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自稱“最美”通緝犯出獄當主播?央廣網:三觀怎能跟著“五官”跑

@央廣網
2025-04-29 00:00
輿論場 >
字號

利用人的獵奇心理,將牢獄經歷作為“個人特色”大肆炫耀炒作,以達到“吸粉”“引流”的目的,這樣的行為定會遭到人們的反感與抵制。

2018年,四川綿陽女子卿晨璟靚因參與“酒托”詐騙被通緝,反而因通緝令上的高顏值照片走紅。近日,記者發現,服刑完畢的卿晨璟靚已成為網絡主播,不過4月27日已被封號。

4月27日,“因通緝照走紅女子賬號被封”等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

因高顏值走紅的女通緝犯出獄當主播

2018年11月,四川綿陽警方公開發布檢舉“酒托”詐騙犯罪團伙在逃人員的通告,曝光了7名嫌疑人的姓名及照片。其中一個名叫卿晨璟靚的女性犯罪嫌疑人,卻因為高顏值意外“火”了,被網友稱為“最美酒托”“高顏值通緝犯”。當月,卿晨璟靚就投案自首。

2019年7月15日,四川綿陽城北公安分局通報,該案10名嫌疑人已被移送審查起訴,涉案金額高達140余萬元。此后,卿晨璟靚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兩個月。

近日,記者發現,獲釋后的卿晨璟靚已變身為一名網絡主播。在社交平臺上,其用戶名就叫“卿晨璟靚”,頭像正是2018年通緝令上的那張照片,個人簡介是“2018年頭條人物,現已改邪歸正”,至4月27日12時許,共有8000多名粉絲。

自今年3月19日以來,該賬號共發布了12條視頻,博主全部露臉出鏡,看起來與當年通緝令照片的確是同一人。3月31日,她在視頻中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卿晨璟靚,就是2018年被通緝上熱搜那個最美通緝犯。以后在這個號上直播了。”

此后,該博主發布多條視頻和網友互動:“不要問我是不是和××(服刑的某娛樂明星)關在一起,里面男女是分開的。”“如果你們還想聽我講里面的故事,以及我做托以前那些事,你們就給我卡個燈牌,進我的粉絲群。”“我沒有減刑,減刑是很難的。”4月25日,她發布了一條視頻向網友揭秘酒托騙局,并提醒網友“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

卿晨璟靚在賬號簡介中表示,每天會進行兩場直播。直播動態顯示,近一個月她進行了多場直播,主題是“大牢出來的女人”“最美酒托”等。

賬號被封!平臺回應

4月27日13時20分,記者還能打開卿晨璟靚的社交賬號。但13時40分,記者發現該賬號因違反《社區自律公約》的相關規定,已被封禁。

對此,該社交平臺官方微博4月27日發文回應稱:平臺禁止以監獄服刑、違法犯罪經歷為噱頭博取流量、不當獲利。經核查,該用戶過往賬號曾因嚴重違反相關規定于2024年被無限期封禁,2025年3月新注冊賬號繼續發布相關內容。綜合其違規行為,對賬號處置無限期禁言、取消營利權限、抹除粉絲。

借“刑滿釋放”博取流量

她不是第一個

《看丹觀察》梳理發現,卿晨璟靚不是第一個以自己違法犯罪、監獄服刑經歷為噱頭博取流量的人。

此前,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搜索“刑滿釋放”,會出現不少自稱服過刑的博主,他們用短視頻或者直播分享經歷,被稱為“浪子回頭勵志網紅”的新賽道。部分博主拿服刑當“賣點”博流量,甚至以此為“榮”,引發爭議。

2022年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利用服刑、違法犯罪經歷為賣點的網絡博主,一個曾因“持刀強奸”15歲女孩而服刑的男子發布短視頻后爆火,該男子搖身一變還成了“勵志網紅”,開啟了直播帶貨,甚至還擁有了一小撥同情他經歷的粉絲,不久后相關賬號也被平臺封禁。

炫耀服刑經歷不可取

《關于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平臺游戲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嚴禁違法失德人員利用直播發聲出鏡。網絡直播平臺在主播和嘉賓選用上要嚴格把關,堅持把政治素養、道德品行、藝術水準、社會評價作為選用標準。對政治立場不正確、違反法律法規、違背公序良俗的失德失范人員堅決不用。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主播是出現在公共領域中的社會形象,直播行業中雖然沒有明確的無犯罪記錄職業準入規定,但重視價值觀導向。在導向問題上,如果把刑滿釋放作為一個流量賣點吸引公眾,肯定是有問題的。

對于刑滿釋放人員當主播,此前有媒體報道,福建司法警察訓練總隊教官林敏明認為要“一分為二”來看,如果是正常去當帶貨主播,在過程中講述自己的故事去教育引導他人,這種沒問題,我們也不應該戴著“有色眼鏡”看待這個群體;如果是以自己“刑滿釋放人員”的標簽為噱頭,博取流量,甚至還傳遞一些錯誤的價值觀,那應該被堅決抵制。

另一方面,此事也引出了關于刑滿釋放人員如何正當謀生的討論。林敏明認為,以服刑為噱頭博流量應堅決抵制,但也應看到刑釋人員創業、就業仍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對他們的安置幫教工作很重要。

支持平臺封號

網友表示“不能理解這樣也能有粉絲”。

也有網友表示“支持平臺封號”。

我們鼓勵刑滿釋放人員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奮勞動,在社會上就業立足、改過自新。但如果是利用人的獵奇心理,將牢獄經歷作為“個人特色”大肆炫耀炒作,以達到“吸粉”“引流”的目的,這樣的行為定會遭到人們的反感與抵制。如此行徑,不僅會讓公眾特別是青少年模糊是非對錯的界限,對違法犯罪行為產生錯誤認識,甚至美化一些犯罪行為,讓處在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群體產生“黑紅也是紅”的錯誤認知,乃至跟風效仿。

網絡從來不是法外之地,凈化網絡空間需要多方齊抓共管。監管部門和網絡平臺應不斷完善監管機制,對于利用犯罪經歷進行炒作的行為加大懲處力度,通過加強審核、封號、建立黑名單等方式,杜絕此類博眼球內容的傳播。同時,公眾也要理性看待這類網紅現象,自覺抵制不良炒作,共同守護我們的網上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王曉峰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县| 金华市| 西平县| 六盘水市| 正阳县| 水富县| 抚州市| 金塔县| 金堂县| 容城县| 信阳市| 噶尔县| 利津县| 白水县| 沛县| 通山县| 青海省| 涟水县| 东方市| 五家渠市| 南澳县| 静宁县| 唐海县| 齐齐哈尔市| 克什克腾旗| 金阳县| 成安县| 双江| 鄂托克旗| 青阳县| 河南省| 灵宝市| 长阳| 娱乐| 清苑县| 灵石县| 陵川县| 高平市| 海晏县| 阳江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