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六季了,姐姐們還能掀起怎樣的風浪
“乘風破浪”(浪姐)這個大IP,現在很像一位手握頂級食材卻執著于做麻辣燙的廚子。
在一系列套路被識破之后,新鮮感和信任度逐年下降,但觀眾還是忍不住要點開節目,該說的還是得說。
回望第一季,寧靜的“我還要自我介紹?那我這幾十年白干了”之所以出圈,正是因為撕掉了劇本、展現了鮮活真實的30+女性力量。節目走到第六季,那個“她初心”是否依然健在?在女性視角的深度表達上,咱們捧起了一堆,又丟掉了啥?

第一季的成團組
對于《乘風2025》,觀眾一邊嚼著“陳德容劃水像凍僵的糖葫蘆”“房琪人設崩塌”的爆米花,一邊懷念第一季里那些真正擊穿年齡焦慮的真誠眼神,給當年被批“難聽”的舞臺翻案。有網友評價:“《甄嬛傳之姐姐們的職場生存指南》也不是不能看,但我們還是想看真正的女團選秀?!?/p>
“浪姐”的舞臺上,真正能點燃觀眾熱情、引發全網熱議的表演,無一不是將女團舞臺的專業度與創新性推向極致的作品。目前為止,本季讓人念念不忘的舞臺表演乏善可陳。

宋妍霏組二公舞臺表演的《舞娘》
二公舞臺宋妍霏組的《舞娘》以700分刷新本季最高分紀錄,舞蹈編排融合異域風情的柔美身段與現代女團的機械卡點,全景鏡頭下,四人動作同步,連呼吸節奏都保持統一。這也印證了“舞臺整齊度是用汗水堆出來的”這一鐵律。但在服裝造型上,審美不敢茍同。
一公舞臺上,侯佩岑組的《愛的就是你》展現了非專業組的一次逆襲。侯佩岑、鄧萃雯、管樂都是非唱跳選手,憑著“歡樂一家親”的團隊默契,以聲線互補與表演感染力彌補技術短板。

侯佩岑組一公舞臺《愛的就是你》
這一“30+、40+、50+”組合給人的最大感受,就是正能量爆棚,甜蜜度超標。可見,女團的魅力不僅依賴技術,更需要臺上臺下的情感共振與團隊里的智慧角色分配。
吳宣儀從個人能力上,算是這一季節目中實力最強的選手,可惜一公的烏龍,二公被陳德容拖累,讓她開局有些不穩。

吳宣儀
但吳宣儀在二公舞臺《本草綱目》中展現了極強的應變能力:帽子意外掉落時,她以即興動作融入舞蹈,被觀眾稱為“封神級臨場反應”,吳宣儀也獲得二公現場最高個人乘風值。據現場錄制觀眾透露,吳宣儀會在之后的舞臺公演中有更亮眼的節目。
網傳三公舞臺看點與爭議并存,未來成團位大概率由葉童、宋妍霏、吳宣儀等“流量與實力兼具派”鎖定,畢竟,浪姐的最終名單,向來是“情懷殺”與“話題王”的排列組合。
這一季特別想吐槽的就是戶外舞臺。不知道是哪個大聰明想到的這損招讓節目自爆短板。一公海邊舞臺美則美矣,但海南特別熱,鏡頭下,姐姐們被曬得妝也花了,眼睛也睜不開,被海風吹得披頭散發;二公好不容易換到了云南石林,誰知遇到大降溫,低溫讓姐姐們凍得發抖。
對比前幾季棚內舞臺的燈光美學(如《蘭花草》的極簡光影、《佳人》的國風置景),看起來創新的戶外形式反而暴露了編舞單薄、收音粗糙的硬傷。彈幕一片呼吁:“求回棚里吧!舞臺不需要自然風光,需要的是可控的燈光和不會滑倒的地板!”
這樣看來,兄弟節目都可以引以為戒,噱頭終究是噱頭,上陣還得真功夫。
話說回來,這一季對大齡組姐姐的選擇,確實可圈可點。
62歲的葉童堪稱常青樹典范。老前輩們最難做到的就是不賣老、不欺小。葉童面對房琪的“擔心您精力不足”直接回懟:“我覺得你有問題!”但轉身又為對方解圍:“女性最美好的是共情。”
“人生導師葉教授”在代際關系中分寸感拿捏得剛剛好,至于舞臺表現,仁者見仁。

葉童
鄧萃雯一直有港星的傳統敬業精神,字典里沒有陳德容那種“需要時刻照顧情緒”。一句“不要小看港女”,讓人看到鄧翠雯堅韌又可愛的一面;當團隊意見分裂時,她一句“不行就推翻重來”穩住軍心。沒有炸裂舞臺,燃燒的是生命力,她用高情商活成了“姐圈HR”。

鄧萃雯
接下來說說最有意思的事兒。有唱跳實力的王蓉被早早淘汰,被指劃水的陳德容堅如磐石。

黃英、陳德容、王蓉合作一公舞臺《免我蹉跎苦》
王蓉初舞臺和一公舞臺均展現專業唱跳水準,全開麥演唱+高難度后空翻,即使高光片段被刪減,也難掩其光芒。所以她的淘汰導致網友意難平,“復活王蓉”的聲音不斷。

王蓉
淘汰后,王蓉的商演報價翻倍,音樂節邀約及品牌合作增加。其直播片段播放量突破5000萬,微博粉絲激增,路人緣顯著提升。她還受邀擔任音綜《讓我來唱》《天賜的聲音》導師,被網友戲稱為“熹妃回宮”。
47歲的王蓉成了臺下最大的贏家。能不能進而完成自身的浪姐長尾效應,還是看運。從某種角度來說,王蓉與乘風也是互相成全,有實力的藝人給節目帶來高熱話題,而綜藝大IP也給藝人帶來更多曝光機會。
綜藝歸根結底是注意力經濟。很多爆款綜藝數年長跑之后,都會面臨“中年危機”,但這危機也有可能是轉機。本季乘風官宣陣容時,其實外界并不看好:嘉賓年齡跨度大,專業唱跳藝人比重小,流量藝人欠缺。但節目上線后,話題熱度也是不缺的,一到周末就霸榜。
雖然每到抓馬劇情,筆者往往快進,但在姐姐們自然流露之處正常播放,重拾開心。
卡琳娜對吳宣儀毫不掩飾的贊賞和支持,讓吳宣儀感受到了許久沒有過的溫暖和當初做女團時的狀態。
王珞丹和譚薇的彼此相信,相互依靠,一起并肩向前走,還有什么比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更讓人動容。
如果舞臺表演能再提升一下,加上“girls help girls”的情緒內核,足夠了。至于那些“職場生存36計”,其實,精品化短劇賽道都不用了。
女性成長的終極奧義,從來不是資本市場內的雌競戲碼,而是面對各種人生境遇,像葉童的包容、王蓉的堅韌、鄧萃雯的擔當,那些撕掉身份后的真誠與努力,才真正談得上是與大眾共情的乘風破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