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綠鏈新生》第三集:探尋綠色能源生態治理的創新路徑
光伏作為中國新能源布局的核心力量,正深度探尋生態治理與能源開發協同共進的創新路徑。央視系列紀錄片第三集《綠鏈新生》與自然對話,見證魚米之鄉的春華秋實、經歷極寒北國的冰雪挑戰、讓荒漠戈壁重現綠色奇跡。
水鄉新韻:臨川漁光互補創新運維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地處鄱陽湖平原腹地,撫河及其支流交織出稠密河網,滋養出肥沃的農業土壤,使其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水,在這里不僅是農業灌溉的關鍵,更是這片土地的生命線,一座座水庫見證著四季的豐收。

大唐集團玉湖光伏電站
為實現土地資源集約化利用,大唐集團在此因地制宜發展“漁光互補”模式。光伏板架設于魚塘上方,不僅能發電,還能為水體遮光降溫,抑制藻類繁殖,為水產養殖營造良好環境,實現“漁、電、環保”三方面價值提升。

漁光互補模式
然而,作為長江中下游的重要水系,撫河水位隨季節漲落,散布其中的水庫也難以集中管理,給運維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大唐集團攜手華為創新使用Ⅳ&CV融合診斷解決方案,徹底顛覆了傳統人工巡檢模式,將原本需要50天的全站巡檢縮減到7天。大幅提升了電站的運維效率,引領光伏運維進入AI應用新時代,為漁光互補項目的發展樹立了新標桿。
油城新變:大慶光伏助力能源轉型
1959年,大慶第一口油井的開采,開啟了共和國石油工業的輝煌篇章,60多年來,大慶油田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如今,這座“油城”正經歷著向“新能源之城”的深刻轉型。
曾經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模式,逐漸被多元化清潔能源取代,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地熱能利用等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華能大慶長勝100MW光伏電站,便是這一轉型浪潮中的重要項目。這是華能黑龍江公司落實國家雙碳政策的關鍵舉措,也是大慶市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首批示范項目,被列入2020年度黑龍江省百大項目。

華能大慶長勝100MW光伏電站
同時在極寒的環境下,華能大慶長勝100MW光伏項目對華為逆變器的智能運維及抗寒設計提出了嚴苛挑戰。

SUN2000-196K逆變器
長勝電站使用華為數字能源SUN2000-196K逆變器,工作溫度范圍可在零下50度至70度之間,并可在零下50度的環境溫度下自動啟動,以確保逆變器在極端環境下的長期穩定運行。保障了項目的穩定運行,助力大慶在新能源轉型道路上穩步邁進。
沙漠新綠:磴口縣光伏治沙重塑生態
賀蘭山麓、黃河岸邊,烏蘭布和沙漠已存在7000年,強勁的季風使其沙塵暴頻發,曾長期向東擴張。磴口,這座位于沙漠東緣的小城,成為阻止沙漠東移的關鍵防線。

國家電投內蒙古磴口縣100MW光伏治沙項目
國家電投集團在這里治沙長達十三年。如今,曾經漫天黃沙的區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植被覆蓋率達到 70% 以上。“沙漠+光伏+設施牧草”的特色模式,為這片荒蕪之地帶來了生機。在提供綠色能源的同時,項目通過植被恢復,逐步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適應風沙干旱環境的數字化智慧運維模式,也為項目的高效、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SUN2000-300KTL-H0逆變器
在磴口光伏項目中,華為逆變器表現出色,2024年磴口光伏治沙項目年發電量達3.584億千瓦時,超原計劃0.066億千瓦時,具備風扇反轉除塵功能的華為逆變器,大幅提升了運維效率,節省了客戶運維成本和運維壓力。同時,烏蘭布和沙漠也正從荒漠逐步變為綠洲,書寫著綠色發展的希望篇章。
從河網密布的江西臨川,到銀裝素裹的黑龍江大慶,再到風沙漫天的內蒙古磴口,這是一段充滿創新與突破的征程。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可持續發展未來的大背景下,能源央企攜手華為持續推進生態友好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未來,華為數字能源將持續深耕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的創新,使其進一步融入千行萬業,讓綠色電力惠及千家萬戶,為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裝甲山河 碳路中國》紀錄片正片即將上線,敬請期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