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記錄以來最嚴重!全球84%珊瑚白化
“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當地時間23日表示,全球84%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這是1998年以來第四次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也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2024年4月5日拍攝的水下照片顯示,位于大堡礁的蜥蜴島周圍有白化和死亡的珊瑚。 圖源:央視新聞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及“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本周聯合發布警告稱,全球珊瑚礁正經歷有記錄以來最嚴重、范圍最廣的白化事件。至少83個國家和地區的珊瑚礁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
美聯社報道,先前出現的三次全球珊瑚白化現象分別發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間。這次大規模白化始于2023年,影響波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區。
負責跟蹤全球珊瑚狀況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說:“自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20日,引發珊瑚白化的高溫已影響83.7%的珊瑚生長區……當前沒有放緩趨勢?!?/p>
“國際珊瑚礁倡議”組織負責新聞事務的馬克·埃金說,珊瑚白化現象“正在徹底改變地球面貌以及海洋維持生命和(人類)生計的能力”。
創紀錄高溫給珊瑚帶來致命影響
珊瑚礁又稱“海底雨林”,向海洋的生物多樣性提供高度支持,大約25%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內部、表面或周圍。它們也是海產品生產、旅游業以及保護海岸線免受侵蝕和風暴破壞的關鍵一環。
當海洋溫度過高時,珊瑚會吐出生活在其內部、向其提供顏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類。這樣一來,珊瑚就會呈現白色,稱為“白化”。如果海洋溫度降低,珊瑚有可能恢復正常,但若保持高溫,珊瑚就會大量死亡,威脅到依賴珊瑚的物種和食物鏈。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今年初說,2024年成為自1850年有相關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全球除極地海域外的年平均海洋表面溫度達到創紀錄的20.87攝氏度,比1991年至2020年平均水平高0.51攝氏度,這種溫度對珊瑚來說是致命的。
這次白化現象異常嚴重,以至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珊瑚礁觀察計劃不得不在其白化警戒等級表中增加等級,以提示日益增長的珊瑚死亡風險。
重視!氣候臨界點之一
珊瑚白化之所以值得關注,在于一旦珊瑚死亡,礁群便難以恢復。珊瑚礁作為天然屏障,能吸收波浪和風暴潮的沖擊力,守護沿海社區。若失去這層保護,人類只能依賴造價高昂、效果有限且破壞環境的人造海堤。
白化還會加劇過度捕撈危機——食物鏈斷裂使部分魚類和甲殼類失去繁殖發育場所,依賴這些生物作為主要收入或蛋白質來源的人群將陷入困境。
此外,珊瑚礁旅游業每年創造數百億美元產值,支撐數量龐大的就業崗位。失去海洋生物的白化礁群,將讓這一切瀕臨崩潰。
更令人擔憂的是,地球氣候系統15個已知的氣候臨界點中的9個已經處于或者接近臨界點狀態,澳大利亞珊瑚礁便是其中之一。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今年2月發布的大堡礁在2024年健康狀況的追蹤分析結果顯示,2024年2月有66%的珊瑚群體白化,到4月這一比例增至80%;到7月,53%的白化珊瑚群體死亡,其中鹿角珊瑚屬的死亡率高達95%,大堡礁南部一些地區的珊瑚白化現象達到“災難性”水平。如果全球珊瑚白化現象持續,臨界點或將被擊破。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興華卓越講席教授陳德亮在特邀報告中提出警告,“全球氣候變化發展到一定階段,超過臨界點時會產生很突然的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不可逆的”。
阻止氣候變化 拯救珊瑚
研究人員眼下在努力保護和恢復珊瑚:荷蘭一個實驗室正在培育從塞舌爾等地采集的珊瑚,以便有朝一日用于野生珊瑚繁殖;美國佛羅里達外海中有一群科研人員正致力于拯救因高溫“奄奄一息”的珊瑚,幫它們恢復健康狀態。
不過,在研究人員看來,拯救珊瑚的最關鍵措施還是減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
“保護珊瑚的最佳方法是阻止氣候變化,這意味著要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埃金說。
來源:生態中國網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環球時報、新華社;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本圖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