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孩子為什么能專注打游戲,卻不能專注學習?
孩子注意力的好壞,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曾對注意力做過專門研究,發現家長如果想增強孩子的注意力,需要遵循三個原則:不主導、不干擾、不控制。
這三個原則看似簡單,做到卻不容易。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家長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手一停,有的家長就開始做雷鋒:“怎么了,哪道題不會?要不要幫你?”有的家長就開始做侍女:“喝牛奶嗎?吃水果嗎?累不累,要不要歇一下?”有的家長就開始做獅吼狀:“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做,你真笨!”孩子的注意力長期被家長干擾,慢慢就被破壞了。
注意力分兩種:無意注意力和有意注意力。
無意注意力,指在不經意間注意到某些事物,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意識。比如,走在街上,看到一只小狗或一朵鮮花,會自然而然地停下來看一下。這種注意自然、無目的,不需要人的主觀意識干預。
有意注意力,是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注意力,將其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信息上。比如,讀書時,需要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書本上,忽略周圍的嘈雜干擾。
孩子上學后,課堂學習需要用到的是有意注意力。一般來說,有意注意力的時長,幼兒園的孩子為5~15分鐘,7~10歲孩子約為20分鐘,10~12歲孩子約為30分鐘。
目前,學校課程的設置對孩子的要求,其實是高于孩子注意力發展水平的,這也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枯燥、無聊,從而破壞其注意力。

現在的電腦游戲、短視頻大行其道,就是因為它們設置精巧、感官刺激豐富,不需要任何有意注意力,就能讓孩子沉浸其中。
還有,很多家長不知道,最破壞孩子注意力的是讓孩子感覺他做的事情是為別人而做,不是為自己。
為什么孩子學習時注意力渙散,打游戲時物我兩忘?除上面說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孩子感覺學習是不得已而為之,打游戲則是自己心甘情愿。
所以,家長想讓孩子的注意力好,那么在孩子小時候就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做:讓他爬,讓他摸,讓他摔跤,讓他自己吃飯、穿衣,讓他自己收拾房間……允許他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式生活。
注意力還與一個因素關系密切,就是熱愛。
孩子會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有個5歲女孩,迷戀上了媽媽的高跟鞋,每晚都穿著媽媽的高跟鞋練習走路。小腳穿大鞋,難免要摔跤,可她摔倒后不哭不鬧,爬起來繼續。
可見,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天生就有集中注意力的本領。如果家長能把學習變成孩子想做的事情,就再也不用為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而苦惱。
還有一個值得家長注意的現象要專門拿出來說一說。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身體發育,出現第二性征,荷爾蒙分泌旺盛。如果沒有合理的渠道疏散青春期沖動,孩子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發型、服裝、回味與同學的說話內容、觀察異性等事情上,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
就是說,一個人無法將自己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
如果孩子有這種現象,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幫助孩子培養一個體育愛好,讓孩子跑起來、跳起來,總之,動起來,把多余精力宣泄出去。
作者:張權
編輯:壯青青
原文鏈接:女兒為什么能專注打游戲,卻不能專注學習?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