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為“東部重要中心城市”后交出首份季報:寧杭蘇表現如何?
最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明確了南京、杭州、蘇州三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今年一季度是三個“東部中心”各展所長、發揮輻射帶動功能的“第一季”。
綜合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三地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蘇州以最大的經濟體量而增長最快,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96億元,增速達到6.0%;南京、杭州分別為4719億元和5715億元,5.3%和5.2%的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8個、0.5個百分點。
去年九十月間,國務院先后批復南京、杭州2021~2035年的國土空間總規,南京的城市性質之一——“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不變,杭州由2011~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升格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今年1月,普通地級市蘇州的該輪總規亦獲國務院批準,城市性質從此前“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提升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與兩個省會城市比肩。至此,江浙兩地三個“東部中心”的格局確立。
寧、杭、蘇去年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501億元、21860億元和26727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第十、第八和第六位。
今年以來,各地落實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把促消費、拓內需作為頭等大事。一季度,南京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3.11億元,總量超過蘇州;增速達到7.5%,超過全國、江蘇省2.9個、1.9個百分點,在三市中最高。
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江蘇居第二位,且擁有“南京都市圈”跨越蘇、皖的腹地,年度社消零總額在長三角區域內排在上海、蘇州之后,超過GDP更高的杭州。今年以來,國家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和江蘇3C商品購新補貼共同發力,對當地消費產生帶動。據統計,全市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電和音像器材類商品的零售額分別增長44.9%、33.9%、21.7%。汽車消費政策效果顯著,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增長22.9%,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128.7%。
去年,蘇州繼滬渝京穗深蓉之后,成為全國第七個年度社消零總額過萬億的城市。今年一季度,全市實現社消零總額2306.1億元,增長2.9%,增速比1~2月提高2.2個百分點。同期,杭州實現社消零總額2075億元,增長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3.5個百分點。

3月26日,福建省黨政代表團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考察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學生創新實踐基地。 “浙江發布”圖
“六小龍”集體出圈,外地黨政代表團考察期間必問“龍”,民建中央、科技部等調研組南下探尋孵化“六小龍”的創新生態——今年一季度堪稱杭州的高光時刻,預期增強,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超過去年全年3.0個百分點;受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影響而為負數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轉正,增長0.4%,增速較去年全年回升3.3個百分點,升幅居浙江省首位;出口增速18.7%,高于去年全年7.2個百分點。
杭州是全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推進數字經濟創新提質被當地列為“一號發展工程”,制造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一季度,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7%,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7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

蘇州工業園區。
作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蘇州是工業體量最大、配套最全的城市之一,規上工業總產值僅次于深圳。今年的“新年第一會”,當地聚焦新型工業化,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十大行動”,以加快形成10個重點產業集群、30條重點產業鏈的“1030”產業體系。
一季度,蘇州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1萬億元,增長5.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增速領先于寧、杭。
先進制造引領增長,同期前六大重點行業產值增長6.1%,拉動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0個百分點;企業“向新力”增強,規上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增長7.9%,對規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49.5%。
今日之投資,將轉化為明日的產值。蘇州對高技術產業的投資也持續加碼,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4.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9.7%;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22.8%,其中研發與設計服務業投資增長34.1%。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