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溢價75倍,千元鈦杯比不銹鋼杯強哪了?

從露營帳篷里的手沖咖啡到辦公桌上的養生茶,鈦杯正以“五邊形戰士”的姿態,成為中產新一代「社交貨幣」。鈦杯的消費升級風潮由日本戶外品牌引領,國內的科技公司、新零售平臺,甚至飲品品牌紛紛下場,想要分一杯羹。
鈦這種曾經專屬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高性能材料,如今已突破行業邊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清晨佩戴的鈦框架眼鏡,到餐桌上使用的鈦制餐具;從口袋里的鈦合金手機,到廚房中耐用的鈦鐵鍋......鈦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鈦保溫杯市場的核心增長引擎。材料成本每克不到6分錢,成品卻能賣出數十倍甚至百倍溢價,單價千元的鈦杯真的值嗎?“輕便沒有金屬味”的化學特性、“燒杯變色”的美學玄學、在工位幻視曠野的情緒價值……鈦杯用戶究竟在為什么買單?

鈦杯正在成為新一代「社交貨幣」——從山姆會員店的爆款單品,到小紅書露營博主的標配道具,這個單價動輒500元以上的金屬容器,今年悄然攻占了中產的購物車。
鈦杯的熱度已經持續很久了。某電商平臺一份針對2025春節的消費報告就指出,鈦杯成為18-35歲年輕人春節送禮的熱門選擇,銷售額超預期300%。
反映到消費市場上,“鈦杯”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跨界混戰。從專業杯具制造商到科技巨頭,從電商平臺到茶飲品牌,各方勢力紛紛入局,試圖在這片藍海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圖數室盤點了一些品牌上線的鈦杯,發現傳統杯具制造商對鈦杯的定價并不便宜,從幾百到上千不等,科技公司(小米)和電商平臺(盒馬)則主打一個性價比,而跨界入局的茶飲品牌更注重產品與自身調性的契合——霸王茶姬推出適配泡茶杯,Costa則專為咖啡愛好者設計便攜的咖啡杯。

鈦杯的定價并不低。在鈦杯市場,消費者的選擇主要集中在111~499元區間,占比高達60%,其次是0~111元區間,占50%,高端市場(499~1169元)占9%。
相比之下,普通保溫杯的價格分布更為親民,60%的消費者選擇39~138元區間,30%選擇0~39元的入門款,138~299元的中端產品占9%,299元以上的高端產品同樣僅占1%。

盡管售價昂貴,但是鈦杯依舊有一大批追隨者。
QYR調研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鈦保溫杯市場的核心增長引擎。2023年中國市場規模為21.60百萬美元,占全球份額約28%,預計到2030年,中國市場規模將攀升至48.52百萬美元,持續領跑全球市場增長。

當然,鈦不僅只應用在杯子上。作為一種優質金屬,我國把80%的鈦用在在化工、一般民用工業及民生用品領域。
這種曾經專屬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高性能材料,如今已突破行業邊界,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融入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清晨佩戴的鈦框架眼鏡,到餐桌上使用的鈦制餐具;從口袋里的鈦合金手機,到廚房中耐用的鈦鐵鍋......鈦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戶外圈里,鈦杯已經是標配裝備。
不管是溯溪、登山還是露營,只要掏出鈦杯,裝上上好的茶葉和咖啡,那就鈦chill了。戶外老炮隨手一摘,還能蹭別人的冰飲料。
以日本戶外品牌Snow Peak為例,旗下的鈦杯在淘寶起售價199元,最火時北海道限定款被炒到1600元。
在某社交平臺下搜索某鈦杯品牌,圖數室整理分析評論區的熱詞發現,熱度最高的詞就是“戶外”。

如同鳥牌沖鋒衣、薩洛蒙、Lululemon或是alo,鈦杯也從戶外圈子過渡到了中產圈層。
這些品牌都有相似的調性,簡約但不簡單。
鈦杯多保持原金屬色,印上logo,低調著的高調正好擊中了中產們的心理。
其次是鈦杯的可玩性,當鈦加熱時,鈦在高溫下會發生氧化反應,形成不同顏色的氧化膜。氧化鈦是焊接鈦材時需要盡量避免的,但在鈦杯玩家這里變成了時尚。
通過查詢小紅書有關鈦杯的用戶畫像,圖數室發現,北上深一線城市、35歲以上的用戶是主要消費者。

鈦杯擁躉者們還認為鈦杯是五邊形戰士。
不銹鋼杯用時間長會有杯味,還不建議放牛奶、碳酸飲料、咖啡等液體,一是放久了容易滋生細菌,二是杯子容易洗不干凈。玻璃杯和陶瓷杯既重又愛碎。塑料杯一股塑料味,用時間長了還有油感。
鈦杯則揚長避短,輕便、耐用、抗腐蝕,最關鍵的是,往那里一放就想起了格子間外自由自在的日子。


大多數人使用的保溫杯,都是304不銹鋼的,它是一種由鉻、銅、釩、鎳、錳等組成的合金,具有優質的耐熱、耐蝕性,由于發展工藝成熟,原料易得,價格非常便宜。
2025年4月下旬,原材料鈦的價格為0.058元/g,304不銹鋼為0.013元/g。也就是說,鈦的材料單價成本是不銹鋼的4-5倍,而從成品價來看,遠遠不止4倍了。
某品牌鈦杯凈重287克,按照0.058元/g計算,材料成本僅16.65元,而它的售價高達1259元,溢價75倍。

拋開商家的宣傳語,從本質上看,純鈦究竟比不銹鋼強在哪里?
首先,從密度上看,純鈦確實比304不銹鋼輕,制成的產品更為便攜。
鈦的導熱性能略遜于不銹鋼,熔點高得多,耐腐蝕性在某些極端環境下更優,鈦杯的化學惰性,也是它“沒有金屬味”的原因。
而從強度上看,304不銹鋼的抗拉強度比純鈦更高,但在日常使用中,強度差異對普通餐飲具的實際影響有限。

整體而言,這些區別在實際日常生活中,難以體現出明顯優勢。因此總結下來,二者都是較為理想的餐飲具材料,只不過價格上的差別,決定了鈦和不銹鋼的定位不盡相同。日常烹飪使用304不銹鋼制品就已足夠,而如果你追求生活品質,且接受價位,可以嘗試使用鈦制品代替部分304不銹鋼制品。
當然,購買商品不僅僅考慮它的實用性。鈦杯獨特的金屬光澤、啞光質感,燒制出五彩斑斕的色調,把“高級感”拉滿了。并且,鈦杯被商家強加上一層“航空級”、“科技感”、“匠心打造”的濾鏡,穩穩戳在中產心巴上,其提供的情緒價值遠高于不銹鋼。
我國鈦資源稟賦充足,具備支撐鈦工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從2006年開始的,中國鈦工業首次實現產量激增,成為全球最大的鈦生產國與消費國。以前鈦是“上天入地”的材料,現在連保溫杯都能沾光,自然被視作一種“高端”材料。

油燈到電燈是進步,不銹鋼到鈦杯亦是選擇。所謂“性價比”,不過是時代背景和個人條件的雙重結果。生活品質的升級沒有絕對必需,關鍵在于適合自己的需求和能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