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世界噪音日|“好房子”的噪聲標準:臥室上限30分貝
4月16日是世界噪音日。生活在都市里,忍受噪音似乎已成為一門必修課。從清晨睡眼惺忪,對面樓裝修鉆墻入耳開始,到深夜熄燈閉眼,樓上洗衣機排水助眠結束。因噪音擾民引發的鄰里糾紛更是屢見不鮮。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3月底發布的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就是為了減少噪聲擾民的問題,對住宅的噪聲限值、隔聲限值提出了新要求。
噪聲污染的問題有多嚴重?生態環境部發表的《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管理平臺一年接到的25.5萬多件投訴中,噪聲擾民一項就占了61.3%,名列各類環境污染要素第1名。

除了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管理平臺,《報告》還梳理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以及生態環境、公安、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受理的各種噪聲投訴案件,整個2023年達到了570.6萬件,比上一年增加了120萬件。相當于每1000個人里,就為噪音問題舉報了4次。
其中,社會生活噪聲投訴舉報占比高達 68.4%,穩居各類噪聲投訴之首。這些社會生活噪聲背后也藏著無數真實的生活場景:夜晚,小區樓下燒烤攤食客猜拳行令的喧鬧聲;周末清晨,兒童游樂園的電子設備循環播放著高分貝的兒歌;老舊居民樓內,鄰居家持續數小時的物品拖拽聲、家具挪動聲……
為什么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噪聲投訴卻在逐年攀升?噪音除了忍受,還有其他方法嗎?
“好房子”新規,填補電梯噪聲規范空白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讓我們居住體驗更加舒適的設備,也在增加噪聲源。
比如讓老年人免于爬樓辛勞的電梯。它的工作聲雖然沒有廣場舞音樂等聲音來得分貝高,但持續不間斷的“嗡嗡”聲,是一種低頻噪音污染,同樣嚴重影響居民睡眠和身心健康。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國內電梯存量已突破1100萬臺,而在5年前,這個數字還是709.75萬臺。隨著電梯的增多,與之相關的噪音投訴也隨之升高。
越來越多無可避免的噪聲源,也推動著住房隔聲標準的革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規范》,就對電梯、水泵、變壓器等共用設施設備以及空調外機傳至室內的噪聲,都做了具體限值,傳至臥室的低頻噪聲不能超過30分貝,起居室上限是40分貝,填補了這一部分的規范空白。

鄰居噪聲多,或是房子隔音太差
除了電梯、空調等設備,《規范》還圍繞排水噪聲限值、門窗隔聲等設置了更高的標準,例如臥室、起居室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指標從 “不應大于 75 分貝” 提升至 “不應大于 65 分貝”。
對居民來說,這一標準的改變具體意味著什么呢?澎湃新聞查閱到了被多份研究引用的《不同標準下聽聞感受室內背景噪聲調查表》,其研究顯示,當臥室、起居室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壓級處于 65-75 分貝之間時,樓下還可以在夜晚聽見樓上的腳步聲,一旦有孩子跑跳,睡眠就極易被影響;而當指標小于 65 分貝時,哪怕孩子在樓上奔跑嬉戲,傳到樓下的聲音也會變得微弱。

除了上下鄰居之間的樓板,把左右鄰居分隔開的分戶墻的隔音標準也在不斷提高。
2015年前的房子所適用的標準為不小于45分貝,這意味著你能聽到隔壁鄰居在說話或者電視聲,而《規范》中所提到的不小于50分貝這一標準,已達到了《建筑隔聲評價標準》中隔聲性能的第8級(頂級為9級),這樣就算隔壁鄰居鬼哭狼嚎般地唱歌,也影響不到你。
住房隔聲新標準的發布,給日益增多的噪音困擾帶來一些新的解決希望。畢竟有些噪音想從聲源上根治,難度極大。所謂“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有些噪音雖然像砂紙般反復摩擦著一部分人的神經,但確實有一部分來自正常的社會活動。我們無法要求嬰兒停止呱呱啼哭、空調不在炎日運轉、禁止樓上晚上起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