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白鹿、歐豪談《北上》:把運河的故事續寫下去
以大運河為背景創作的電視劇作品不多,關于運河的創作,既需要宏闊歷史視野,又要兼具當代文化價值觀照。最近播出的電視劇《北上》,在是連接傳統中國的“慢”與現代中國的“快”上,做出了積極的嘗試。
《北上》改編自徐則臣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勾勒出京杭大運河沿岸獨特的地理風貌與人文風情,故事聚焦于一個運河沿岸的小院,以一群普通“90后”青年的視角,展現運河如何融入他們的成長。4月14日,電視劇《北上》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主創介紹,為呈現運河風情與時代景觀,《北上》劇組采風昆山八城老街、蘇州古城、無錫三國水滸城、以及大運河博物館等地,也在劇中深度植入昆曲、評話、竹雕、蘇繡等各種非遺元素,通過淮陽菜油墩子等運河美食展示了運河風情。

《北上》劇照
原著作者徐則臣表示,作為一個江蘇人,能夠看到自己對運河的感情在這部劇當中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傳播和輻射,這本身是非常讓人喜悅的,“從《北上》播出以后一直喜訊不斷,淮安那邊跟我說,現在覺得花街有點短了,盛不下那么多游客。我老家是連云港東海,是產水晶的,當地說水晶現在賣得特別火爆,為了應對源源不斷的客商和游人,我們水晶城已經開始24小時營業了。”
徐則臣對于運河的情感,讓《北上》的總制片人張書維心有戚戚,他認為,花街既是地理坐標更是游子心中永不坍塌的精神圖騰,徐則臣書寫運河是在用水的流動性解構故鄉的永恒性,運河是一面鏡子,映照著每一個中國人關于根與運行的生命辯證法。“舊邦新命,運河的舊邦是千年文脈的厚土,而新命需要由今天花街上的青年來續寫。”
徐則臣對于運河的這一份情感也傳遞到年輕的演員這里,夏鳳華飾演者白鹿談道,自己也是在運河邊上長大的,“我眼中大運河就像我們劇中所呈現的一般,是一個充滿市井生活氣息的地方,見證著無數人的命運起伏,承載著運河人的生活百態。能夠飾演一部與家鄉有關的戲,真的我非常地幸運,我希望我可以盡自己的所能將運河兒女的時代精神演繹出來,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到時代的變化。”
與她之前飾演的角色截然不同,夏鳳華的人生基調是風風火火、天不怕地不怕。“生活和時間的磨礪漸漸地將她錘煉得更加沉穩。在北京創業的歲月里,夏鳳華將她承包的快遞站包裝得仿佛像一個溫馨的小家,她以一個異鄉人的同理心為同是游子的員工創造了另一個家,她就像那條貫穿她始終的運河把一切風浪波折都隱去,唯留下靜水深流與綿綿不絕,給許多人帶來生活的希望。”白鹿說。

白鹿飾演夏鳳華
為了表示要塑造夏鳳華這個角色的決心,白鹿經歷了從外形到心靈的雙重蛻變,“剪短發、戴鋼牙、涂黑皮膚是我與夏鳳華這個角色的初見。在劇本中了解夏鳳華的奮斗史是我與她相識的過程,而從她身上煥發出的精神氣質則是我與她之間的心靈交互。是夏鳳華讓我站在古運河畔,觸摸到運河水系的青年精神。我們劇中有一句旁白我也非常喜歡——‘時代的浪潮最終還是勢不可當地在每一個人身上留下了印記’,我與夏鳳華身上都留下了時候我們自己的時代印記,是她告訴了我作為年輕一代要時刻保持拼搏進取責任擔當的精神,持續在自己的領域中發光發熱。”

白鹿現場發言
謝望和的飾演者歐豪介紹,自己與角色有許多相似之處,“望和是在運河邊長大,我是在海邊長大,他們家跑船我們家也跑船,他們是河運,我們是海運。家庭都曾經經歷過時代變遷所帶來的風吹雨打,所以從人物個性來看,我們都是少說多做、行動力較強的一類人。”
劇中有一段臺詞很觸動歐豪——“在運力不足的時候船老大的地位是很高的,可惜時代過去了,他們還活在過去,活在過去的輝煌榮譽里”。在歐豪眼里,運河不是布景,而是時代的見證者,更是一個無聲的主角。“運河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河流,更是承載著無數普通人潮起沉浮的命運航道。因為與謝望和相似的成長軌跡,我深知運河上的每一艘船對每一個家庭而言,意義遠不止養家糊口這么簡單,其中還蘊含著深沉的情感。”

歐豪 現場發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