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無錫何以成為窗口?
“孵化在大灣區、轉化在(無錫)太湖灣”“研發在大灣區、產業化在太湖灣”……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江蘇無錫何以成為窗口?
4月21-22日,由江蘇省委網信辦、省廣電總臺聯合主辦,荔枝新聞中心組織發起的“長三角遇上大灣區”網絡主題采訪團首站走進太湖之濱的無錫,“如何保持各自特色又相互交融”“江蘇與大灣區的科創合作”等話題備受關注。無錫率先成立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疊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建設,在產業協同、科技攻關、人才交流等領域開展合作。據統計,目前無錫與粵港澳大灣區間的代表性合作項目達93個,合作金額超過1560億元。
爭做兩大國家戰略最佳“接點”
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均為科技和產業創新的核心地區,各具強項,互補性強。
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產業集中于電子信息、數字產業、家用電器、醫藥健康、先進制造等,終端產品多,頭部企業綜合實力強,風險投資發育較好,創新創業環境優良;長三角的優勢產業集中在先進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領域,中間產品較多,技術工藝實力強、配套體系和能力更具優勢,區域內人才供給豐富。

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展廳。 澎湃新聞記者 邱海鴻 圖
“雙方在產業鏈、創新鏈上合作發展,更有利于合作建設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打造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無錫官方人士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近年來,無錫以“開路先鋒”的姿態主動對接大灣區,力爭做好兩大國家戰略的最佳“接點”。
無錫與粵港澳大灣區淵源深厚。1978年,無錫無線電五廠與香港華電有限公司簽訂電子鐘、收音機來料組裝合同,開兩地經貿合作先河。隨著華潤、中信等一批企業深耕無錫,香港成為無錫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對外貿易目的地和上市主陣地,無錫每年有近60億美元的貨物通過香港運往世界各地,對香港的投資占全市對外投資的四分之一。
“孵化在大灣區、轉化在太湖灣”
2021年10月,無錫—粵港澳大灣區投資合作大會在深圳舉行,在深圳設主會場,在香港、澳門設分會場。活動期間,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破土而出”,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雙方在科創、產業、金融、人文等各方面的合作持續深化。
產業協同為無錫與大灣區的合作打開了新局面。近年,無錫構建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與信息服務4個地標產業,6個優勢產業和5個未來產業賽道,規模超2000億元的產業集群增至7個。此次“長三角遇上大灣區”主題采訪中,澎湃新聞獲悉,通過企業間的聯動,無錫一改過去的赴大灣區單向招商,形成既有“引進來”,也有“走出去”的局面。
無錫物聯網的產業規模突破4500億元,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代表企業遠景智能公司作為遠景能源公司旗下的物聯平臺,在香港設辦公室,利用新能源+數字化技術,提供樓宇能耗、能效與碳排放難題的解決方案。立足香港,也讓遠景智能可以觸及新加坡等“一帶一路”國家以及海外市場。

無錫與大灣區多所高校合作設立“科創飛地”。 江蘇省廣電總臺供圖
同時,無錫引導優勢行業龍頭企業利用大灣區的創新資源,與大學、科研院所加強項目和技術合作。深圳市大數據研究院無錫創新中心2023年成立,與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合作研發了基于華佗GPT技術的AI智能導診系統,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我們中心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和長三角區域市場研發需求。”該中心算法總監周文章介紹。
此外,無錫還通過在大灣區設立“科創飛地”,推動更多原創性科研成果在無錫太湖灣轉化,構建“孵化在大灣區、轉化在太湖灣”“研發在大灣區、產業化在太湖灣”的雙向賦能創新格局,目前已產生32家孵化落地企業、13家飛地在孵企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