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了“一日頂流”又能如何?
評論家李敬澤說,“小說就該是一次事件、一場危機,是你沒想到的東西突然水落石出、白刃相見,由此,小說成為了震驚和冒險、覺悟和召喚”。小說家李洱認為,AI可以寫很多作品,也許能達到95分,但寫作仍然有意義。
當一個普通人意外成為“頂流”,虛擬世界會如何改變現實?互聯網如何成就人也摧毀人?今天當流量成為天羅地網,我們還能否破網而出?
最近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作家石一楓《一日頂流》講述一對北京“宅男”父子,父親是網絡技術“大神”,卻沉迷虛擬世界不能自拔;兒子是當下的“躺平”一族,卻因為一次直播事故莫名成了頂流網紅。兒子一心只想躲避眾人之眼,父親卻在這時主動“暴露”,試圖借兒子的流量尋找失散在虛擬世界的知己“老神”……

《一日頂流》書封
談及《一日頂流》創作的緣起,石一楓表示,“一個人在日常生活里有很多的身份,而近幾年又多了一個重要的新身份,就是網絡身份。比如你有網名,有‘人設’,有‘賽道’,再比如網絡身份也有不同的地位,比如你有多少粉絲,多少流量,多大影響力。這是附加在當代中國人身上的另一重新身份,也是新生活、新事物。文藝復興以后,人似乎變得極其特殊,但是今天,我們發現AI時代,人的特殊性好像又要被取消了。”
在新書發布會上,嘉賓們與作者一起從小說出發,談起網絡時代的人之為人、相處與自處。
作家李洱談道,很多人或許都會有“一日頂流”的經驗,比如董宇輝,比如很多活躍在互聯網上的“網紅”,“我們現在所說的網紅、頂流這些詞都建立在人和機器的關系問題上,當AI、當DeepSeek、當人工智能在今天如此成為一個醒目的現實,并且作用于每個人生活的時候,我們人類將會面對什么。李洱指出,“《一日頂流》探討的是在這個時代人的位置,人如何重新建立各種各樣新型的關系?!?/p>
李洱
評論家劉大先認為,我們當今每個人都要面臨一個悖論——人的肉身跟外界環境之間速度不匹配,“速度不匹配會帶來邊界流動,外在的、表象的東西迅速發生變化,但人性的內核跟幾千年前也沒有太大差別,亞里士多德時代、孔子時代,他們留下的一些箴言我們現在依然覺得很熟悉。小說主人公就是正常的普通人,結果有朝一日突然成了頂流,他要怎樣去過自己的生活?小說由此獲得了更復雜的意味?!?/p>
評論家李敬澤評價石一楓的小說時曾說,“小說就該是一次事件、一場危機,是你沒想到的東西突然水落石出、白刃相見,由此,小說成為了震驚和冒險、覺悟和召喚?!睂κ粭骱退娜宋飦碚f,《一日頂流》就是一次冒險的旅程。
李洱認為,AI可以寫很多作品,可以寫出85分以上的作品,“AI寫的一些短篇小說或者詩歌,有人甚至說能達到95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作仍然有意義,閱讀仍然有意義。我們以前說文學的功能是知識的作用、教育的作用,現在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反省的作用——在AI的出現之后,我們把小說寫作、文學當成一種話語實踐的時候,對它的意義應該重新去認識?!?/p>
據悉,由石一楓長篇小說《借命而生》改編的同名影視劇即將上線,秦昊、韓庚、鐘楚曦主演。

石一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