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拍攝《我們這一代》的肖全開展“江浙滬敘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知名攝影師肖全曾用鏡頭定格了中國文藝界的獨特面孔。
近期,肖全來到了浙江莫干山,為當地百姓留下了肖像定格。5月1日,其個展“莫干山紀:肖全鏡頭下的江浙滬敘事”在浙江莫干山美術館展出,通過百余幅攝影作品及多媒體影像裝置,展現其過往攝影中的江浙滬地區人物面貌。
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1980年,在海軍航空兵部當兵的肖全,在家里的支持下用169元買了一臺海鷗205相機。在人均工資四五十元的年代,他開始扛著相機、騎著自行車,拍起了自己的家鄉。他也用自己省下的飯錢買了不少攝影雜志,通過那些畫面來學習技巧。當時,他看到了布列松的作品,崇敬之余,也給自己定下了方向。

肖全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莫干山紀:肖全鏡頭下的江浙滬敘事”分為三個部分,涵蓋肖全的藝術生涯與江浙滬地區的連接。從觀眾更為熟悉的代表作《我們這一代》這一于1980年代拍攝的文藝界名家系列,到周迅、陳丹青,蘇州雅集在內的江浙滬人物專題,以及莫干山在地創作單元,通過茶農、民宿主理人、青年藝術家等本土面孔,呈現藝術家最新于莫干山拍攝的本地肖像。
膠片中的“我們這一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各個文化領域出現井噴。自那時起,肖全開始使用他的黑白影像記錄那個時代的文藝先鋒,從搖滾音樂家到朦朧詩人,從民族舞蹈家到電影導演,這些文藝創作者在肖全的鏡頭下展現了他們年輕時的意氣風發。走進展廳,觀眾最先看到的也是這些文藝創作者的黑白影像:包括眼神冷毅的崔健,躺在自己臥房里聽歌的竇唯,走在街頭的王安憶。
肖全說,自己拍照的時候,選取的很多人物,靠的都是緣分的牽引。

肖全拍攝的崔健
1990年的某天,肖全聽說三毛在成都,就敲響了她的酒店客房,表達希望為她拍攝肖像照片。那天下午,三毛穿上“乞丐服”,背起一個碩大的旅行包,和肖全行走在成都的小巷子里。當時有一把竹椅子扣在門上,三毛就扔掉涼鞋走上去,眼神倔強而蕭瑟地坐在地上。三毛對肖全說:“你知道嗎?我十幾歲二十歲就梳著短發、背著包滿世界地漂,十幾年過去了,還是我一個人。你瞧,這是一個多么倔強的女人…”在給三毛拍完照片之后,肖全出版了一本《天堂之鳥》。這本影集落到楊麗萍的手中,楊麗萍就托人找到肖全,讓他給自己拍攝照片。為此,楊麗萍也成為肖全拍攝持續時間最長的人物對象。

肖全拍攝的三毛

肖全拍攝的楊麗萍
最初,肖全還沒有下意識要記錄一個時代的優秀創作者們,直到1988年,他看見一份由數頁復印件構成的“雜志”《象罔》,被一張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的照片深深吸引。“展現的是典型的歐洲紳士——禮帽、大衣,在翻開的白色襯衫領口襯托下的細方格西裝,還有一根手持的拐杖,走在一座小橋上。這是龐德于1963年在威尼斯拍攝的照片。詩人老了,戴個綠帽,拄著一根拐杖。我盯著照片,那就是一個知識分子深度孤獨的那種感覺。”受《象罔》雜志啟發,肖全走遍中國,拍攝下了那些明朗的輪廓。

肖全拍攝的豐子愷女兒豐一吟
展覽中,也有肖全鏡頭下的周迅、陳丹青,以及來自西南文藝圈的人在蘇州的雅集活動,這些都是和江浙滬有關的人物專題。在這些照片中,豐一吟的照片是肖全很喜歡的一張。“那天上海很熱,停電,她想回家鄉避暑,正好被我碰見了。她坐在了竹椅上,邊上也有一把竹椅,是她和她父親豐子愷過去納涼用的。而她手上捧的,是豐子愷在她12歲時為她畫的畫。”肖全說。
與馬克·呂布的師友情
在美術館一樓的黑白影像中,觀眾還能看到一位拿著相機的外國老人。他就是法國攝影大師馬克·呂布(Marc Riboud),是肖全的良師益友。
馬克·呂布是新中國成立后首位獲準進入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從1957年起,曾20多次來到中國,留下很多經典照片。1993年,馬克·呂布來到中國拍攝時,法國駐廣州領事館文化參贊希望肖全為馬克·呂布推薦一位會講英語或法語、能帶他周游廣州的助手。肖全毛遂自薦,作為助手全程陪同馬克拍攝。肖全帶他去廣州火車站和電器城,馬克用鏡頭對準了來往不定的人流。

肖全拍攝的馬克·呂布
馬克隨身帶了三臺旁軸M6,兩臺單反R5,四個鏡頭全部是定焦鏡頭。肖全為馬克背包,并在他需要哪一個鏡頭時,就在最短的時間里準確地遞到他的手上。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肖全訴說了一段小插曲,“有一次,馬克·呂布曾到布列松家里,為布列松拍攝家庭合影。馬克失誤了,膠卷沒纏住。布列松知道后說沒關系,我穿上西服,你再來拍一次。我在廣州跟隨馬克的時候也有失誤。一次,他看到一個交警在罰款,示意我快速給他鏡頭。結果我會意錯了,鏡頭掉在地上,碎了。那個鏡頭最后是拿到瑞士修理的,非常貴,但他一句話都沒責怪我,就像當年他失誤了,布列松也沒有罵他一樣。”
1995年肖全和馬克·呂布在上海和蘇州拍攝張藝謀導演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劇組的時候,又在一起工作,并在空余時間一同拍攝了上海的街頭。“在外灘,我們看著東方明珠塔剛剛建起來,馬克對我說,‘我有個朋友,她用業余時間拍了很多重要的照片。你的國家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所以,你要嚴肅地對待你的作品,或許5年或10年以后,你的作品會變得非常重要。’”肖全回憶道,這是馬克·呂布對他的鼓勵與鞭策。

1995 年馬克· 呂布在上海,在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劇組,肖全拍攝

馬克·呂布在上海大廈的天臺上,肖全拍攝
201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人類可持續發展大會”,肖全收到好友演員周迅和導演杜家毅的邀請,要為聯合國做一個公益的拍攝,拍中國普通老百姓對未來20年的期許。來自北京200多名各行各業各民族的老百姓參與了該項目,肖全與其團隊花了五天時間,完成了名為《2032:我們期望的未來》一本畫冊的拍攝。聯合國把肖全拍的這些照片發送給了170多個成員國,并且把中國老百姓許下的祝福與期許一同放進聯合國總部的時間膠囊,等20年以后取出。

潘基文手持 《2032-我們期待的未來》畫冊
在莫干山拍攝的“時代肖像”
在同一時期,肖全走遍全國十余座城市,為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拍攝他們的人生照片。這一拍攝項目取名為“時代的肖像”,是用這一個個平凡卻又獨特的面孔,匯聚成一幅21世紀初中國的時代肖像。十余年間,他走過了金川、南昌、杭州、重慶、遵義等近20個城市。每到一個城市拍攝,他都要和被拍攝者交談,了解他們的過往, 和城市的羈絆,以便在鏡頭下定格“決定性的情緒”。如今,肖全最新的拍攝地是莫干山,在當地拍攝本地的肖像面孔。這一部分內容也在美術館二樓展出。

肖全在莫干山拍攝
四月,肖全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莫干山生活和拍攝,身體力行地感受與理解莫干山的風土人情并融入進作品中去。他走遍莫干山的各處,從茶山到竹林,裸心堡到交通面館,這些莫干山的文化名片便是最好的取景地。而與之相對應,在這些地點工作生活的本地人物,也成為他所期望找尋的莫干山面孔。

剛跑完猛犸象山徑賽的跑者,肖全拍攝

來參加莫干山國際機?嘉年華的?年,肖全拍攝
肖全說,“這里有一位蠶桑專家吳炳坤老師,在為他拍攝肖像時,正逢中美關稅戰,他的背后正好是毛主席語錄,也是近期網絡流傳很火的話題。另一位老人是王鳳鳴,他是作家,90多歲了。他送來我很多他的著作,我問他書上的字還看得清?他說,‘那么大的字,怎么會看不清。’這些拍攝故事都很有意思。”

?德??芽非遺傳承人,肖全拍攝

裸心堡收藏家夫婦,肖全拍攝

交通面館,肖全拍攝

王鳳鳴作家,肖全拍攝
肖全說,德國攝影師奧古斯特·桑德曾希望拍攝高傲的日耳曼民族,并拍下一個時代的臉孔,而他則是希望拍攝中國的肖像,展現中國民眾的精神。
注:此次展覽由德清縣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德清縣文化旅游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展期將展至7月25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