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大學2025丨專訪清華教授沈陽:建議年輕人每天投入4小時以上與AI互動

澎湃新聞記者 張依琳
2025-05-07 07:34
來源:澎湃新聞
? 教育家 >
字號

【編者按】

在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的一騎絕塵中,中國大學迎來2025。

2025年,注定要成為變革的年份。是以戰略敏捷贏得戰略主動,還是在延誤中錯失轉型機遇,中國大學踏上征途。

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學科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給創新人才培養帶來哪些啟示?澎湃新聞特推出“大學2025”專題,以深入探討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學之變。

近日,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陽在接受澎湃新聞的專訪時表示,“高校的所有學科都應該將人機協同和人機共生放在本學科最重要的位置。建議年輕人每天投入4小時以上的時間與AI互動,以適應和訓練AI。”

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正以洶涌之勢沖擊著高等教育生態。

隨著DeepSeek的“出圈”,新一輪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熱潮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了AI的能力。AI助力人們以更低成本獲取更多成果,也重塑著教育的形態與內涵。

作為知識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高校紛紛積極探索應對之策,力求在這場教育變革的浪潮中搶占先機,重塑教育新范式。今年3月,清華大學宣布2025年擬增加約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額,著力培養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提升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社會發展需要。

2024年4月27日,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本文圖片均來源于清華大學官網

“AI的能力提升非常迅速,這意味著每個人在使用AI時都需要具備駕馭它的能力。”清華大學教授沈陽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明確指出,應對AI時代的到來,需要掌握三個最核心的技能:問問題的能力;甄別答案的能力;如何具有意義感和美感。

沈陽是清華大學新聞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雙聘教授,目前先后從事了計算機科學、信息管理、新聞傳播、人工智能、AI診療、AI音樂、AI繪畫等方向的科研教學工作。使用AI聊天次數超過3萬次,AI繪畫超過7萬幅。

與此同時,在國產AI大模型浪潮下,文科教育何去何從也成為社會熱議焦點。在AI深度介入知識傳播與創造的時代,怎樣重新衡量文科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分量與意義,成為人們關注的核心問題。

“文科并非無用,而是需要與AI深度融合開啟新篇章。”沈陽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明確指出,不能因AI的發展就否定文科的價值,反而應借此契機探索文科的全新發展路徑。

2024年10月,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入駐簽約儀式舉行。

“應考慮允許學生在某些課程使用AI參加考試”

澎湃新聞:您認為AI對高等教育的核心沖擊體現在哪些方面?該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技術給傳統學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沈陽:AI對高等教育的核心沖擊主要體現在能力與角色的巨大轉變上。AI的能力提升非常迅速,從高中水平到博士水平的跨越,意味著每個人在使用AI時都需要具備駕馭它的能力。目前AI已經接近博士水平,我們每個人就都需要成為博導。

在生活中每個人是有自己的知識角色的,學生是學生,老師是老師,老師中有碩導和博導,現在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博士”,這種角色的錯位是巨大的,這種變化是社會和教育體系尚未完全意識到的。當每個人都能隨時咨詢一個擁有人類集體智慧的AI時,教育中的人際交互模式被徹底解構,這是最大的變化。

在教育交互模式方面,AI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老師的角色,也代替了一部分學生的角色,使得教育從傳統的師生一對一關系,轉變為AI、老師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

因此,老師需要具備AI素養,因為老師和學生現在處于同一起跑線。從機遇和挑戰來看,AI為傳統學科帶來了新的學習對象和工具,但也對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變革要求。

澎湃新聞:當下高校應如何應對AI技術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沖擊?

沈陽:我認為高校應該允許學生在某些課程中使用AI參加考試,就像數學課中有些課程允許使用計算器,有些則不允許。日常學習中應鼓勵學生使用AI,將其作為創造新知識的工具,那么應該有一些課程允許學生使用AI來參加考試,考察他們在使用AI時的最佳表現。目前,還沒有看到哪所高校鼓勵學生在考試中使用AI,但只要有利于創造新知識,就應該將AI視為一種工具來使用。一種思路是把AI當成工具,納入現有教育體系使用,另外也存在一種可能性,就是以人機互動為本位,建立一套全新的教育模式,這是原生的基于AI的模式,需要允許探索。

去年,清華大學已為每一位入學的新生配備了AI學習助手“清小搭”。

對于論文中使用AI的問題,可以探討有些期刊能否接受使用AI的論文,在評價方面可以單獨作為一種考核,如果允許學生在部分情境下用AI寫論文,就需要建立新的學術評價體系,考核評價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的變革。就是以后能否把純人力的論文和使用AI發表的論文分開來評價。寫論文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創造新知識,人的評價只是一個副產品。我們不能搞反了。我們應該鼓勵人腦和智腦的結合,使用復合智能解決科學問題。

“高校生需要掌握三個核心技能”

澎湃新聞:在學科建設上,高校應該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學科交叉和創新,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沈陽:高校的所有學科都應該將人機協同和人機共生放在本學科最重要的位置。

在新聞傳播領域,要全面擁抱AI,將智能傳播作為未來新的增長點。同時,我們還需要繼續消化移動互聯網時代尚未完全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新的技術來了,我們要關注新的,但老的技術還沒有完全消化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些東西還需要進一步充實。我們現在正處于從移動互聯網向智能互聯網轉型的臨界點,對新的東西要關注,對老的東西也要持續研究。

我認為,未來十年,AI將從工具演變為社會基礎設施,到2035年可能嵌入生活每個角落,取代重復性甚至部分創造性工作。單一技能專家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與AI協作、重新定義問題的人才。國內多所高校的AI復合型人才培養正為此布局。

2025年4月23日,AI賦能核學科共建發展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行。

澎湃新聞: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您認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如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就業市場對高校畢業生的能力要求發生了哪些變化?

沈陽:AI的發展速度很快,能力還在不斷提升,它對我們能力的影響是,我們原來90%的技能可能不需要了,但剩下的10%變得更加重要。

未來中國大學要培養的不是單純的技術工程師,而是一種新型人類:兼具機器智能與人文情感的“數字游牧民”。現在高校生需要掌握的最核心的三個技能是:第一是問問題的能力,第二是甄別答案的能力,第三是意義感和美感,即為什么要讓AI做這件事,以及這件事是否符合真善美。

AI通過極低成本提供無限的供給,所以這時為什么要做這件事,這種意義變得很重要,每個人對意義的追求變得很重要。

“年輕人要每天用4個小時以上的AI”

澎湃新聞:有些人認為AI技術已經取代了很多文科的專業和工作。對于“文科無用論”的說法怎么看待?一些高校也開始文科縮招,您對這一爭議有怎樣的看法?

沈陽:“文科無用論”是一種誤解。實際上,若文科不與AI結合,可能會呈現出過剩狀態,但文科與AI融合后,其發展空間巨大。

具體分析來說,現在很多人對這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有一個巨大的誤區,以為AI會替代文科,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對于這一輪的AIGC,大家在跟AI聊天時,普通人的最大感受是AI寫的詩詞歌賦、文本的好壞。所以這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哪一家AI公司要做好它,就一定要具備極高的文學素養。如果文化素養不好,AI就做不到極致的詩詞歌賦,對于內容的質量是有要求的。

文本是基礎,現在的AI要牛,要讓大家心服口服,那它的文本一定是最好的。文本要最好,團隊里就必須保證文科要到位,只靠理科生是寫不出這么完美的文本的。所以從訓練AI的時候,就很需要文科專業的知識。所以這是目前一輪生成式人工智能當中非常大的認知上的誤區,刻意貶低了文科的作用。現在文科不是沒有用,文科反而是更有用了。

“如何向AI提問題”需要更好的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形象思維,剛才說AI時代三個方面的能力:怎么問問題,怎么挑答案,如何具有意義感和美感,都和文科息息相關。所以,文科在AI時代不僅有用,而且更為重要,高校應推動文科與AI融合,發展新文科,而非盲目縮招文科專業。

派生萬物AI生成

澎湃新聞:您曾經說“如果使用和適應AI,那就是機遇;如果你抗拒和敵視AI,那就可能成為挑戰。”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您有哪些建議來幫助他們在人工智能時代更好規劃自己的學業和職業發展?

沈陽:年輕人要每天用4個小時以上的AI。建議每天投入4小時以上的時間與AI互動,以適應和訓練AI,然后就是把AI當作激發自己能力的最好伙伴,發現自己的天賦和個性,在AI所精通的無數技能中找到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通過人機協同共生,快速地把自己在那個方向上的水平提高到博士生水平。實際上我們現在的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很多都超過4小時,需要把移動互聯網時間轉換成智能互聯網時間。

如今我們每個人最好的老師其實是AI,因為AI是全科的,在所有方向上你問的任何問題,AI都可以做出回答。但是AI這個老師有“AI幻覺”,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發揮我們的主體性,去甄別減少AI的幻覺,以及我們到底跟AI聊什么,這需要培養我們的意義感和美感。

    責任編輯:程真
    圖片編輯:施佳慧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凭祥市| 安庆市| 奎屯市| 泉州市| 上思县| 台安县| 宁海县| 宝兴县| 甘谷县| 岳池县| 随州市| 琼海市| 左权县| 太和县| 宁津县| 鱼台县| 新沂市| 平潭县| 华蓥市| 上犹县| 万源市| 田林县| 曲松县| 息烽县| 理塘县| 瑞安市| 常山县| 兴仁县| 青冈县| 乌拉特后旗| 望都县| 奇台县| 治县。| 胶南市| 宁德市| 沭阳县| 大田县| 汉沽区| 南川市|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