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稀土管制難倒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馬斯克:“正與中國協商”
環球時報4月23日報道,美國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美國當地時間22日表示,該公司“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計劃將受到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目前正與中國政府協商申請使用稀土永磁材料的出口許可。這一動態折射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微妙博弈,也揭示了中國在戰略性礦產資源領域日益凸顯的主動權。
在特斯拉公司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明確提及:“我們正在與中國方面協商此事,希望我們能得到使用稀土永磁材料的許可。中方希望得到保證,確保這些材料不會用于軍事用途,這顯然不會。它們只會用于人形機器人。”他強調“擎天柱”作為民用機器人“不是武器”,符合中國出口管制要求。此前馬斯克曾預計,特斯拉將在2024年生產數千臺具備執行工廠任務能力的“擎天柱”機器人。
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特斯拉此次面臨的供應鏈挑戰,直接源于中國自4月4日起實施的釤、釓、鋱、鏑、镥、鈧、釔等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的公告指出,此次出口管制依據《出口管制法》《對外貿易法》《海關法》實施,旨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強調,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列管相關物項,體現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一貫立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進一步解釋,只要企業不從事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活動,出口管制不會影響正常貿易活動,更不會沖擊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該協會數據顯示,中國對全球氧化鋱、氧化鏑的供給貢獻度分別達98%和99%,在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領域占據全球17%份額。
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4400萬噸占全球49%,2024年產量27萬噸占全球70%。尤其在重稀土領域,美國國防部報告顯示,F-35戰斗機87%的稀土供應鏈依賴中國,單架戰機需消耗900磅稀土材料,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與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稀土需求量分別達5200磅和9200磅。中國此次管制直接影響美國軍工及新能源產業,恰逢美國空軍宣布與波音公司合作開發第六代戰斗機F-47的關鍵節點。美國唯一稀土礦商MP材料公司坦言,其開采的原料仍需運往中國進行精煉加工,凸顯中國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采礦-冶煉-永磁材料-終端應用”的全鏈條主導地位。
為應對中國稀土管制措施,特朗普政府正起草行政命令,計劃授權美國企業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頓斷裂帶開采富含鎳、鈷、錳和稀土元素的多金屬結核。根據《金融時報》披露,這些被稱為“金屬土豆”的深海礦石將被納入戰略儲備,以應對“未來與中國的潛在沖突或供應鏈中斷”。該計劃依據美國1980年《深海海底硬礦物資源法》,試圖繞過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的審查程序,改由美國商務部下屬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直接審批采礦許可。國際海底管理局秘書長卡瓦略譴責此舉“違反國際法”,破壞多邊主義原則,俄羅斯、法國、加拿大等40國已聯合反對。
技術層面,深海采礦面臨嚴峻挑戰。采礦設備需承受5500米水壓,相當于“一頭大象站在指甲蓋上”,商業化試驗尚未成功。環保組織警告,采礦作業可能引發“死亡羽流”,破壞海底生態,導致珊瑚和魚類棲息地不可逆損毀,生態恢復需百萬年。即便美國突破技術瓶頸,中國掌握的全球90%稀土精煉技術仍構成關鍵壁壘。銀河證券分析指出,海外在建獨立于中國的稀土產業鏈受建設周期、技術周期及環保審批制約進展緩慢,短期難以提供增量。
市場層面,中國出口管制已引發價格波動預期。參考此前中國對鍺、銻、鎵等小金屬實施出口管制的案例,海外金屬價格因供應緊張大幅上漲,與國內形成顯著價差。銀河證券預測,稀土管制后海外價格上漲將帶動國內價格抬升。百川盈孚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美國的鋱、鏑、稀土永磁分別占總量5%、0.01%、13%,美國在重稀土領域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供應源。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強調,將持續深化與友好國家的產業鏈協同,確保合規貿易不被用于軍事或敏感領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