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創紀錄!南向資金今年凈流入已超6000億港元,港股緣何被爆買?
南向資金今年來凈流入額已超6000億港元。
4月17日,南向資金凈流入23.08億港元,至此,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已經凈流入6044.61億港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南向資金的堅定布局,本質是“低估值+政策紅利+產業升級”的長期邏輯催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展望后市,市場觀點認為,港股市場仍具備結構性支撐。

4月以來凈流入超1600億港元
4月以來,美國關稅風暴引起全球市場波動加劇,南向資金卻逆勢掀起“掃貨潮”。
截至4月17日,南向資金本月累計凈流入額達到1658.08億港元。僅4月9日當天,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超355億港元,刷新了有史以來單日凈買入額新高。
據中金公司3月中旬發布的研報,本輪南向資金流入始于2024年10月,春節后開始加速,呈現出規模大、速度快的現象。2024年11月、今年1月和2月的日均凈流入均超50億港元。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已經凈流入6044.61億港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并已超過2022年、2023年的全年凈買入額。今年年初以來的69個交易日中,南向資金有27個交易日凈流入超100億港元。
行業方面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對金融、信息技術、可選消費行業持倉市值居前,分別達10317.34億港元、9296.68億港元、5976.70億港元,對通訊服務行業持倉市值超4400億港元,對能源行業持倉市值超3100億港元。
個股方面,Wind數據顯示,近3個月,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中國移動最受南向資金青睞,凈買入金額居于前列,分別達930.9億港元、201.1億港元、170.36億港元。小米集團獲南向資金加倉158.89億港元,快手獲加倉98.7億港元、中芯國際均獲加倉90.72億港元,美團獲加倉超70億港元。

總體來看,南向資金尤為偏愛港股科技股。以南向資金涌入速度較快的上周(4月7日至4月11日)為例,該周南向資金凈流入822.53億港元,重點加倉互聯網科技巨頭。交銀國際的研報顯示,流入居前三的企業均為互聯網公司,分別為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小米集團,分別凈買入99億港元、92億港元、66億港元。此外,美團、中芯國際、泡泡瑪特、快手等多只個股也受到南向資金青睞,位居凈買入個股前列。

南向資金堅定布局
南向資金為何大手筆“掃貨”港股?多位市場人士均提及了估值方面的因素。
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認為,盡管港股市場受關稅沖擊一度大幅下挫,但南向資金仍保持凈流入態勢,反映出市場外資金對港股中長期投資價值的持續看好。從估值角度看,經歷此輪回調后,港股科技板塊已回歸至合理區間,恒生科技指數基本回落至2月初行情啟動前的水平,當前估值吸引力再度凸顯。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南向資金的堅定布局,本質是“低估值+政策紅利+產業升級”的長期邏輯催化共同作用的結果。相比美股,恒生指數及恒生科指的估值都有較大折讓,如恒生科指的PE只有15倍,而納指有22倍。港股科技板塊的估值優勢顯著。這種低估值吸引了南向資金逆勢“抄底”,尤其是科技龍頭如阿里、騰訊、小米等,其2024年凈利潤增速超30%的個股占比達50%。
另外,港股紅利藍籌(如中國移動、中海油)股息率普遍高于A股同類公司,在國內無風險利率下行背景下,成為南向資金配置的“安全墊”。
“本輪港股上漲行情主要受AI估值重估敘事驅動,配置集中于科網龍頭股,而其他多數板塊估值提升相對有限。內地資金配置壓力猶存的情況下,港股高股息板塊對內資仍保持較強吸引力?!苯汇y國際研報稱。
顏招駿進一步指出,港股科技股在AI產業鏈布局更“純正”,涵蓋芯片(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大模型(阿里、騰訊)、應用(美團、快手)等全鏈條。泡泡瑪特、小米、毛戈平等新消費龍頭在港股稀缺性顯著,疊加政策推動擴內需,吸引南向資金加倉。
不過,卜益力提醒,在短期技術性反彈后,南向資金流入速度有所放緩。關稅因素確實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壓制,預計短期內南向資金將改變此前“越漲越買”的追漲模式,轉而采取“逢低吸納”的波段操作策略。
港股市場仍有結構性支撐
展望后市,交銀國際研報觀點認為,港股市場仍具備結構性支撐。從結構來看,港股多數板塊以內需導向為主。隨著外部環境面臨不確定性,內需政策預計將進一步加碼為港股提供支撐。此外,AI、智駕、機器人等行業的技術升級和進步推動下,后市仍存結構性的主題行情催化。
此外,該機構指出,外資尤其是長線資金整體倉位維持偏低。因此,即便全球避險情緒上升,對港股的拋壓可能仍相對有限。且上周調整后,港股性價比再度回升,有望吸引部分全球再平衡資金的流入。
“當前恒指波幅指數已從高位顯著回落,我們認為港股的波幅將會逐漸收窄,市場逐漸從4月初單邊向下趨勢轉為雙向波動震蕩為主。”顏招駿說,“恒生指數及恒生科指短期在地緣政治風險及盈利下修壓力下或難以重回4月4日的收盤價,但是持續不斷的南下資金、擴內需政策預期及AI的產業催化都是港股托底的力量。關于3月兩會后具體政策的加快落實將有望繼續支撐市場情緒。”
卜益力表示,展望后市,在基本面持續改善和估值優勢的雙重支撐下,港股市場仍具備顯著投資價值。建議投資者采取“低位布局、長期持有”的策略,以更好把握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
“在當前關稅背景下港股也受到了劇烈的沖擊,短期內導致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但是隨著我國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港股估值的優勢,自主可控的邏輯都給港股未來投資增添了機會??傮w而言雖然短期和中期內會面臨一些波動和挑戰,但長期來看,港股市場具有一定的韌性和適應性?!北诨①Y本基金經理張小東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