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暴利、冷門與情感剛需:一場寵物身后事值多少錢?

作者|莓莓
發布|消費紀
聲明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復制再發布
寵物去世后,人類打算怎么做?
在這個將寵物視為至親的時代,現代人對寵物身后事的重視,早已不僅是簡單的遺體處理,轉而成為一場鄭重的情感告別。
面對它們的離去,很多人選擇鄭重的告別:火化、生態葬、爪印紀念、毛發保存,甚至是將愛寵的DNA融入琉璃飾品,
這背后,或許不僅是寵物行業的成熟,更是一代人對于“家人”定義的重新理解。

2024年11月的一天,騎行博主趙朔在喀納斯歇腳時,凌晨4點,一只小貓圍著帳篷叫了好幾圈,把趙朔從睡夢中喚醒。
他怕小貓受涼,就把它放進了帳篷里。趙朔為它取名“悟空”,悟空出鏡后,幾十萬網友每天在蹲點等更新。
這個月的15號,悟空卻因車禍去世,趙朔發文求助“我想給它找個冰箱”.....
悟空的離開,讓數百萬“云家長”集體經歷了一場微型死亡教育。

當寵物和人都決定將對方嵌入自己的生命,這會成就一種特殊的聯系。悟空與趙朔相遇,是流浪貓與“流浪者”的互相收留,更是兩個孤獨靈魂的相互救贖。
趙朔的經歷映射了當代無數鏟屎官的現狀。當城市的路燈亮起,那些獨居的年輕人回到空蕩的公寓,唯一迎接他們的可能只有一只搖著尾巴的狗,或是一只慵懶的貓。它們的一生都在等待和陪伴。
對于養寵人來說,這些毛茸茸的小生命或許早已超越了“寵物”的定義。而當這些不會說話的家庭成員走到生命盡頭時,一場靜默卻昂貴的告別儀式正在悄然興起。
《中國寵物殯葬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調研報告(2024-2031年)》顯示,2023年中國寵物殯葬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了18.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7.4%。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

另一方面,企查查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國內現存寵物殯葬相關企業逾8000家。其中,近三年新增注冊相關企業接近4000家,從數據可以直觀地看出寵物殯葬行業的快速崛起。
寵物在家庭中的情感地位提升,促使殯葬服務向人性化方向發展。消費紀從《2024年中國寵物管理白皮書》了解到,60.4%的寵主會選擇“遺體告別”服務,56.3%則注重“遺容整理”。隨著寵物殯葬服務的規范化發展,行業已形成涵蓋遺體接運、清潔整理、告別儀式到火化安置的完整服務鏈條。

與此同時,更加個性化的殯葬方式如樹葬、海葬等生態殯葬形式逐漸興起,前者將寵物遺體埋葬后配套墓地建設,可種植樹木或雕刻墓碑;后者則將寵物遺體回歸自然水域。寵物骨灰鉆石技術亦在發展,通過高溫燒制將寵物骨灰轉化為晶石,再加工為飾品,滿足寵主情感紀念需求。
盡管服務鏈條日益完善、個性化選擇不斷涌現,但與寵物食品、寵物醫療等成熟細分賽道相比,寵物殯葬仍是方興未艾的新興領域。因其市場尚處早期發展階段,行業內存在定價混亂、服務標準缺失等問題,“暴利”“冷門”成為大眾對其的固有認知。

寵物殯葬服務最早來源于日本,2005年左右被引進中國。最初,人們對寵物殯葬的認知有限,市場需求也較小。但隨著年輕人成為養寵主力軍,他們更加注重寵物的生活品質和情感交流,對寵物殯葬的接受度也更高。
與其他細分賽道相比,寵物殯葬行業仍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這個行業帶著一種矛盾的特質——它既承載著最柔軟的情感,又暗藏著最現實的利益博弈。當一只寵物離開,主人的悲痛往往成為商家眼中的“商機”,而行業的混亂與不規范,又讓這場告別變得復雜而充滿爭議。
暴利,是這個行業最鮮明的標簽之一,根據美團的數據,寵物殯葬單次服務均價突破3200元。消費紀在瀏覽美團、大眾點評等平臺發現,上海地區有關寵物殯葬的定價普遍在200到3000元之間,價格偏低的服務僅針對2斤以內的寵物,超重部分需要補齊費用,如果是一只80斤的成年犬,火化的價格可能會超過2000元。

而需要清潔服務、告別儀式、火化項目、骨灰罐或是墓地訂購的套餐普遍價格更高。如果主人選擇“單獨火化”(即確保骨灰不被混入其他寵物),價格還會翻倍。至于近年來興起的“寵物骨灰鉆石”服務,更是將商業想象力推向極致,利潤率遠超傳統珠寶行業。
高利潤的背后,是行業標準的嚴重缺失。消費紀咨詢了一位上海的寵物殯葬機構負責人Lily,對方表示:“正規的寵物殯葬機構成本不算低,一套火化爐的售價為20萬到50萬元不等,而為了應對大多數寵物主的需求,這類機構通常會自備不同規格的火化爐。”
Lily還透露到,“一些非正規的小型殯葬工作室甚至沒有固定場地,僅靠一輛面包車改裝成的‘移動火化爐’就能接單。由于這個行業透明度低,消費者往往處于信息劣勢。一些機構會以‘環保火化’為名,收取高額費用,但實際上并未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有的則利用主人的心理,推銷高價紀念品。更惡劣的情況是,部分機構甚至會在火化環節偷工減料——比如承諾‘單獨火化’,實則批量處理;或者以‘骨灰寄存’為由長期收費,實則隨意堆放甚至丟棄。”

冷門,則是這個行業的另一面。盡管市場規模在快速增長,但寵物殯葬仍然是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在四五線城市,相關服務幾乎空白。這種信息不對稱導致了許多寵主在寵物離世時手足無措——有的只能選擇自行掩埋。
糾紛,則是暴利與冷門交織下的必然結果。對此,Lily坦言:“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不是沒人做,而是做得好的太少,大多數人只是沖著暴利進來撈一筆,根本不在乎服務質量。”

然而,即便存在諸多亂象,這個行業仍在快速增長,因為需求真實存在。對于許多寵主來說,當它們離開時,需要一場體面的告別,而不是像處理垃圾一樣隨意丟棄。這種情感需求,正是行業存在的根基。
正如消費紀看到的一句評論:“我知道可能被‘宰’,但我愿意花這個錢,因為它是我的家人,我不能讓它走得那么潦草。”
這種矛盾的心態,恰恰折射出寵物殯葬行業的特殊性——它既是一門生意,又不僅僅是一門生意。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也加速了寵物殯葬文化的傳播。小紅書平臺上,“寵物殯葬”相關話題瀏覽量突破1.5億,原本小眾的寵物服務逐漸走向大眾化、日常化。

在這種背景下,商家敏銳捕捉到寵主對儀式感的極致追求,將這場情感消費變成明碼標價的商品,衍生出更細化的服務,例如寵物紀念產品、寵物克隆等,試圖在商業利益與情感價值之間尋找平衡點。
然而,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倫理挑戰。寵物克隆技術的商業化應用引發了關于生命本質的哲學討論,而天價寵物墓地的出現,則折射出消費主義對傳統生死觀的沖擊。
對比下來,一些“平價”的寵物紀念品則在電商平臺更受歡迎。消費紀在淘寶平臺檢索#寵物紀念品定制#關鍵詞發現其種類之繁多,同時看到市場價格呈現顯著分層特征。
比如基礎款定制寵物鑰匙扣的單價多維持在10-20元區間,以簡約造型和批量生產為主;進階型毛發/骨灰/牙齒融合的首飾(如項鏈、手鐲)及手工皮雕制品,因涉及個性化設計與復雜工藝,定價普遍在500-800元。

消費紀也注意到,寵物紋身、手工毛氈等定制化服務因高度依賴創作者的藝術水準與手工技藝,單件收費可以輕松突破千元,甚至一比一還原毛氈的價格直逼上萬元。這種價格梯度不僅反映出了產品材質、工藝復雜度的差異,也映射出寵物紀念市場從標準化商品到高端定制服務的多元消費格局。
說到底,寵物殯葬行業和寵物紀念行業的本質,是幫人類處理一種“無法言說的失去”。當一只貓或狗離開,帶走的可能是一個人下班后的期待、深夜的陪伴,或是某個艱難時刻的唯一慰藉。這種失去需要被看見,被承認,而不僅僅被商業邏輯覆蓋。行業的未來,不在于能賺多少錢,而在于能否真正理解這種失去的重量,并給予它應有的尊重。

這個價值百億的新興市場,正解構著中國人“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當養寵人開始為離世的寵物舉辦告別式,當一線城市出現寵物陵園“一墓難求”的現象,折射出的是新一代養寵群體對生命價值的重新定義。
看似非理性的消費選擇,實則是將寵物納入“生命共同體”的具象表達。這種情感羈絆值得值得一場鄭重的告別,而非被簡單納入商業計算。唯有行業始終以敬畏之心回應生命價值,才能在市場浪潮中守住人文溫度,讓每一份告別都成為尊重與銘記的見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