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地球日丨上海交響樂團牽手上海植物園,為“樹”寫交響曲
寶華玉蘭素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也是上海市市花白玉蘭的姊妹花。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上海植物園園長嚴巍、青年作曲家梁皓一在上海植物園內,一起種下了一株珍稀瀕危植物——寶華玉蘭。

從左至右:嚴巍、周平、梁皓一在上海植物園種下寶華玉蘭(活動攝影:蔡晶晶)

寶華玉蘭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也是上海市市花白玉蘭的姊妹花
當天,上海交響樂團還與上海植物園官宣戰略合作計劃,并揭開了聯合委約作品《樹》的面紗。在7月的上海夏季音樂節,《樹》將首次與觀眾見面。
從《武俠》《中國廚房》到《樹》,這已經是上海交響樂團第三次委約梁皓一創作。交響曲《樹》一共五個樂章,每一樂章都被賦予了鮮明的個性與劇情。

青年作曲家梁皓一
第一樂章,用海洋鼓模擬林間的枝葉婆娑,用長笛、短笛模仿風動鳥鳴,唯美至極;第二樂章,人類濫砍濫伐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家園瀕臨毀滅;第三樂章以反思為關鍵詞;第四樂章,人們開始重建生態,草木蔥蘢,世界再次煥發生機;第五樂章,木管與銅管聲部奏響輝煌的旋律主題,描繪一派明麗秀美的山水聲景,青山綠水從暢想走進了現實。
梁皓一著力對第二樂章進行描寫,用螺旋镲來模仿砍伐樹木的聲音,“那是一種讓人心疼的聲音,很殘忍。”梁皓一對打擊樂情有獨鐘,螺旋镲不常見,遠看像一件藝術品,演奏時可以手腳并用,聲音十分特別。
“成片森林的消失往往從第一棵樹倒下開始,我想呼吁大家關注每一棵樹。生態保護也是如此,人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便可以由木成林,再成青山。”
今年,梁皓一一共寫了兩首環保作品,除了《樹》之外,另一首新作6月會在香港首演。年初的洛杉磯大火,對他刺激很大,“很多朋友的家沒了,還有一個朋友的五把大提琴都燒光了,很心痛。”梁皓一曾在洛杉磯求學,把這些感悟都寫進了音樂里。
有意思的是,上海植物園的logo也是一棵樹。“樹是地球生態系統最重要的守護者,也是自然與城市中最美麗的風景。”嚴巍解釋。

上海植物園園長嚴巍
“我們都對美的事物有極致追求。”此前,周平一直把上海植物園當成公園,直到細細地走了一遭,才發現這是一個植物研究所、是一個活態的博物館,搜集和保存了很多珍貴的稀有的植物,“這項工作比常規的博物館還難,博物館的展品是靜態的,而這里都是活的生命體。”
“比如,蘭室里擺放了很多蘭花,每一株花背后都有故事,有的花還是清朝年間的,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依然活得那么旺盛。”周平決定,要以音樂為媒,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植物背后的動人故事。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
這個想法也引起了嚴巍的興趣,“借助音樂的力量,可以增加人們對自然保護的感知,點燃大家的激情。”她說,小小的植物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治愈力量,而樹葉凋零的聲音、果子炸裂的聲音、走在落葉上的沙沙聲,像音樂一樣美,都值得人們去細細品味。
今年適逢兩山理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20周年,生態治理、綠色發展成為整個人類社會的重要時代命題。
在7月的上海夏季音樂節,上海交響樂團決定以環保為主題,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未來。上海交響樂團與上海植物園聯合委約的《樹》將與觀眾見面,此外,雙方還會繼續深化、擴展戰略合作,聯合推出以環保科普為主題的公益講座、沉浸式音樂會等延展活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