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是什么,堅定了外資企業“在浦東為世界”的決心?
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外資企業對中國是否有信心?
4月14日,國際化工巨頭巴斯夫的聚氨酯減振元件(Cellasto)業務宣布,在上海投資約5億元人民幣建設第二套裝置,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
今年3月底,奧的斯中國區總部遷至浦東前灘。奧的斯中國區總裁羅小莉稱,隨著城市煥新和智慧城市擴展,中國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需求正在攀升。
同在今年3月,路易達孚宣布在中國山東新增項目,復制浦東經驗。路易達孚集團北亞區首席執行官兼北亞區谷物油籽平臺總經理陳嘉淵感嘆,“以前我們想的是怎么樣把國外好的東西搬到中國來,現在,我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浦東,為世界。”
浦東新區是上海外資企業最集聚的區域 。4月18日,浦東將迎來開發開放35周年紀念日。澎湃新聞記者采訪了部分在上海浦東扎根的外資企業負責人,他們用多年的發展經歷告訴世人:下一個投資熱土,仍然是中國。

4月14日,巴斯夫聚氨酯減振元件(Cellasto)業務宣布,在上海投資約5億元人民幣建設第二套裝置,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 攝影:黃日閱
信心:投資5億元擴大工廠規模
2025年4月14日,巴斯夫聚氨酯減振元件(Cellasto)業務宣布在上海投資約5億元人民幣建設第二套裝置,作為降噪、減振與舒適性(NVH)解決方案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巴斯夫聚氨酯減振元件業務此次擴產,旨在把握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
新設施將配備現代化模具生產線,計劃于2027年建成投產,總產能預計提升近 70%。
巴斯夫副總裁、浦東基地總經理徐毅斌親歷了浦東的飛速發展,他之前的十多年在曾在巴斯夫多個業務部門和生產基地任職過。徐毅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1994年開始,巴斯夫就在浦東投資運營生產,多次進行增資擴產,伴隨浦東一起成長,位于高橋鎮的巴斯夫浦東科創園如今已成為巴斯夫全球業務開展的樞紐之一。
徐毅斌介紹,巴斯夫浦東基地從多年前的單一生產基地,如今已經轉型為集研發、生產、市場與銷售及職能部門于一體的綜合基地。得益于與本地研發能力的整合,浦東基地將新工藝、新配方運用到新材料、新產品中,從而推動下游行業的蓬勃發展,其中包括了新能源汽車、電子產業、消費品等。

浦東世博地區
潛力:超大規模消費市場是最大的確定性
路易達孚也是浦東的老朋友,從1994年開始,在外高橋成立公司。2023年,路易達孚在浦東建立了路易達孚全球研發中心。
“在今天這樣一個錯綜復雜、高度不確定性的世界當中,作為企業而言,尋找最大的確定性,才有利于制定長遠的發展計劃。”路易達孚集團北亞區首席執行官兼北亞區谷物油籽平臺總經理陳嘉淵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道。
什么是確定性?陳嘉淵說,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消費品市場,有龐大的消費群體,這塊市場增長的潛力是最大的確定性。
陳嘉淵說,中國市場不斷有新技術、新應用落地,“以前我們想的是怎么樣把好的東西搬到中國來,現在,我們的目的是‘在浦東為世界’,想得更多的是怎樣把一些中國好的東西,本土化做到極致之后,帶出去,服務于全世界的需求。”
奧的斯是全球電梯和自動扶梯制造、安裝及服務領域的領先企業。2025年3月底,奧的斯中國區總部遷至浦東前灘。奧的斯中國區總裁羅小莉稱,隨著城市煥新和智慧城市擴展,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需求正在攀升。
“上海是奧的斯中國地區總部的所在地,也是我們創新的基地。在上海奧的斯全球研發中心,我們開發了數字化智能電梯、自動扶梯、數字化服務,除了滿足中國客戶需求,也輸送到全球市場。我們研發的超級電梯Smart Cab刷新了乘客體驗,在上海開發、也在上海(浦東美術館)投用,成為全球第一臺安裝使用的超級電梯。”羅小莉透露,今年11月,奧的斯將繼續參加進博會,發布前沿產品和技術。

浦東陸家嘴
賦能:創新研發和產業鏈升級
上海海拉電子是佛瑞亞海拉全球規模最大、產品種類最豐富、自動化水平最高的電子工廠,也是其亞太區汽車電子研發中心之一。
佛瑞亞海拉中國區電子事業部執行副總裁白彬毅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上海海拉電子1995年落戶浦東,目前有1700名員工,近三分之一都是研發人員。2021年完成廠房二期的擴建,使產能實現了翻倍。
“最開始我們的供應鏈幾乎全進口,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已經盡可能實現國產化。”白彬毅說道,每年公司將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創新孵化平臺也在浦東落戶,投資領域廣泛,涵蓋智能網聯、智能駕駛,為智能出行領域的創新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持。
馬勒集團是總部位于德國斯圖加特的汽車行業全球領先的開發伙伴和零部件供應商。2004年,上海馬勒熱系統有限公司搬遷至浦東新區。如今,公司銷售額從成立初期的2億元人民幣,猛增到近40億元人民幣。
“浦東新區完備齊全的上下游產業鏈賦能了企業發展,同時馬勒的解決方案也對上下游企業進行技術賦能和生態賦能。”該公司中國區總裁沈梁玉說道。

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
持續性: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開發開放、自貿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引領區……浦東持續為外資企業,輸送政策和優化營商環境福利。
2025年3月27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發展若干規定》頒布。其中第十三條規定,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在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針對開展跨境套期保值業務的大宗商品生產或者跨國貿易的企業,制定相關管理辦法。
“對我們這個行業來說,過去20多年,對于這類后期保值的業務,它會涉及金融市場分割的問題,成為大宗商品跨境企業的一個痛點。”陳嘉淵分析,浦東新區這一規定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向和思路,“有了這個工具之后,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經營運輸工具來管理生產的風險,可以為中國的消費者提供更加穩定持續的生產和消費計劃,保證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性。”
富士膠片(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財務部長、總經理室室長姚佳鋒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2001年成立以來,富士扎根浦東。在浦東新區的前瞻性政策支持下,2019年,富士設立了中國區域資金池,通過不斷拓展,現已覆蓋了幾乎集團旗下所有在華企業,并在去年6月,成為了陸家嘴金融城首批財資中心之一。
“這些舉措不僅降低了企業跨境融資成本與匯率風險,更實現了集團資源的高效配置,為業務拓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進一步強化了地區總部功能。”姚佳鋒說道。
外資企業在上海,未來仍舊可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