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太好玩了!坐進大衛·霍克尼的敞篷車穿越他畫筆下的四季
4月29日,“大衛·霍克尼:更大,更近(當然不是更小更遠)”沉浸式藝術展中國首站在上海西岸美術館開展,這是迄今為止霍克尼借由數字媒介所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沉浸式藝術探索。一小時、250余幅影音作品,讓觀眾“游”進他的泳池,走過他筆下的四季。
霍克尼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到訪中國,此次展覽也是一場回望與創新的對話,“我非常激動《更大,更近(當然不是更小更遠)》能來到中國。1981年我第一次造訪中國時,便被那些在彼時發現的傳統中國藝術的創作理念深深打動—它們不僅觸動心靈,更帶來視覺震撼。那段經歷如此愉悅,永生難忘。”對于此次展覽巡展至中國,大衛霍克尼如此表示。

大衛·霍克尼在沉浸式藝術展中
走進展廳現場,全空間投影畫面圍繞,將人帶入了霍克尼奇思妙想的藝術世界。霍克尼用六個小篇章“透視課”“舞臺作畫”“道路與小徑”“用相機繪畫”“泳池”“近觀世界”緩緩道來他對繪畫及新媒體可能性的探索。

“透視課”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在數字影像中,觀眾可以在洛杉磯陽光下的泳池暢游,透過傾盆大雨看到諾曼底鄉村的春天;還可以化身為敞篷車上的乘客,與霍克尼一起穿越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圣加布里埃爾山脈……瓦格納歌劇配樂伴隨著觀眾來到干旱的峽谷和繁茂的樹林,并由太陽墜入大海而終結于海灘。

“道路與小徑”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霍克尼可以說是一位把畫畫當作視覺實驗室的藝術家。他研究光學儀器對西方繪畫的影響,并通過攝影拼貼、傳真機、數碼繪畫(如iPad和iPhone繪畫)和多屏沉浸式裝置重新定義了如何“看見”世界與圖像。他不僅以開放的姿態擁抱新技術,也將技術內化為繪畫性表達的一部分。這次展覽正是對他所探索的多重視覺經驗的集中呈現。

霍克尼最初通過模型了解藝術裝置呈現效果
“這是一種新型劇院,它將吸引很多人。”霍克尼認為,使用繪畫圖像來吸引公眾注意力的做法始于教堂,但在電影盛行前大約一個世紀就逐漸消失了。如今,互聯網重新點燃了公眾對大規模圖像的興趣。“一百年來,電影吸引了人們,但如今在家也可以投屏看電影。但沉浸式展覽的體驗必須身臨其境,我覺得這是一個新的影像趨勢。”

青年時期的霍克尼
1937年,霍克尼出生于布拉德福德,之后移居倫敦學習藝術。此后,他曾在美國紐約、洛杉磯以及法國諾曼底居住。像許多藝術家一樣,霍克尼從周圍的環境中汲取靈感。畫下他停留過的這些地方。

霍克尼,《藝術家肖像(泳池中的兩個人物)》,1972年,非本次展品

霍克尼,《The Splash》,1966年,非本次展品
霍克尼最為外界所知的畫作當屬“泳池”系列。這個系列畫作描繪了洛杉磯一個藍色游泳池中的跳水板和一大片水花。霍克尼花了兩周時間繪制這幅水花。在大衛·霍克尼沉浸式藝術展上,會看到這幅知名畫作的巨幅呈現。

“泳池”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用相機繪畫”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霍克尼如今被稱為“在世最貴藝術家”也是由這幅《泳池》而來。2018年11月15日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晚拍現場上,這幅作品以 9031.25 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 6.26 億元成交,這一價格不僅讓霍克尼一舉超越美國藝術家杰夫?昆斯,還刷新了他自己在同年 5 月剛剛創下的個人最好拍賣成績,成為當時在世藝術家中拍賣紀錄最高者。
在疫情期間,霍克尼憑借迄今為止最長的作品《諾曼底的一年》(2021)將他的iPad繪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將多幅iPad繪畫拼湊在一起,創作出一幅長達90米、描繪四季變遷的飾帶。受貝葉掛毯的啟發,《諾曼底的一年》體現了霍克尼融合傳統與新藝術手法的傾向。

霍克尼在西安 1981年,圖片來源主辦方

霍克尼在桂林 1981年,圖片來源主辦方
“你不能一眼看完一整幅中國畫,但它卻能帶給你一種旅行般的體驗”。霍克尼曾于1981年,與英國詩人斯蒂芬·斯彭德結伴來到中國,三周時間里,他們走過香港、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展開了一場橫跨中國的藝術之旅。這段旅程,霍克尼深受中國傳統繪畫啟發,尤其是對“散點透視”的興趣,改變了他對空間、敘事和視覺結構的理解。
中國卷軸畫的“流動視角”給予他全新的啟發,畫面沒有固定焦點的畫作可以讓觀者的視線隨著畫面自由游走。在此次沉浸式藝術展中,觀眾可以直觀感受到他對于透視的理解以及中國畫對他造成的影響。在一些風景畫作中,觀眾仿佛能漫步其中,感受空間流動,東西方藝術融合出別樣火花。

“用相機繪畫”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比如著名的作品《梨花公路》由數百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同一場景的照片組成。當它們被拼接在一起(就像拼貼畫一樣)時,圖像看起來就像3D的——仿佛看到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而不是在2D頁面上。在本次大衛·霍克尼沉浸式藝術展中,就以動態拼貼的形式在巨幕上觀看到這幅巨作。

“舞臺作畫”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除了繪畫,霍克尼在舞臺劇領域也有所建樹。他曾為歌劇《浪子的歷程》打造的舞臺,奇幻場景與大膽用色,配合劇情起起伏伏,鮮活的舞臺畫面,讓色彩與戲劇氛圍相互呼應。在此次沉浸式藝術展上,霍克尼就用動態的方式將自己的靜態舞臺設計呈現給觀眾,“看見”一場音樂。

“近觀世界”篇章畫面,上海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由OUTPUT與倫敦Lightroom團隊、59 Studio聯合呈現,將持續至11月30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