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源信息】北京交通大學2025屆畢業生生源信息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 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雙一流”建設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大學的三個源頭之一,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896 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
歷經雙甲子發展,學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學科為優勢,以交通科學與技術為特色,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完備的學科培養體系。學校學科實力雄厚,學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首輪“雙一流”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學科領域建設成效顯著,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深入推進。
“飲水思源,愛國榮?!薄1本┙煌ù髮W秉承“知行”校訓,肩負新的使命,正以更加開拓進取的精神向著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

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統籌開展全校學生與就業創業相關的服務、指導與管理工作,設有簽約服務辦公室、對外聯絡辦公室、就業指導研究室和創業指導辦公室,并設有咨詢服務大廳、就業指導與咨詢室、就業面試室。


01
預約路徑
用人單位可通過登錄北京交通大學就業資訊網(http://job.bjtu.edu.cn)進行網上注冊,注冊用戶可發布招聘信息、實習信息,預約線上、線下宣講會和雙選會。
02
入校申請
進校宣講的用人單位,宣講會預約成功后需至少提前 1 個工作日登錄北京交通大學就業資訊網,在【入校申請】板塊提交宣講會當日所有進校人員相關信息,同一單位進校人員不超過 2人,入校申請審核通過后可在宣講會當日規定時段進校。
03
推文宣傳
各用人單位如有本單位官方認證的微信公眾號發布招聘推文,可通過企業郵箱將推文鏈接發送至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郵箱(bjtujobwx@126.com),內容通過審核后,我校就業官方微信公眾號將進行轉發。




自動化與智能學院目前承擔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自動化、智能裝備與系統、人工智能(智能系統與應用)本科專業的建設。其中,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自動化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獲批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自動化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2 個專業均列入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院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工學博士學位和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人工智能”、“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控制工程”和“網絡與信息安全”工程博士學位和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
多年來,學院所屬學科專業的本科生深造率持續保持 63% 以上、就業率保持 98% 以上,研究生就業率達 100%。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前身可溯源至1909年建校之初設立的郵電班,1949 年電信系正式建系后成為我校的傳統特色優勢學院之一。在學院建設的 2 個一級學科中,信息與通信工程獲評國家級重點一級學科。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進入 A 類學科。
在本科生培養方面,電信學院設有 3 個本科專業,分別為通信工程、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均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學院設有 2 個一級學科工學博士和一級學科工學碩士學位授權點,分別為信息與通信工程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同時,設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及網絡信息安全專業碩士和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
近三年,我院本科生深造率達79%、就業率達97%,研究生就業率接近100%。畢業生就業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設備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星網等運營商,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科研院所,百度、阿里、字節、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就業行業涉及通信、電子、信息、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




學院學科實力雄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 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1977 年成立)、物聯網工程專業(2011 年成立);擁有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個 :人工智能專業(2019 年成立,國家首批建設);擁有3 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牽頭建設了我校新一代信息技術北京市“高精尖”學科。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導向、能力導向、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為核心的 OBE 教育理念,采用“大類招生、分類培養”的培養模式,目的是為黨和國家培養“品德優秀、基礎寬厚、思維創新、能力卓越、專業精深”的 IT 菁英人才,專業建設成果豐碩,培養了一大批計算機行業的優秀人才。2021 年入選國家級計算機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成為 35 所入選高校之一。在科睿維安 5 月發布的學科排名中,計算機科學學科首次進入到 ESI 全球前千分之一。
學院全力支持學生參與科研競賽提升個人技能,指導本科生參加第 48 屆 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和第 9 屆 CCPC 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獲亞軍 1 項、季軍 1 項、10 金 5 銀 5 銅,近 5 年來我校 ACM 校隊在指導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累計在 ICPC 亞洲區域賽、CCPC 競賽等國內外重量級程序設計類競賽,斬獲國家級獎項 128 項、省部級獎項 163 項。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現有教授 79 人,副教授 101 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參事、國家級人才、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級教學名師、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北京市教學名師等眾多高層次人才。
現設有 8 個系、30 余個教育與科研機構 ;擁有 1 個國家高端智庫,1 個首都高端智庫,1 個北京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中心,1 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 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 ;學院獲評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 1 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3 個,國家級教學名師 1 人、北京市教學名師 10 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9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2 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專業 2 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專業 1 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 個、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估專業 1 個。學院已成為國內首個一年之內通過三大國際認證的經管學院,標志著學院辦學質量已經達到國際公認的一流水平。
經管學院不斷拓寬與提升學生國際視野和競爭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畢業生就業領域主要集中在證券、資產管理等金融業,鐵路集團、交通建設集團等交通運輸業以及通信科技領域等國家各大行業,畢業生就業領域普遍處于國家熱點行業領域,學生就業的充分性、多元性及高質量特征顯著。



交通運輸學院與母校同庚,是我國近代鐵路管理教育的發祥地,經過百余年的積淀,目前本科生專業有交通運輸、交通工程、電子商務、物流工程、智能運輸工程,其中交通運輸專業分為鐵道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高速鐵路運營管理、民航運輸 4 個方向;研究生專業有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運輸、電子商務、物流工程與管理、控制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人工智能。
學院培養的學生一向具備優秀的綜合素質與出色的專業能力,以“敬業態度好,動手能力強”頗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領域涵蓋了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物流和電子商務等方向,大多數學生從事行業相關的規劃設計、運營管理、技術研發等工作,為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服務“交通強國”戰略貢獻著運輸力量。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成立于 1996 年,其前身是 1956年成立的北京鐵道學院鐵道建筑系。學院設有 3 個本科專業,研究生培養方向覆蓋 3 個一級學科和 1個二級學科、擁有 3 個類別的專業學位授予權,設有 3 個博士后流動站 ;擁有國家重點學科 2 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1 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2 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1 個,省部級平臺 9 個和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2 個。
學院堅持“寬口徑、厚基礎、有特色、重個性、強能力、求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形成了以服務交通基礎建設為特色、全方位育人為中心的培養模式,多年來為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培養了眾多優秀的技術和管理卓越人才。
我院畢業生市場需求旺、發展空間廣、就業質量高,主要就業單位有各大設計院、科研院所、高校、鐵路局、房地產公司、軟件企業、金融機構和施工單位等,為“交通強國”國家戰略和構建“一帶一路”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貢獻力量。




機械與電子控制工程學院設有 6 個本科專業,擁有 14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 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 2 個博士后流動站。學院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級一流專業及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國家級認證中心等國家級人才培養平臺。學院 6 個本科專業全部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機械工程、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能源與動力工程 4 個本科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校本科生 1500 余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 1000 余人。
學院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為目標,遵循國際工程教育 OBE理念,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生在挑戰杯、互聯網 +、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國節能車競技大賽和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多項。學生畢業后主要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工業、汽車能源、電力電子、智能制造、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大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公司從事生產、研發和管理工作。



電氣工程學院歷史悠久,重點建設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并對國家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下的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二級學科形成有力支撐,發揮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等學科優勢,突出軌道交通和新能源特色,以“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為培養理念,秉承“知行”校訓,面向軌道交通與電力能源領域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工程素養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學院設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軌道牽引電氣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國際班)兩個特色專業方向。




數學與統計學院建設有數學、統計學兩個一級學科,擁有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動站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設有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數據科學 4 個本科專業,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統計學、系統理論 7 個碩士點,數學、統計學、系統科學 3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設有數學博士后流動站,獲信息與交通運籌學 111 創新引智基地。學院在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績。數學進入 ESI 全球學科排名前 1%,統計與運籌學進入 ESI 全球學科排名前 5%,四大學科排行榜均榜上有名。近年來,國內各大高校數學與統計學專業的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全國范圍內對數學與統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學院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畢業生在科研院所、銀行金融、信息科技、軟件開發、國家機關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等相關領域從事理論研究、算法設計、軟件開發、數據分析與處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




物理工程學院作為學校應用基礎學科和理工融合發展的主力軍之一,涵蓋理學和工學兩大學科門類,擁有物理學、光學工程、力學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共建)、生物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其中,光學工程屬北京市重點學科。學院下設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進入材料科學 ESI 全球排名前1%,物理學科首次進入 ESI 世界前 1%。
學院專業建設特色鮮明,擁有兩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一批大師 ;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的一體化學科體系,聚焦智能光電、納米技術、半導體物理和基礎拔尖人才培養,擁有 4 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畢業生的就業主要領域包含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光電、圖像與信息處理、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等。




學院現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研究生公共教學、文化教育中心等 8 個教研部(中心)。有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北交大研究基地、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等十余個科研機構。學院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流動站 ;設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四個二級學科博士點 ;設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哲學、科技哲學等七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語言與傳播學院設有英語系、傳播學系、歐亞語系、公共英語教學部 4 個系部和翻譯碩士(MTI)教育中心。擁有北京市高等學校語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北京智慧廣電網絡視聽重點實驗室,教育部交通行業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烏拉圭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絲路發展研究院等 4 個校級研究中心和語言研究中心、外國文學研究中心、翻譯研究中心、傳播學研究中心等院級教研機構。設有 5 個本科專業,4 個碩士點。
學院在職教職工 152 人,其中專任教師 134 人,博士生導師 4 人,碩士生導師46 人 ;教授 17 人,副教授 55 人,講師 60 人 ;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50%?,F有在校生 818 人,其中碩士研究生 179 人,本科生 639 人(含二學位27 人)。
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就業情況良好,主要就業去向包括國家機關、大型國企、事業單位等,畢業生多次獲評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交通大學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在“雙一流”建設、“新文科”建設的引領之下,學院在學科和科研上形成了外國文學研究、語言學研究、北京文化 / 文學外譯、“一帶一路”沿線國情研究、國際傳播、網絡輿論治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等重要方向。“十三五”以來,學院獲批各類科研項目近 200 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 40 余項,發表 SSCI、AHCI、CSSCI 等高水平文章 150 余篇,出版著作近 40 部,發表《光明日報》《人民日報》等報刊文章 60 余篇,新增科研經費 3400 余萬元。獲得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1 項、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 項。國家級專業學會優秀學術成果獎一等獎、卓越學術獎等獎項。



軟件學院是教育部 37 所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全國首批 33 所國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败浖こ獭睂I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曾獲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的軟件工程一級學科、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和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創新產教融合新型培養模式。實施“2+1+1”新型培養模式,注重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前兩學年進行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學習 ;第三學年由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國內外教師與軟件企業合作講授專業課 ;第四學年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與華為、阿里云、青軟等企業合作,通過產學合作實現“做中學、用中學”。獲評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建筑與藝術學院,現有建筑學、城鄉規劃、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5 個本科專業,建筑學、城鄉規劃學、設計學 3 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建筑學碩士、藝術碩士 2 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實驗中心,1 個實踐創新中心,設有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圓明園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書畫院書畫藝術研究創作中心、北京交通大學交通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 4 個校級研究平臺。與美國、荷蘭、西班牙、瑞典、丹麥等國家的諸多高校以及北京市政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鐵路設計集團等 20 個國內知名設計單位建立合作關系。
建筑學專業畢業后可從事城市與建筑領域內的規劃、建筑、景觀等設計類工作及理論研究、教育、開發、咨詢和管理工作。城鄉規劃專業畢業生可從事經濟發展規劃、區域規劃、城市開發及城鄉規劃管理等工作。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畢業生可在室內外環境、園林景觀、平面廣告、工業造型、展覽展示、廣告網絡傳媒、數字影像制作等領域從事研究、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




法學院設有公法學系、國際法學系、民商經濟法學系,并建有省部級平臺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中國鐵路法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是北京市交通運輸法學研究會會長所在單位。
法學本科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同時具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法學一級學科下設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共五個二級學科方向。2022 年“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中,北交大法學專業綜合評級位次為 A 級(2% - 10%),在全國法學專業排名中位列第 62 位。
法學院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包括各省市黨政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央國企等。




環境學院現有環境工程 ( 智慧環境與低碳技術 ) 專業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本科生 ;環境科學與工程、交通能源與環境工程、環境工程等專業碩士生,交通能源與環境工程、材料工程、土木工程、軌道交通運輸等專業博士生。
學院有智能交通綠色低碳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中典型污染物控制與水質保障”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交通大學 -- 國檢集團智慧環境聯合研究中心、“抗生素 / 抗性基因水環境污染控制技術”北京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臺和機構,近 3年科研經費超 1.2 億元。
學院以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精英化人才為目標,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與英國蘭卡斯特大學開展聯合辦學,學生綜合能力強。學生在“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互聯網 +”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可再生能源優秀科技作品競賽、中國研究生“雙碳”創新與創意大賽、北京市大學生節能節水低碳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多項。
畢業生可從事環境監察、科研教學、規劃設計、咨詢評估、投資管理、建造運營、產品設計等工作,就業單位包括行政事業、學校、銀行、國央企業、科研設計等,為生態文明、雙碳、交通強國等戰略實施貢獻力量。




根據學校深入推進新一輪 " 雙一流 " 建設的決策部署,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學院在交通運輸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和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研究室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學院擁有系統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設置系統理論與復雜性、復雜交通系統建模與調控、綜合交通系統分析與集成、大數據與智能系統四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先后培養了包括“杰青”、“優青”、全國優博、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優博等在內的一大批優秀研究生,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中國學位與研究生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獎”,“北京市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團隊”等多項教學獎勵。學院近年來研究生畢業生就業率(含升學)為 100%。就業方面簽約單位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為主,學生留學院校包括英國利茲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
2024 年,學院首次開啟系統科學與工程(智能交通系統)高考直招,秉承“注重數理基礎,突出系統思維,強化理工交叉,融匯新興技術”的理念,著力培養服務于智慧交通系統構建與運營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
北京交通大學系統科學為國家雙一流學科,連續 5次全國學科評估排名第一或 A+。
系統科學學科是改革開放以來迅速興起的一個綜合性、交叉性、基礎性學科。學校系統科學研究所成立于 2001 年,在高自友教授等一批學科團隊骨干的帶領下,齊心協力、開拓創新,承擔了包括國家基礎科學中心、國家創新研究群體、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 100 余項國家級重要科研項目,獲得了全國創新爭先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 /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近 30 項,取得了一系列非常顯著的成績。系統科學學科在五次學科評估中均排名全國第一,成功入選首輪和新一輪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連續 5 年位列榜首,在學校學科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北京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國家保密學院)是國內最早開展信息安全與保密專業人才培養的高校之一。學院學科專業的建設歷史可追溯至 2001 年成立的信息安全體系結構研究中心,在信息安全方向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2003 年自設信息安全二級學科,正式成立信息安全專業,并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 ;2008 年信息安全學科被評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2012 年評估為優秀),同年開設信息安全本科專業 ;2011 年成立國家保密學院,為首都地區唯一一所國家保密學院,招收保密技術和保密管理專業本科生 ;2016 年獲批全國首批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學科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并快速發展時期 ;2019 年獲批設立網絡空間安全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同年獲批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承擔“新一代信息技術—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學科方向上的建設工作。學院信息安全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保密技術為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學院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和優勢,建有智能交通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教育部應用密碼研究中心、中央和國家機關保密教育實訓平臺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平臺,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保密科研重點、鐵路總公司重大等多項課題,在物聯網安全、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密碼協議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已應用在包括軌道交通、智慧交通安全、智慧城市等國內不同行業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學科研支撐體系和人才培養環境。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注重全方位育人,已培養了一批網絡空間安全和信息保密領域的專業人才,超 140人次在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競賽中獲獎,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大部分在國家政府部門、國防軍工、知名網信企業、各大銀行、科研院所等單位就業。




2020 年 7 月,北京交通大學成立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的實體學院智慧交通未來技術學院 ( 簡稱詹天佑學院 )。詹天佑學院按照未來技術學院建設要求,構建多學科交叉機制、探索多樣化培養模式、提供多出口制度設計、促進多主體協同育人、催生多方位綜合變革。發揮交大“智慧交通”一流學科群優勢,深化“書院制、導師制、學分制”教育改革,踐行“本研貫通、學科融通、產學相通、國際互通”的四通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具有世界胸懷、家國情懷,服務交通強國戰略、引領智慧交通發展的未來科技領軍人才。學院2025 屆本科畢業生 65 人,學生專業使命感強、基礎扎實、綜合素質表現突出、富有創新意識。




威海校區是北京交通大學“一校多區”布局中以中外合作辦學為主的國際化校區,專業教師由北京交通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美國羅切斯特理工學院三方組成,旨在通過合作辦學,引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具有國際競爭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專業人才。目前校區共設有 7 個本科專業、2 個碩士研究生專業,其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與羅切斯特理工學院合作辦學的本科專業,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數字媒體藝術、工商管理和會計學 6 個本科專業以及通信工程、物流工程與管理 2 個碩士研究生專業是與蘭卡斯特大學合作辦學的專業。
校區教學環境優良,實踐教學環境居國內領先水平。畢業生平均升學率達78% 以上,約 23% 的畢業生進入 QS 排名前 50 的世界名校繼續深造。畢業生主要應聘與本專業相關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如 IT 行業、電信行業、金融行業、軌道交通行業等。



學院 2025 屆畢業生就業工作聯系表


本科生

研究生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掃描下方二維碼↓↓↓
查看完整版北京交通大學2025屆畢業生生源信息介紹pdf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