘消失?宋徽宗為何淚灑畫前?青綠山水背后,是少年天才的未解之謎!

《清明上河圖》細節堪比“北宋監控錄像”?
外賣小哥、網紅茶館、街頭雜技…連駱駝隊有幾只牙都看得清!放大10倍,解鎖汴京城的“市井生存指南”!

每幅畫都是一場“燒腦探案”,越讀越上頭!
全網獨家的“藝術外掛”!小白秒變鑒賞大神
“省流版”美術史: 從先秦到清代,一條時間軸講透5000年畫風演變!
“傻瓜式”鑒賞指南: 構圖、筆法、色彩…專業術語秒變“人話”!
“沉浸式”配套圖文: 高清大圖+局部特寫+對比解析,博物館都不用去了!
隨手一翻的體驗感——“國寶綜藝+紀錄片+脫口秀”三合一!
為什么這本書是2025必買?
價格史低! 原價399元→129元!近乎3折!
贈品絕版! 5大周邊限量1000套,搶完永不補!
用戶真實評價:
@藝術系王同學:“讀完這本書,我去博物館都能給導游講課了!《韓熙載夜宴圖》的‘諜戰劇情’比懸疑片還刺激!”
@寶媽李女士:“孩子本來只愛刷短視頻,現在天天纏著我講古畫故事!贈品的拉頁被他貼滿臥室,說‘比奧特曼海報酷’!”
@收藏圈張先生:“贈品的刷邊和收藏證書,放拍賣行至少值四位數!這本書買到就是賺到!”
出版社權威背書,放心入手!
由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聯合 《中國美術報》 團隊打造!
主編 馬子雷 深耕藝術領域20年,團隊包含央美教授、資深媒體人,專業性與趣味性雙重保障!
翻開書,揭秘更多藝術史上的驚天秘密:
網絡熱門古畫“鑒定”!
30余個趣味篇章,拆解海量專業術語
500余張寶藏繪畫,多角度解構藝術之美
不止為了學習繪畫術語
而是用中國畫讀懂中國
↓↓↓

這就是中國畫:
500幅寶藏名畫讀懂5000年中華文明
馬子雷 / 主編
地道藝術 / 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有書至美
2024年9月 / 出版
趣味講解,通關5000年中國美術史!
這絕對不是一本只教你學習繪畫專業術語的書,而是一本告訴你“如何用中國畫讀懂中國”的書。

說起市面上中國畫類的書籍,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大畫冊、跨頁大圖、圖片旁邊有著簡練的賞析文字。主打一個“以圖片為主,以簡單賞析文字為輔”。
我們這本《這就是中國畫》就不太走尋常路了,別看這本書有20萬文字量,聽起來好像很多,但講解非常風趣“接地氣”,讀起來很輕松。

好像在看國寶綜藝或者紀錄片一樣,既適合在家看,也適合帶去博物館現場對照打卡。
我們并不想做內行對外行的“說教式科普”,而是想把它打造成一場充滿互動的“中國畫知識探險”,就像一位陪著讀者在“繪畫風景”中摸索的導游。
書中最貼心的就是站在觀眾的視角,提出各種有趣的問題,比如:
馬王堆漢墓的帛畫上畫了什么“修仙秘籍”?

《洛神賦圖》的“神獸”們都來自哪里?

《韓熙載夜宴圖》里不見硝煙的“碟中諜”結局如何?

是不是一聽問題就好奇心滿滿?
小小舉個例子吧——《韓熙載夜宴圖》:繪畫里的諜戰
你看,這是一群人在聚會玩樂。可是,在這份平靜的背后,隱藏著一場驚心動魄的諜戰,而且還有“諜中諜”“局中局”。

它就是五代南唐時期留下的傳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
讓我們一起走進畫中,一探究竟。
“鏡頭”下的南唐高級宴會
畫中頭戴高冠的這個人叫韓熙載,五代時期南唐國頂級大V,在朝堂上、士林中有很高的威望。經過了幾十年的爾虞我詐,年過60的他終于過上了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開party,這一天是休沐日,正是開party的好日子,自然少不了呼朋喚友一起相聚。
宴會的來賓,主要是韓熙載的好友和門生。
而這場盛大的宴會的每一個細節都被南唐的宮廷畫家顧閎中在這幅《韓熙載夜宴圖》中用連環畫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整個晚宴內容很豐富,畫家顧閎中將之分成了五幕,分別是聽樂、觀舞、暫歇、清吹、送客。
第一幕,聽樂。

這是晚宴的第一個活動,節目是來自教坊司副使李嘉明之妹李姬的琵琶solo。

李姬的琵琶彈法很有特點,更像現在的吉他彈法。

圖中甚至有宴會的酒水餐點“特寫”。
第二幕,觀舞。

畫中那個身穿藍色長裙,正在翩翩起舞的女子正是韓熙載的寵伎王屋山,她在為眾嘉賓演繹著名舞蹈“六幺舞”。
韓熙載站在紅漆鼓旁,兩手一抑一揚敲鼓為其伴奏。
第三幕,暫歇。

韓熙載正與眾家伎們坐于床榻之上休息,一位家伎在為韓熙載洗手。
第四幕,清吹。

在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中,韓熙載換了身便服,袒著胸就出現在了眾人面前,他脫掉鞋,盤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個侍女說話。
第五幕,送客。

宴會接近尾聲,喝醉了的客人或緊緊握著歌女的手,或摟著歌伎不愿放開,居于他們中間的韓熙載似乎若有所思。
連環畫再次回到開頭,將整個宴會串聯起來,同時也正式告訴大家:宴會結束了。
和旁邊依依惜別、勾肩搭背的賓客與女伎相比,他一點也不像是才從狂歡中出來的人。
韓熙載在愁些什么,我們接著往下看。
不見硝煙的“諜中諜”
韓熙載所處的時代被稱為“五代十國”,處于這樣的亂世,他是真的累了,疲于朝堂斗爭,也失去了匡扶天下的雄心。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韓熙載真的能輕易地全身而退嗎?
顯然不能。
惦記韓熙載的人有很多,比如南唐的君主李煜。
沒錯,畫家顧閎中并不是韓熙載請來記錄宴會“攝影師”,而是李煜暗查韓熙載的諜報人員。

當李煜看到了這幅《夜宴圖》中韓熙載沉迷享樂的狀態,就放棄了想要任其為相的想法,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李煜對韓熙載的戒心。
當然,機智如韓熙載,這種試探以及暗查第一時間就被他所洞悉,之后的事情,完全是影帝般的個人表演了。

在大部分的敘述里,故事到此就結束了。但如果韓熙載本人看完下面這條隱藏的暗線,他一定會后背發涼:他的夜宴很可能在無意中救了自己一命。
因為關注他的不只是李煜,另一個更牛的大佬也在關注著他……
欲知后事如何,且翻書來看看。
書中這樣的鑒賞例子還很多,不但有用還很有趣,大家可以慢慢探索。
希望大家伙兒把這本書當做“拋磚引玉”的開始,而不是“蓋棺論定”的結束,一起在廣闊的中國畫世界中遨游吧!
豐富的多類型配圖,用“解謎”視角賞畫!
許多介紹中國畫的書都是以畫作當主線,通過賞析串講歷史,缺點是畫作賞析和浩如煙海的美術史綁定在一起,真的隨便一讀“深似海”啊,對日常的閱讀來說真的略有壓力。

而這本《這就是中國畫》則拋開那些沉重晦澀的部分,真真正正從“畫作的謎題”本身出發,通過豐富的多類型配圖,用“解謎”的視角賞畫。

書里的圖片堪稱多樣化全類型覆蓋,作品展示圖、圖案描線圖、細節展示圖、同類對比圖、信息標注圖等應有盡有。




對畫作的賞析也是抽絲剝繭式,從一張古畫切入,圍繞它所處的時代、誕生的環境、要解決的問題等進行拆解。

口說無憑,也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吧——
漢墓的帛畫上的“修仙”指南
“修仙”這個話題,其實已經火熱了幾千年,2000多年前的漢代人,就有了一套成熟的“指南”。
比如從湖南長沙馬王堆墓葬里出土的《馬王堆一號墓T型非衣帛畫》。

剛看到這幅畫的全貌,你可能會說:這畫,為什么會畫在一件衣服上?
注意,這不是衣服哦!
這件呈“T”字形的非衣帛畫,它的真實作用是在葬禮上引導著逝去的人走向天界的引路旗幟。

從整個墓葬的布置來看,墓主人辛追有一個夢想——成仙。成仙流程,則被當時優秀的畫師繪制在這幅絲帛上。
根據這幅帛畫的記載,從肉體歸于寂滅直到靈魂到達仙界,整個過程一共分為地下(歸墟)、人間、天界三個大板塊。

仔細觀察局部細節,可以發現主體畫面之下還有一層淡淡的初稿,這和今天工筆畫勾勒設色的流程如出一轍。可以說,我們今天欣賞到的,是中國畫家族中鼻祖性的作品。

了解完這些底層邏輯,就可以把這張畫以及作者,與整個美術史進行參照。

這種層層遞進的賞析角度非常像在解謎,完全不枯燥,并且書中的圖文結合非常好,順序讀下來就好,不需要前后翻頁尋找對應圖文,閱讀體驗非常絲滑。
欄目豐富,“省心省流”的中國畫賞析必讀!
中國畫的鑒賞是多維度的,如果有一本書既能因為有趣吸引小伙伴們“睡前閱讀”,同時內容又專業嚴謹、圖片好看、字體排版符合大家的審美和閱讀習慣,那就等于幫朋友們做了個“省心又省流”的書目選擇了吧?

《這就是中國畫》正是這樣一本必讀好書:
書中以美術史史料記載為依據,以朝代為序,從先秦至晚清,精選中國美術史中的中國畫代表作,脈絡清晰,娓娓道來。


每幅作品的開篇都有檔案框給出作品的基本信息,“身份證”一目了然。


對于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還有標紅提示,不錯失重要知識點。


與此同時,每章結尾處有本章節作品目錄和美術辭典欄目,標注了值得深挖的專業術語,拓展信息十分豐富。

能夠系統了解中國繪畫的發展沿襲,掌握不同時期的特點和變化,讀懂恢弘的中國美術發展史。

人文藝術領域,資深學者傾情執筆!
主編丨馬子雷

作者團隊丨地道藝術
由《中國美術報》傾力打造,宗旨是“為公眾打開藝術之門,為藝術打開多維世界”。
地道藝術的作者團隊是一只專業背景和傳播能力兼容的隊伍:既有來自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專業藝術院校的青年學者、藝術家,又有傳媒專業的作家、媒體人。
藝術品般的工藝典藏!
剛才我們一直聊的都是這本書的內容有多么豐富多么好,但無論多么靠譜的內容都要有精美的設計才能更好地呈現。

這本書的匠心裝幀,品質很高,宜藏宜贈。

封面設計元素選用《月曼清游圖》之“圍爐博古”,搭配云紋、山水、仿古書名,緊扣中國繪畫主題。

封面采用240g超感紙覆膜,書名采用黑色燙漆工藝,書殼內襯1800g高硬進口書殼內板。

16開精裝,牢固鎖線,輕松180°平攤,耐翻易保存。

內頁選用120g進口帶涂布藝術紙,精工細作,典藏佳品。

此外!
《這就是中國畫》的“珍藏紀念版”傾情呈現5項專屬設計,8件特色周邊,限量擁有,紀念珍藏。

①三口藝術刷邊

刷邊選用《漢宮春曉圖》和《十二月令圖》。


經過精心設計和拼接,呈現藝術品般“絲滑”的欣賞體驗。
②“鵲華秋色”收藏證書(1枚)

收藏證書尺寸為:9.5*13.5cm,一證一碼,貼于環襯。

圖片選用名作《鵲華秋色圖》,特別設計收藏文字古籍豎排效果,充分體現中國繪畫的意境與美感。
③“色彩意蘊”藏書票(一套2枚)

單枚藏書票尺寸為:7.5*12cm,圖片分別選用《白云紅樹圖》和《搜山圖》。

色彩大膽明朗,用筆利落豪爽,形象生動雅致,日常賞玩或當做書簽都是靚麗小風景。
④“名畫千年”高清拉頁(一套3幅)

附贈十大傳世名畫之三拉頁,《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

單張拉頁尺寸為:225*980mm,即可收藏鑒賞,又可裱掛裝飾。
⑤ “班味名畫”飄帶帆布包(1只)

選取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局部,古樸畫作與現代元素的巧妙混搭。
書名飄帶,呼應圖書,明黃色活潑靈動。

大小適中,A4尺寸文件輕松放,厚實耐磨帆布材質,折疊便攜自重輕。
以上。
網絡熱門古畫“鑒定”!
30余個趣味篇章,拆解海量專業術語
500余張寶藏繪畫,多角度解構藝術之美
不止為了學習繪畫術語
而是用中國畫讀懂中國
↓↓↓

這就是中國畫:
500幅寶藏名畫讀懂5000年中華文明
馬子雷 / 主編
地道藝術 / 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有書至美
2024年9月 / 出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