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丨冒名頂替上中專,為何一瞞就是30多年?
4月22日晚,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聯合調查組發布情況通報稱,媒體報道“5旬輔警30余年前被人頂替上中?!币皇?,經初步核查,媒體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下一步,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依紀做好后續處理工作。
教育本該是改變命運的階梯,然而在此事中,受害者席南考上了中專,卻被人冒名頂替;頂替者后來還當上了醫院副院長。這樣的“錯位人生”讓人感慨,也讓人不免心生疑問,冒名頂替上學是如何發生的?為何一瞞就是30余年?
根據報道,席南當年高考并未落榜,但是錄取通知書被截留,一個叫李某剛的同屆考生頂替他上了焦作衛校,從此兩人的人生軌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以往一些案例類似,這起頂替上學事件,發生的年代較為久遠。彼時學籍管理還未實現數字化聯網,而是依賴紙質檔案,這給冒名頂替留下了操作空間。
但毋庸置疑,即便當時身份、學籍信息未聯網,從截留錄取通知書到頂替上中專,也需要一系列復雜的操作,如果沒有“內應”人員配合作弊,僅憑頂替者一己之力,顯然難以瞞天過海。

席南在冒用身份者檔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圖源:現代快報
報道提到一個細節,孟州市衛健委人事部門在干部檔案專審工作中,發現席南人事檔案中的《高中畢業生登記表》《高校招生考生登記表》《收費走讀登記表》,和《入團志愿書》《河南省焦作衛校學生基本情況表》《焦作衛校學員畢業鑒定表》等信息不一致。
也就是說,李某剛冒名頂替上學的操作,自始至終都漏洞百出。在上中專、就業等關鍵環節,如果學校和單位能夠嚴格審核,不難發現其中端倪。頂替者一瞞就是30余年,并實現步步高升,也折射出相關環節審核把關的疏漏。
按照《教育法》規定,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入學資格,是明確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目前,孟州市衛健委給予了頂替者開除處分,接下來還會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司法處罰,值得追問。
頂替者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職務被剝奪,這是遲到多年的懲罰,也是對受害者的一種撫慰。都說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可問題在于,受害者被偷走的三十余年人生,又該如何彌補呢?
不妨設想下,如果席南當年拿到了那張錄取通知書,他或許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至于年過五旬,依然只是個沒有編制的輔警。但這一切終究只是設想,多年后的真相大白,已無法改變既定的事實。
被頂替上學的后果是如此沉重,也正因為過于沉重,人生無法逆轉,需要相關部門不斷吸取教訓、完善制度,徹底堵上冒名頂替的漏洞。
如今進入數字化時代,個人身份、學籍信息逐漸聯網并打通,冒名頂替上學的技術操作空間越來越小。在此基礎上,要不斷完善招生管理制度,從招生錄取到學籍管理,每個環節都更加規范化和透明化,建立嚴格的監督審查機制,從源頭上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
回到此事來看,不管是否過了追訴時效,都應該有一個詳盡的調查,不僅要查明當年是哪些人在背后暗箱操作,還要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冒名頂替上學的情況。這是給受害者的一個交代,更是對教育公平原則的堅定捍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