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慧菜場團標試驗:標準化的同時還能保留個性化嗎?

上海首個菜市場智慧化團體標準已于2024年1月發布。 該標準由企業發起,這意味著在政府主導的宏觀政策框架外,菜市場的智慧改造及運營擁有了實用型工具,可以在微觀操作及品牌建設層面得到指引,從而向數字化轉型探索。
作為生鮮零售的末端,菜市場是城市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線下場所。如今,菜市場不僅自身發展受限制,還面臨著生鮮電商、社區生鮮店、連鎖商超的多重沖擊。在此背景下,數字化轉型能否助力菜場實現突圍?
為此,研究員研究了團標文件細則,就該團標落地后的執行情況走訪了相關菜市場進行調研,并采訪了團標企業發起者、行業協會及零售策略專家,力圖梳理出傳統菜市場推行行業新規背后的深層邏輯,探討數字化對生鮮零售業的長遠價值。
團標為菜場智慧化改造提供實施路徑
這份名為《菜市場智慧經營管理服務認證要求》的團標文件,規范了菜市場智慧經營的含義: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智能化經營管理,具備信息實時化、具體化、可視化,及智能支付、智能監管、數據分析及信息發布等能力。

智慧化菜場改造及運營的團體標準文件。本文圖片均由曹怡婷 攝
與宏觀政策不同,該份企業主導的團體標準則更聚焦智慧菜場經營管理的具體服務、管理制度及認證評價要求,內容涵蓋交易服務、數據應用、會員服務、認證模式等細節,并制定了定性和量化標準。總體來說,該團標為菜場智慧化改造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管理工具。
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市場管理科負責人朱望元介紹,公司從2020年開展菜市場智慧改造以來,就期望能通過標準化的建立,實現可復制的改造路徑。“團標是這些年來我們做智慧化改造的經驗總結,是一線實踐的成果。這份業內首創的標準也是一本操作細則,旨在樹立可借鑒的智慧化管理行業新標準。 ”據悉,目前美天旗下17家菜市場,已有3家菜場落地該項團標。

美天玉屏菜市場,內部環境整潔明亮。
一家傳統的生鮮零售企業,為何要投入大量成本進行數字化轉型?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志君認為,菜場作為民生保障型的特殊零售業,發展起點低,經營主體缺乏企業化管理的概念。“從計劃經濟時期到改革開放初期,再到市場化轉型期,最后到連鎖化及品牌期,菜市場經歷了多輪經營模式的變更。行業急需全面的升級,不能沉浸在當房東穩穩收租的回憶里,而是要把失去的運營能力給撿回來。”
在比較官方文件及上述團標后,不難發現:上海市商務委主導的建設標準明確了菜場智慧化改造的目的和方向,而團體標準則是在微觀落地層面做了細化和補充,提供了具體實施的路徑。兩者結合將共同推動上海菜市場智慧化發展,形成 “政府統籌 — 行業規范 — 企業執行” 的立體化格局。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認為,上海美天副食品有限公司發布的團體標準,有助于市場建立智慧管理系統、提升市場管理與服務水平。“歡迎企業開展類似創新,期待團體標準利用智慧化手段,讓所屬菜市場的每項工作形成管理閉環。”
配備AED的菜市場煙火氣背后的智慧運營
執行智慧菜場團體標準的菜場,其日常的運營情況如何?研究員來到美天玉屏菜市場進行了實地調研。
進入市場后,映入眼簾的是明亮開闊的室內環境。以市民的直觀體驗而言,執行團標要求的菜市場,更接近于大型商超。黑色名牌懸掛于每個攤位上方,標示不同的菜品大類及細分種類,既清晰又直觀。從市場內部的生鮮商品的分區規劃、攤位上菜品的陳列、室內動線及導視系統來看,都更符合當下的消費習慣。
事實上,執行團標的菜場在提供基礎數字化設施和保供數據調控功能的同時,提供了更多便民舉措。比如,在市場的墻面上就懸掛著一部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設備在傳統菜場、甚至在連鎖商超中都不太多見。

美天玉屏菜市場,墻面上的AED設備。
玉屏菜市場負責人徐先生介紹,團標明確要求每個菜場都必須配備一名急救人員 、一個急救箱、一臺AED除顫器。“我們員工都經過心肺復蘇的專業培訓,以確保當日市場內至少有一位員工,能在市民突發意外的時候盡快展開搶救。”
目前,團標規范下的智慧系統已經落實到日常的巡場管理中。例如,食安檢測、進貨臺賬、衛生清潔、不可食用肉回收處理等工作,均能通過手機端隨時進行核查。從管理處的后臺系統中,可以看到,玉屏南路菜市場的后臺系統中還包含更多深度功能,例如會員服務、營銷活動等更關注消費體驗的內容。

菜場管理人員的手機端管理系統,能隨時核查日常工作。
傳統菜市場利用智慧手段提升服務及運營,背后折射出其不小的生存壓力。近年來,生鮮電商通過規模化采購和供應鏈優化,部分商品價格已接近傳統菜市場。永輝、沃爾瑪等商超通過標準化商品和會員體系吸引了一批中高端消費者,而錢大媽、百果園等社區生鮮店則以 “極致新鮮” 搶占社區流量。此外,部分老年消費者也習慣了社區團購等線上購物方式,分流了菜場的部分客群。
顧志君認為,菜市場與有互聯網底色的生鮮零售企業不同,“菜市場和盒馬(等電商生鮮零售)的消費人群是不重疊的。一來,菜市場客群對菜品新鮮度及價格都很敏感。二來,他們享受在市場中自己挑選、與攤販議價的過程,十分在意‘所見即所得’,而這是電商所不具備的。”
利用智慧手段更好地服務于主流客群。這也正是團體標準文件將會員服務、營銷活動、緊急醫療救助、特殊人群保障等增加消費者體驗感的內容,予以標準化的原因。朱望元表示,期望通過這些新舉措,幫助菜場這一傳統生鮮零售場景向著提升服務品質、實現精細化管理的方向過渡。“我們期待消費者能多走進實體商業,體驗到菜場煙火氣和數字科技結合的新消費場景。”
數字化轉型的前提是不失自身特色
多位零售業資深人士及策略專家認為,大數據有助于重塑生鮮零售的價值鏈條,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如何利用數據分析發揮出自身長項。未來,傳統菜市場或許能迎來新的商業機遇。

美天旗下17家菜場于4月15日12:00截止的當日實時銷售數據匯總。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行業創新與發展部主任田芮豐解釋,要高度重視大數據對運營優化的作用。他強調,數字化賦能生鮮零售業,技術只是底層,更重要的是基于消費場景,優化服務和商品,而其最終目的是提高經營效率。“運營優化的前提是,不能丟失自己的固有優勢。收集到大數據后,首先要解決的是——了解自己是誰,服務的又是誰?不應硬搬其他同行的運營模式。”
菜市場利用數字化手段做轉型嘗試時,會遇到哪些挑戰?對此,埃森哲大中華區Song事業部董事總經理賀世達做出了一些分析:
一、菜場與商超的經營屬性不同,數據收集難度較大。商超有自身供應鏈和品牌,而菜場則由個體經營戶提供數據,整合市場數據并有效分析的難度高。目前生鮮零售業數字賦能,多集中在連鎖品牌門店、大型商超這類單一運營主體。商超可根據大數據進行POI分析(Point of Interest),根據商圈及人群消費習慣提升消費體驗。未來智慧型菜場若能實現類似功能,則值得期待。
二、菜場利用大數據進行空間優化,難以做到精細化。數字化手段能助力企業在門店選址、供應鏈優化、商品陳列等方面得到提升。當下常見手段,是通過 Wi-Fi和攝像頭等設備分析場域空間的流通,從而分析人流聚集點及消費傾向。然而,這類技術成本投入較大,更適用于面積有限的單體門店,菜場等大面積消費場景則有待考察。況且,AI智能秤無法識別肉類等商品,導致數據分析存在缺失,仍需等待技術迭代。
三、菜場相比其他生鮮零售業,較難調動小經營戶的能動性。只有讓員工從實際工作中獲益,如降低員工的操作難度、減少流程步驟等,才能使零售的數字化舉措能長期執行下去。菜市場與經營戶,并不是商超和店員之間的雇傭關系,如何讓經營戶理解和執行智慧系統及其他數字化手段,是一道難題。
傳統菜市場運用數字化手段轉型,其關鍵是要突破過往的“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因為數據比經驗更真實。
數字化賦能生鮮零售行業的路徑是:一,可通過需求預測、損耗控制等實現市場降本。二,提升采購、銷售、配送效率從而實現供應鏈增效。三,利用數據洞察開發定制化的產品與新場景,拓展商業模式。
至于傳統菜市場的定位問題,則應從運營服務的角度來看待。菜市場是提供經營場所的服務方,與經營戶是租賃關系,可多利用智慧系統提升市場整體服務水平。如,利用數據分析提供進貨渠道建議,或對空間布局做出優化,讓整體市場氛圍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公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歡迎前往征訂公告頁面,獲取更多訂閱資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