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贏得未來發展新優勢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消息,習近平總書記29日在上海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并釋放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的積極信號。
廣大干部群眾和業界人士表示,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越復雜、任務越艱巨,越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在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未來發展新優勢。
“我們深深感受到總書記對上海科技創新一以貫之的殷切期望。”上海市科委主任駱大進表示,上海將緊緊圍繞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筑牢經濟穩健前行的根基。
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此次考察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人工智能發展和監管進行了第二十次集體學習。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人工智能再次作出重要論述。
“這充分展現了總書記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度重視。”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表示,要深刻領會總書記謀劃加快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凝聚產業發展共識,把準未來前進方向,增強以科技創新贏得未來發展的信心。
走進位于上海徐匯西岸的“模速空間”,展廳里的大模型、芯片、智能實驗平臺、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產品琳瑯滿目,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的熱情撲面而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提到“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正迎來爆發式發展”,這讓上海市徐匯區副區長俞林偉感同身受。他介紹,人工智能已成為今年徐匯區發展的重點,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持之以恒支持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人工智能發展。
廣州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楊春生近些年正帶領團隊打造一款自主可控的智能焊接仿真軟件。他說,總書記提出要總結好以大模型產業生態體系孵化人工智能產業等成功經驗,這激勵一線科研人員持續加強基礎研究,以關鍵核心技術為主攻方向,更好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讓“90后”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韓東成深受鼓舞。韓東成帶領一支平均年齡30余歲的研發團隊正在推進無介質空中懸浮成像技術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年輕’屬性不僅在于技術的新銳性,更在于年輕人對跨學科知識的大膽探索與整合。”他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發展人工智能前景廣闊,進一步增強了各行各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的信心。
湖北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吉紅說,企業剛剛發布了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通過與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倉儲等設備互聯互通,我們有信心推動我國數控機床從數字一代向智能一代躍遷,助力更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重慶賽力斯超級工廠,超3000臺智能機器人協同作業。賽力斯智造體系總經理何海濤表示,數智化變革是企業決勝未來的關鍵。“總書記提出要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我們構建了從數據層到決策層的汽車產業大腦,將不斷探索推動產業鏈高效協同”。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周濟說,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已成為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核心技術路徑。“展望未來,到2035年我國各類產品和裝備將實現從‘數字一代’向‘智能網聯一代’的轉型升級”。
在工業領域智能化浪潮奔涌的同時,廣袤田野里的人工智能應用也在悄然改變農耕方式。
正值四川春播春種的黃金時期,成都新都區天星村的稻田里,兩只“機器狗”靈活地穿行于田埂上。新都區農業農村局總規劃師孟桂林說,這類“小而美”的創新,實則構建起從育種到采收的全產業鏈智能體系,充分印證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市場空間巨大”。
人工智能帶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也帶來前所未遇風險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圍繞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提出新要求,強調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培養。”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沈超認為,制度建設和人才培養是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保障,既要體現鼓勵技術創新、防范風險的政策導向,又要完善相關評價機制,加快培養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
臨近“五一”假期,福建龍巖新羅區的10千伏輸電線路正在進行避雷器更換,全國勞動模范、國網福建新羅區供電公司工程師蘇向陽帶領作業人員忙著供電保障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勉勵大家不斷干出新業績、作出新貢獻。作為一名一線電工,我將扎根閩西紅色土地,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永葆‘鐵塔銀線系民生’的初心,用智慧電網守護萬家燈火。”蘇向陽說。
在考察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年輕人的殷切囑托和期望,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黃達倍感振奮:“總書記勉勵我們年輕一代要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增強國之能。我將緊跟時代步伐,主動擁抱新技術、新變革,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科研能力,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跑好歷史接力棒,爭做創新生力軍
劉雪妍/解放日報
解放日報4月30日消息,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時說,“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并寄語青年“把個人奮斗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跑好歷史的接力棒,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寬廣舞臺上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
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申城青年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備受鼓舞,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業青年、高校學子等紛紛表示,將立足崗位,投身科研工作,以創新實踐回應時代召喚,不負總書記的期待。
“總書記說,現在正是年輕一代展示才華、大顯身手的好時候,這令我們倍感振奮!”酷愛科技創始人張佳維表示,作為一家聚焦企業級AI智能體應用的創新企業,他們將聚焦行業大模型“最后一公里”應用突破,持續強化智能體平臺核心能力,加快政務、教育、文旅等領域示范落地,助力千行百業實實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效增收、釋放新質生產力。
“總書記同我們這些青年人親切交流,作為現場唯一一家央企代表,我心潮澎湃,備受鼓舞。”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副院長陳銀說,自己深刻感受到國家發展人工智能的堅定決心、對人工智能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青年人才勇挑時代重擔,敢擔當、善作為的殷切期望。“中國的青年人才真的趕上了人工智能發展最好的時代!”
大家表示,總書記的囑托讓大家更加堅定了奮斗方向和目標,一定要用AI解決真實問題,努力開發更多安全可靠的優質產品。
“模速空間”AI算力青年突擊隊隊長、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胡寶群表示,青年突擊隊要在高性能算力集群部署等方面勇攀高峰,打造多元參與、多方協同的算力格局,全面支撐、賦能上海大模型創新生態的戰略發展需求。
復旦大學計算與智能創新學院副研究員戈維峰說,總書記的話極大鼓舞了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國家科技發展主戰場、創新創業的熱情。“我們要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信念,勇擔時代重任,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征程中,貢獻新時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韓岳成是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本科生。他表示,自己一定會懷愛國之心、立報國之志,不斷錘煉技術與實踐能力、拓展創新視野,以“敢為天下先”的銳氣和“做影響改變世界事情”的志氣,爭做人工智能創新的生力軍。
總書記的囑托,既是對新時代青年的期望,也是對共青團組織的要求。團市委書記上官劍表示,將充分發揮聯系廣大青年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青年不斷砥礪科技報國的初心和使命,自覺踐行科技報國之志,在基礎理論攻關、核心技術突破、深化技術運用等關鍵領域爭當突擊隊和生力軍,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中挺膺擔當。
為積極助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團市委還將深入實施“海聚英才”青年專項行動,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青年科技人才;持續深化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為青年創新創業提供更多方向指引、制度保障和容錯機制;進一步夯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青少年創新發展論壇、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等項目載體,推動廣大青年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本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