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22項達全球最優,世行為上海營商環境“蓋章”
近日,世界銀行官網發布了2025年度中國企業調查報告。此次調查自2024年初開始,覆蓋全國2189家企業。報告涉及營商環境的59個測評點中,上海有22項達全球最優水平。
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作為對比,在2023年世行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中列首批經濟體第一的新加坡,達到全球最優水平的是10項測評點。
上海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已走過漫漫長路,也摘下累累碩果,而今又一次得到國際層面的“蓋章”認證。

陸家嘴 視覺中國 圖
“風向標”
再回頭看一眼上海在今年2月5日發布的優化營商環境8.0版行動方案,不難注意到第一條就是“深化世界銀行對標改革”。
事實上,在2017年底發布的1.0版方案,就明確提出“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借鑒國際公認的營商環境排名靠前經濟體的做法和實效;2018年,上海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計劃,主要就是對標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靠前的先進經濟體經驗。
以國際一流標準為標桿,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8年,中國在《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78位;而到了2020年,中國上升至31位。當時的如此躍升之中,上海占據了中國樣本權重的55%。
2021年,世行開始構建新的評價機制,并于2023年5月發布了新的營商環境評估方法論——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將專家調查和企業調查相結合。新機制同時明確,上海成為代表中國參與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的唯一樣本城市。
世行的評價體系是全球營商環境建設發展的風向標,而上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營商環境建設的風向標之一。
從1.0到8.0,上海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一年一度的連續更迭,正是對標改革持續深化的過程。對照新的評價邏輯,8.0版方案也針對性地加強企業破產行政協調、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進行了調整。
當然,營商環境的國際化也不單單是尋找一個坐標系,還有服務對象的國際化和對國際貿易的保駕護航。在上海,“特斯拉速度”早已是營商環境最耀眼的勛章,“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奇跡不斷釋放著對外商落“滬”的吸引力。
而國際貿易方面,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姚為群表示,一是考察企業對海關和貿易法規的感受度,二是考察企業對交通運輸的感受度。此次調查中,這兩項上海企業的感受度得分均超過99分,達到全球最優水平。“經過歷年改革,企業在上海開展跨境貿易明顯更省力、更省心、更省錢。”

2025年4月19日,2025上海(靜安)世界咖啡文化節在豐盛里靜安寺廣場舉行,活動受消費者歡迎。視覺中國 圖
“0成本”
此次調查數據中,獲取金融服務方面,上海市的電子支付費率成本為0;供電可靠性方面,上海市企業填報的停電次數和停電時長均為0次。
上海,貴嗎?成本永遠是經營主體最關心的根本問題,同樣也是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所追求的市場化屬性的重要體現,更是8.0版方案和世行新評價機制都突出強調的“企業感受”。
以上兩個調查數據,前者是實打實的經濟上的“0成本”,后者則是總被提及的“綜合成本”。
電子支付費率成本為0,能夠大幅提高支付的時效,降低交易成本,使得企業在獲取金融服務時壓力更小、效率更高。2024年,上海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優化營商環境,將多方面的融資支持工作集合成為一項“工程”。其中,“無縫續貸”工作始終堅持“零門檻申請、零費用辦理、零周期續貸”的“三零原則”。
而在供電方面,供電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接電的時間、效率等都是企業日常運營在最微末、最切身處的感受問題。能源供給是企業生產的最基本保障,近乎百分百的穩定性能夠消除大量的潛在成本。
“沒想到剛剛在手機上提交了用電申請,才過了兩個小時就幫我把電都接好了。”上海一家經濟合作社的徐經理線上提交了低壓非居民增容辦電申請后,驚異于國網上海長興供電公司的接電速度。公司推出的“申請即接電”辦電新模式,實現了“朝申請午接電”,受理零時差、用戶零上門、接電零等待。
供電之外,在更多的公用基礎設施服務上,上海都拿出了立足企業需求的態度和速度。上海楊浦“城市概念”園區攻克園區寬帶壟斷問題,上海市嘉定自來水有限公司實現1個工作日內完成前期對接與踏勘,2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的“嘉水速度”。
從金融服務到基礎設施,各個環節對“0”的追求,一如8.0版方案將“聚焦提升企業感受”寫入標題,也正是上海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所需要的市場化特征。這些不僅是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的減少,也在試圖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主的生存焦慮。
“100分”
22項測評點達到全球最優水平,其中不少項的企業感受度得分逼近甚至達到了100分。這正是營商環境政府側實現“零門檻”“零成本”的另一面——企業側的感受度近乎滿分,二者共同佐證著上海對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極致化追求。
此次測評,在解決商業糾紛方面,上海市商事調解可替代性得分為100;國際貿易方面,企業對海關和貿易法規的感受度得分為99.13;市場公平競爭方面,企業更換互聯網提供商的感受度得分為96.2。三項均為全球最優水平,都彰顯了上海營商環境愈發成熟的法治化特征。

解紛“一件事”平臺。 上海市司法局供圖
針對商業糾紛問題,上海市司法局積極探索糾紛化解的數字化創新,研發了“多元解紛平臺”與“解紛一件事平臺”。平臺在降低企業成本、維護市場秩序的同時,確保了糾紛化解過程的規范化和透明化。在電商平臺高密度集聚的長寧區,區法院早在2018年就率先成立了全國首批互聯網審判庭,在實踐中提煉互聯網裁判規則,規范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圍繞國際貿易,浦東新區的CCC免辦改革(免予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為眾多進口產品帶去了福音,不僅首建便捷通道、首擴適用范圍,更是首創專項立法。2023年7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免予辦理強制性產品認證若干規定》正式施行,作為全國首部CCC免辦領域的管理措施,將CCC免辦系列創新舉措以立法形式予以制度化。
截至2024年8月,浦東新區共發放免辦證明近8.3萬張,約占全國的1/3,全市的4/5,為浦東集成電路、汽車等營收逾千億元的行業,提供了重要的便利化措施,惠及浦東新區六大硬核產業等領域上下游企業近6000家,貨值金額逾25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華東政法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法治化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羅培新表示,上海的制度改革經驗,是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上海作為世行營商環境評估唯一的專家調查城市,它所推行的制度改革及其獲得世行認可的程度,可以為全國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鑒,甚至在某些領域成為全國改革的樣板。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是上海始終奮斗踐行的目標方向。這一份國際視野下的成績單,再一次為這三個屬性留下鮮活的注腳。5月8日,上海為全面系統優化營商環境、切實提升企業感受,將再度自我加壓,提出“十大攻堅突破任務”,其中首條依然是“實施世行對標改革”。
對標世行評價體系,拉長板補短板,鞏固提升落地成效。階段性的勝利是邁上下一個高峰的階梯,在優化營商環境這件事上,上海的腳步不會止于8.0。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