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端機大爆發!從卷參數到卷需求,行業終于“返璞歸真”了
手機廠商們開始重新思考中端機的發展路線了。
據研究機構IDC發布的報告顯示,得益于“國補”政策加持,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3.3%,其中中端市場是受益最多的價位段,消費者更熱衷于購買這個價位性價比的產品。
簡單來說就是,受制于大環境跟消費者心態轉變,中端機又變成市場銷量寵兒,這也倒逼手機廠商開始重新審視中端機。
中端機,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
中端機的發展,大致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追求極致性能,處理器肯定要是同價位里最強的,其他的東西可以稍微放放,這樣才能體現出優勢。
像Redmi、榮耀、iQOO、真我realme等品牌都是靠主攻中端機市場起家。彼此智能手機市場還是藍海,各家廠商可以通過機海策略來贏得增長,之后才慢慢細分出多個系列來豐富產品線。
只不過這個階段的中端機受制于成本、技術等因素,除了性能強勁之外,其他方面只能說是差強人意,比再低機位的千元機好,但與旗艦機對比,又能感覺出差距還是很大。

圖片來源:雷科技
第二階段則是開始承接旗艦手機下放的東西、如拍照算法、機身設計等,這個階段的中端機開始走上大而全的路子,甚至還開辟出“次旗艦”的新分支,用上的是旗艦處理器,其他部分的用料也是可圈可點,追求極致的性價比,不敢說完全媲美旗艦機,但至少也有同期旗艦機七八成的功力。
也是從這個時間段開始,中端機也開始“卷”起來了,不僅要面對友商產品的競爭,有時還要跟自家其他系列的產品爭奪用戶,特別是當智能手機市場從增量狀態進入存量狀態之后,各家廠商在中端機上就是各顯神通。

圖片來源:雷科技
第三階段則是現今,在增長紅利基本到頭的背景下,手機廠商開始轉變思路,大而全不再是中端機的首要追求,能夠將用戶的需求進行細化,精準解決用戶某一點具體需求,才是現今手機廠商考慮的事情。
數據會說話,真我realme高管徐起就曾表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大約有10億用戶,其中有5億用戶使用的都是中端價位段的手機,占據了50%。
這么龐大的市場,對于各個手機廠商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高端手機雖然有高利潤與提升品牌影響力的好處,但中端手機才是手機廠商的基本盤,抓住了這一波用戶,就是抓住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大動脈,所以中端機才是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
中端機的“變”與“不變”
旗艦機之所以為旗艦,那是因為性能、拍照、品控等全方面都是頂級表現,成本高,堆料到了一定高度,自然就沒有短板,還有品牌影響力加持,消費者樂意為品牌故事買單。
但中端機沒有這么多的彎彎繞繞,套用網友一句話,“我都買中端機,哪在乎什么品牌,肯定是挑我最想要的功能來選,哪個手機能滿足我的需求,那我就選哪個”。

從今年各家廠商發布的中端機也不難看出端倪:
榮耀推出了新品榮耀GT Pro,主攻電競賽道,性能、續航、護眼全方面升級,瞄準的就是大學生、剛入職場不久的這一波人。
真我發布了新品真我GT7,主打高性能+大電池,這一波延續了真我的一貫策略;一加則另辟蹊徑,將小屏帶回了中端機市場,一加13T算是近些年來比較奇特的小屏性能旗艦。

圖片來源:一加官網
Redmi則是用一款電池“超大杯”的Redmi Turbo 4 Pro引爆市場,7550mAh巨無霸電池讓這部新機備受關注,此外還有新機雙環燈帶、金屬中框等設計,全方面向旗艦對齊。

圖片來源:Redmi官微
看出來變化了沒有?以前追求的是“水桶機”,各家廠商都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弄出來一個六邊形戰士;現在手機廠商追求的是長板效應——在產品基本沒什么短板,或是短板已經補全得差不多的時候,就需要專注于挖掘自己的長板,在這個基礎上求變,追求差異化就是一個新的開發方向。
但不管怎么變,中端機堅持的依舊是性價比這個基本路線,這也是中端機與生俱來的特征。這個價位段的用戶群其實無所謂什么品牌忠誠度,核心訴求也就一個,那就是高性價比。同價位里誰家的產品性價比更高,那么消費者自然就會用腳投票。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只不過在性價比的基礎上,各家廠商考慮的方向不一樣:榮耀GT Pro補全了上一代產品被詬病的續航,Redmi同樣是將重點放在了續航上,一加13T則將目標放在了小屏上,各家有各家的打算。
廠商們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受邊際效用影響,再怎么堆參數,對用戶體驗的提升可能沒那么明顯,精確匹配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反倒更有競爭力。
中端機的專屬生態正在成型
產品思路的轉變,連帶著供應鏈、軟件生態等都要重新調整。一加中國區總裁李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此次的一加13T走的是小屏旗艦路線,很多器件占比小、沒有起量,所以導致成本比較高。即便是如此,一加還是說服了供應商來做小屏旗艦,主要還是看好小屏性能旗艦的未來。
因為手機廠商想做,自然就會帶動供應鏈的變動,而供應鏈技術的進步,也會反推產品的進化。

圖片來源:一加官微
今年Redmi、榮耀等都推出了大容量電池產品,Redmi有“金沙江電池”、榮耀有“青海湖電池”,這些其實都是硅碳電池技術普及之后的產物。
手機內部的空間寸土寸金,攝像頭、人臉識別、散熱架構等都要占去不小空間,剩下來的空間本來就有限,彼時的石墨電池能量密度也不夠大,所以才會導致手機續航能力不強。

圖片來源:iFixit
而硅碳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提供長續航的同時還可以帶來輕薄手感,自然被各家手機廠商所青睞。因此今年我們才能夠看到這么多搭載大容量電池的中端機,也能看到一加13T這種兼顧性能、續航的小屏手機。
而續航的加強,又可以讓手機廠商加入一些新優化,像AI已經是各家廠商關注的焦點,像華為、魅族、OPPO、榮耀等手機廠商已經宣布將接入deepseek,通過AI來優化交互,大有借助AI提升用戶體驗的趨勢。
還有一些廠商則想要通過各種聯名活動來提高知名度,通過與游戲廠商合作、聯名賽事IP等操作增加品牌溢價力,這些都是品牌之間的博弈,最終目的無他,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購買自己的產品。
總結
從極致追求性能,到針對細分場景進行定制優化,說到底,手機廠商開始更加回歸用戶需求來做手機。
畢竟這世上不會有完美的手機出現,旗艦機不可能,中端機更不可能,只有不斷根據用戶需求、技術突破來改進產品,跳出唯參數論的觀點,回歸解決用戶痛點的角度來設計產品,手機廠商才能在中端機期間重新構建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