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又現昆蟲新物種:體長僅1.5毫米,卻是兇猛的捕食者
上海動物園又發現了一個新物種——大眼寬突苔甲。這是繼西郊公園毛角蟻甲、虹橋萊甲之后,在上海動物園發現的第3個地表昆蟲新物種。

大眼寬突苔甲的整體照和解剖結構。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師范大學 供圖
4月21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師范大學獲悉,近日,上海動物園與來自上海師范大學、大城小蟲工作室的昆蟲專家共同整理了采集自上海的苔甲標本,發現于上海動物園的寬突苔甲出現了新物種——大眼寬突苔甲。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
上海師大團隊湯亮介紹,大眼寬突苔甲是一類身材迷你的微型甲蟲,體長僅1.5毫米左右,卻擁有一對醒目的大眼睛,并因此得名。憑借大眼睛,它們在陰暗的腐殖層環境中能夠敏銳地感知光線變化和周圍的動靜。借助流線型的身體,它們能夠輕松穿梭于腐殖層的縫隙和落葉之間。
團隊介紹,大眼寬突苔甲所在的苔甲家族體型普遍微小,大多數苔甲種類體長僅1毫米至3毫米,卻是兇猛的捕食者,主要捕食土壤或落葉層中的小型節肢動物。因此,苔甲通常棲息在有機質豐富、物質循環良好的環境中,它們的存在或許可以作為評估林地土壤健康狀況的指示生物。

關于大眼寬突苔甲的研究成果已發表于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
此前,城市的快速發展和高強度的綠化養護,讓苔甲這樣的小家伙也面臨難以找到理想家園的困境。出于保持環境整潔等原因,很多樹木的落葉掉落不久便被掃除,無法返回土壤成為其養分或小動物的棲身之所,進而難以形成生物多樣性。
令人寬慰的是,越來越多人開始關心生物多樣性,上海越來越多的公園綠地也開始有意識地保留足夠規模的“野地”,除了必要情況,其他時間在綠化養護上堅持“無為而治”,不去打斷“樹葉化為塵泥,供養樹木,長出新葉”這樣的自然循環。
“大城小蟲”工作室是由上海師范大學昆蟲學實驗室畢業的研究生和在職教師組成的本土科研科普團隊。該工作室致力于上海昆蟲多樣性調查和物種保護的科普宣傳工作,5年來持續在上海地區用專業的昆蟲調查采樣方法開展昆蟲多樣性調查研究,收集了眾多的昆蟲標本,積累了大量的昆蟲生態照片和生活史記錄,提供了寶貴的調查研究經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