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兒童閱讀空間、殘疾人友好書店……上海黃浦如何打造城市書房
在第30個“4·23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4月19日,上海市黃浦區開展“書香黃浦·城市書房”總發布活動。

黃浦區圖書館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游局 供圖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游局獲悉,在黃浦區18.71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里,有30多家大中型書店,還有許多閱讀空間星羅棋布。如今,共建共享的“2+10+X圖書館服務體系”已構成全民閱讀的中堅力量。
“2+10+X圖書館服務體系”中,2個區級圖書館也是國家一級圖書館。其中,黃浦區圖書館擁有海量典籍文庫和超大自習室,明復圖書館則延續中國第一座公共科技圖書館的文脈。10個街道特色圖書館是上海市兒童友好閱讀新空間。黃浦區首創“1+N”模式,通過街道館+文商空間,把閱讀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

明復圖書館
X個閱讀新空間,則是復合型多功能的社交場域。福州路上有著“24h城市書房”和上海書城、南昌路上的“逆光226”書店打造無障礙指尖閱讀空間、梧桐區的思南讀書會歷久彌新、南外灘江畔的“小東門·外萃豐”可共享閱讀漂流書架……走入其間,有哲學、有音樂、有藝術,也有故事。
此外,黃浦區圖書館設有“云端數字資源庫”,目前開放的15個庫可瀏覽數據總量103TB;有“黃浦云書房”,總圖書21920冊,通過手機即可將喜歡的書籍借閱到家;還有“網上聯合知識導航”,實現線上百問百答。明復圖書館創建“明復有聲圖書館”,聽讀機輔助下的“音頻聽書”為閱讀提供更多可能。
“作為上海老城廂里弄社區,近些年豫園街道有越來越多外來務工人員融入社區。我們發現流動兒童不僅需要知識教育,更需要情感療愈與社區認同。”豫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晶晶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圖書館作為社區文化空間,正逐步成為療愈服務的重要載體。豫園街道依托四新居委打造“學在可愛里”品牌,將閱讀療愈深度融入兒童服務,自2018年創建以來,累計開展活動70多場,通過小手牽大手,帶動300余戶家庭參與,服務超2000人次。

豫園街道舉辦的小候鳥讀書會活動
作為上海首家殘疾人友好書店,“逆光226”由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辦事處、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三方攜手打造。這里不僅有無障礙的閱讀環境,300余種盲文書、氣味圖書、觸摸圖書和殘障作家的優秀作品,更有殘障人士親手制作的文創。店長表示,公益售賣可以幫助殘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常駐店內的竹編高手說:“書店的氛圍很靜很輕,可以跟自我獨處,是很好的創作空間,(在這里創作)也是自我療愈的過程。”
黃浦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方研翔告訴記者,“‘書香黃浦’城市書房,充分發揮了區域圖書館資源,細分人群、豐富內容、周到服務,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的閱讀體系。希望能讓來到這里的每位市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一處慰藉,有一份歸屬?!?/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