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19電影片單:互聯網影業重科幻,中生代藝人崛起
作者:龐李潔
編輯:于華東
春節檔過后,電影市場似乎已不再熱鬧。在“平三淡四”的行業規律之下,鮮有爆款影片帶熱市場。不過,放眼整個2019年,電影行業并非沒有值得期待之處。

1、流量明星盡數退場,中生代演員成為各大電影公司影片的陣容主體,中生代與新生代實力派的組合也更加常見,以口碑驅動票房的優質內容將有更大的爆發空間。
2、互聯網電影公司更加重視奇幻、科幻類電影的布局,而傳統電影公司的題材重點則是喜劇和懸疑類內容,但雙方的邊界正在弱化,合作逐漸加深。
3、各大電影公司的主控影片相對較少,更多地以參投的形式布局,以弱化投資風險。

流量明星不再撐場 中生代崛起、口碑當道
從各大電影公司2019年的片單來看,在演員陣容方面,各家的影片布局都不再依賴流量明星撐場,電影行業借“大IP+流量明星“快速圈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具體來說,截至目前,2019年待播的電影中啟用流量明星的影片已是個例,而在更多影片中,中生代藝人逐漸成為主流。例如,博納影業的《風再起時》由郭富城、梁朝偉主演;光線影業的《保持沉默》由周迅和吳鎮宇主演;《雪暴》則是張震、廖凡、倪妮的組合;胡歌、陳坤、張譯則分別主演《南方車站的聚會》《陰陽師》《八佰》等。
另外,中生代與新生代實力派也成為更加普遍的新型組合。例如,《迷妹羅曼史》中的閆妮和盛一倫;《沉默的證人》中張家輝和楊紫;《欲念游戲》中的郭濤和張子楓等。
電影公司對藝人偏向的集體轉化直接反映出當下市場的理性回歸。
對于消費市場來說,電影行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20歲至40歲之間的主流觀影群體已基本趨于穩定,增量更多存在于19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人群中,拓展難度增大,電影行業已然步入存量時代。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2016年人均GDP達到8000美金以上,國內大部分人群有了更加穩定的收入基礎,對文化產品的鑒別力和品質需求都在走高。
然而,在同期的資本市場上,影視行業快速發展的紅利期吸引了各行各業的目光,快錢不斷涌入,藝人片酬飛漲,影視項目“分分鐘拿到投資“的現象在業內屢見不鮮,造成的結果卻是持續輸出的爛片不斷考驗著觀眾的忍耐下限。

表面來看,電影市場供過于求。但實際上,在優質內容極度稀缺的市場環境下,人們的需求并沒有很好地得到滿足。這也是在近兩年,諸如《芳華》《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影片上映后,票房在口碑帶動下迅速走高的關鍵原因,電影市場苦爛片久矣。
另外,在互聯網時代,電影的宣發更便捷,觸及范圍更廣闊,與此相伴的是影片口碑的迅速擴散,品質過低的影片在接受第一批觀眾的檢驗之后迅速轉化為口碑擴散到大眾市場,口碑對票房的影響力呈現出快而強的特點。
綜合多方面原因,電影市場對高品質內容的需求越來越強,而“大IP+流量明星“已經成為鑒別爛片的一大利器,影片陣容整體向中生代藝人集中,也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電影公司的內容輸出正在向高品質轉變。可以預見的是,2019年之后,靠優質內容驅動的高口碑影片撬動市場的概率將越來越大。
互聯網重科幻、傳統重懸疑 雙方合作增強、邊界弱化
從各大電影公司片單的題材分布來看,喜劇仍然是占比較大的題材類型之一,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懸疑犯罪和奇幻、科幻類內容也在各家布局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

藝恩數據顯示,在當下的電影市場,喜劇、科幻是最受市場歡迎的IP題材,這與各大公司的片單儲備相對吻合。整體來看,以博納、萬達、光線為代表的傳統電影公司的影片題材以喜劇和懸疑兩大類型為主,而以騰訊影業、阿里影業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影公司的影片題材則以奇幻、科幻類內容為主。
例如,在目前待播的影片中,博納影業的喜劇和懸疑類影片兩分天下。而在光線影業的影片布局中,懸疑類影片更是占到待播影片的63%左右。而在騰訊影業和阿里影業,懸疑類題材占比整體較小,科幻、奇幻類題材則占據了一半的比重。
結合網生內容的發展來看,奇幻、科幻類題材在國內起步較晚,它們都是伴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相比之下,有著互聯網基因的電影公司與網生內容以及年輕受眾群體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而近幾年,《捉妖記》《美人魚》《流浪地球》等相關影片的票房大爆也在驗證著此類內容的市場潛力。

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傳統電影公司也有向互聯網基因靠攏的趨勢。例如,華誼兄弟目前已儲備了兩部奇幻冒險類影片,都由陳坤主演,分別是盜墓類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將軍》和與網易合作的網游改編電影《陰陽師》。另外,光線傳媒的奇幻類影片在其片單中的比重僅次于懸疑類影片,占比達37%。
不僅如此,傳統電影公司與互聯網電影公司之間的合作也在加深。例如,在科幻類電影《未來機器城》的背后,阿里影業和萬達影視都是影片的主出品方,而華誼兄弟和騰訊影業則聯合出品了戰爭劇情片《八佰》。由此可見,雙方之間的邊界正在逐漸弱化。

對于互聯網電影公司而言,與傳統電影公司的合作能快速提升自身優質內容的輸出實力。而對于傳統電影公司而言,與互聯網平臺合作不僅能夠獲得更加優質的宣發資源,也可借助其互聯網基因快速靠攏年輕市場。未來,雙方的合作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而隨著優質資源的深度整合,也將進一步帶動電影行業內容品質繼續抬升。
減少主控、分散投資 布局網大或成電影公司新的出口
縱觀整個影視行業的發展,在快速前進了十幾年之后,被2018年突然到來的寒冬拖慢了腳步。而在寒冬之下,市場回歸理性,“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失靈,業內熱錢散去,行業泡沫被擠出。
反映在資本層面,從近幾天各大影視公司披露的業績快報來看,虧損成了“主旋律”,印紀傳媒、中南文化、華錄百納的虧損額都達到了20億以上,缺錢成了影視行業的新常態。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電影公司的投資布局也會相對更加謹慎。從片單來看,各大電影公司的片單整體以小成本電影為主,占比較大的愛情片、懸疑片整體的投資成本相對較小。而近幾年,小成本電影以小博大的例子也不再少數。例如,制作成本在3000萬左右的《超時空同居》和《無名之輩》分別拿下8.99億、7.94億票房,投入產出比分別達到3000%、2647%。

除了控制單片投資成本外,與多家公司聯合投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也成了當下的發展趨勢之一。
以博納影業為例,在其2019年待播的片單中,有67%的影片都非博納主控,而是以參投的方式參與其中。電影公司將有限的資金分布于多部影片,能加大押中爆款的概率,同時減弱投資風險,在寒冬之下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此外,近幾年隨著網絡大電影市場的快速發展,市場加速走向良性,尤其是在視頻平臺開啟了分賬模式之后,網大的獲利空間也在走高。2018年,《靈魂擺渡黃泉》的分賬票房達到4500萬以上。

網大的投資成本相對更低,獲利空間逐漸走高對傳統電影公司并非沒有吸引力。目前,華誼兄弟聯合網大頭部公司七娛樂聯合出品的《天乩之天帝傳說》正在播出。貓眼數據顯示,該片上線8天累計分賬票房已將近500萬。隨著網大市場的獲利點越來越高,更多傳統電影公司進入網大市場并非沒有可能。
整體來看,未來,口碑將成為影片票房走向的直接推動因素,高品質內容引爆市場的概率將越來越大,小成本電影成布局重點,大成本影片向頭部集中,且背后站的投資方越來越多……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可以預見的是,電影行業在經受了寒冬的洗禮之后,將邁向新的高度。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注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