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首批換藥患者已出現,兩大減肥藥巨頭比拼的是什么?

澎湃新聞記者 蔣立冬 AI創意
“三天瘦了四斤,不到一個月就瘦了8斤。”
近日,30歲的上海白領小美(化名)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自己使用禮來GLP-1/GIP減肥藥替爾泊肽的“戰績”。出于對瘦的追求,也疊加對新型減肥藥的好奇,在替爾泊肽之前,小美以及身邊同事還使用過諾和諾德的GLP-1減肥藥司美格魯肽,“最夸張的時候,公司的冰箱里面存的都是大家的司美格魯肽藥盒。”
由于在醫療健康行業工作,小美和身邊很多人對減肥藥的最新進展都相對了解,如今像她一樣從司美格魯肽轉向嘗試使用替爾泊肽減肥的人也不在少數。小美笑稱:“我們可能是國內首批兩種減肥藥都試過的人。”事實上,更換減肥藥也并非沒有先例。2022年底,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曾在社交平臺公開“種草”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而這位名人在2024年底卻透露,自己已轉向使用禮來的減肥藥。
患者換減肥藥的動作背后是兩款明星減肥藥激烈競爭的縮影。在中國市場,上述兩款明星減肥藥也于2024年獲批,并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宣布實現商業化上市。近期,澎湃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前,兩款明星品種在中國競爭態勢相當膠著,有減肥藥需求的人士以及部分醫藥專業人士對司美格魯肽的品牌認知更強,但對于禮來的減肥藥因為雙靶點的特點,也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使用。
進院開減肥藥的人數大增?哪些在影響肥胖人群的用藥抉擇?
目前,中國獲批用于肥胖癥治療的藥物共有5種,除了奧利司他外,其他均為GLP-1藥物,包括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有了藥物治療這一選項,到醫院的肥胖人數有所增加,且以兩款跨國藥企的減肥藥為主。
暨南大學肥胖代謝研究所所長、減重中心主任醫師王存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現在他所在醫院將兩款進口減肥藥都引入了,今年以來,到減重中心開藥減肥的人數明顯增加了,“起碼翻了兩倍”。過去,很多人還是無法接受通過手術減重,甚至害怕,但這部分人對減肥藥就很容易接受。肥胖者可以先用藥物,如果藥物效果不滿意或者副作用大,再考慮減重手術治療就比較容易接受。
“減重的需求一直存在,在減重藥真正獲批之前,很多人持觀望態度,真正批了以后,患者在心態上對這類藥物就更加信任,也愿意到醫院來尋求減肥處方了。”民營醫療機構北京明德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包珊丹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從2024年11月開始,自己所在醫院接診的肥胖患者人數就明顯增加,這得益于減肥藥的獲批上市,也得益于越來越多的減重科普,很多人來醫院之前,對減重藥物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過,并非所有的專業人士都感受到這種增加。上海十院肥胖癥中心主任、曜影醫療內分泌代謝甲狀腺中心曲伸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減重藥目前主要是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目前減重主要以市場及網絡購藥為主,到醫院的患者還不多,使用者多數是減重屢次失敗的患者。
兩款明星減肥藥,到底選擇哪一個?從適應證范圍來看,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的適用人群范圍有所不同。以體重指數(BMI)為例,司美格魯肽的最低要求是27,而替爾泊肽的最低要求是24。在正規醫院渠道,這是患者用藥的第一道門檻。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由于減肥藥具備醫療和消費雙重屬性,使用者對價格往往都不敏感,患者選擇往往受到醫院藥房備貨情況、身邊人推薦、醫生建議等因素的影響。
包珊丹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的醫院有減重版司美格魯肽這款藥,禮來的替爾泊肽還沒有,但已經建議藥房盡快引入這款減肥藥了,這將給患者更多選擇。減肥藥不是誰來都可以使用的,在用藥前需要經過一系列評估。同時排除有無禁忌癥,也需要排除是否曾患有胰腺炎或嚴重高甘油三酯血癥等。如果患者有甲狀腺結節,醫生需要評估結節的情況,參考超聲分級,如果結節不是良性的,可能就不太建議使用這類減肥藥。
醫生的建議也并不總是起效。一位深圳的減肥藥使用者告訴記者,自己在進醫院之前,只知道司美格魯肽這款減肥藥,完全沒聽說過替爾泊肽。這家醫院只有司美格魯肽這款藥,因為是首次使用GLP-1類藥物,醫生也優先推薦司美格魯肽。但因為醫生告知還有替爾泊肽這個選項,考慮到雙靶點效果可能更強,自己還是主動選擇了替爾泊肽,最終憑醫生處方單到院外藥房自費買了藥。
由于減肥藥帶有一定的消費屬性,減肥者的選擇往往還會受身邊人的影響。一位體重最高200斤的肥胖人士告訴記者,自己網購了減重版司美格魯肽,“第一周掉了8斤,第二周每天一兩斤地掉”,大基數的自己對這個結果很滿意。按照他的說法,自己選擇司美格魯肽主要受身邊口碑的影響,他們使用后覺得這個藥挺不錯的,查詢資料看到這個藥的使用比較成熟,目前使用的人比較多。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減重藥相對安全,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副作用。曲伸提醒,一定要按照藥物適應證在醫生指導下應用,而且要配合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免停藥后反彈和肌肉的丟失。
療效還是產能?兩大明星減肥藥的競爭點是什么?
兩大巨頭在減肥藥賽道的競爭由來已久。2024年底,禮來曾公布數據稱,替爾泊肽試驗減重數據擊敗司美格魯肽。對于這項頭對頭研究,禮來向記者表示,患者的藥物治療方案應由醫生和患者共同決策。基于廣泛的臨床研究項目,公司堅信替爾泊肽將成為重要的治療方式。SURMOUNT和SURPASS系列研究覆蓋超過11000名患者,并且這些研究已在重要的醫學雜志上發表,其結果都為替爾泊肽的上市提供了重要依據。
禮來方面強調自身的雙靶點優勢。禮來表示,目前,在中國有多款GLP-1受體激動劑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減重藥物競爭激烈。然而,替爾泊肽與現有的GLP-1受體激動劑不同,是一種新類別的糖尿病藥物。替爾泊肽是全球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GIP/GLP-1受體激動劑,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藥物類別。
對于上述頭對頭研究結果,諾和諾德向記者表示,肥胖癥是一種復雜且需從多方面考慮的疾病,需要一種整體性治療方法,而不僅僅是關注體重數字的變化。公司歡迎更多新治療手段的涌現,滿足患者多樣化的治療需求。
“盡管該領域涌現了新的競爭者,諾和盈(減重版司美格魯肽)仍處于競爭前沿,保持著市場領先地位。公司對諾和盈充滿信心。”在談及自身優勢來說,諾和諾德表示,自2018年以來,司美格魯肽已在完成的臨床研發項目中得到了充分檢驗,并已累計超過2200萬患者暴露年的使用經驗。此外,諾和盈是目前唯一被證實可在超重或肥胖(不合并糖尿病)且已確診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中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風險的肥胖癥治療藥物。
對于兩款明星減肥藥在華競爭態勢,中信證券首席醫療健康產業分析師陳竹分析指出,從兩家外資企業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到,目前,其中國市場銷售收入占比很有限,部分是因為之前產能受限。目前貢獻更多銷售收入占比的是歐美市場,國內市場在它們全球市場的地位排名不高。在國內市場,兩家企業目前的定價不一樣,司美格魯肽降糖版已進入醫保,減重版價格也比較低;替爾泊肽獲批比較晚,目前沒進入醫保,價格也相對比較高;從臨床數據來看,替爾泊肽的療效和副反應相對更好一點。
陳竹還表示,創新藥臨床數據永遠是第一競爭要素,但減肥藥有點偏消費屬性,還要看各家企業的商業化推廣能力。
方正證券醫藥首席分析師周超澤認為,短期來看,由于司美格魯肽降糖版在中國獲批的時間更長,在國內已經有了更長時間的市場教育,無論是肥胖人群還是醫生,短期內可能對司美格魯肽更為熟悉,一定程度影響肥胖患者的用藥選擇,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方面的差距會越來越小。長期來講,兩款明星藥物的競爭主要還是集中在療效上。
對于減肥藥的產能,周超澤認為,產能可能不是大問題,一方面,從公開資料可以看到,兩款藥物都已經不在美國的短缺藥物目錄中了,這說明至少在美國市場兩款藥都可以充分供應;另一方面,外界也可以看到兩家藥企在全球不斷進行產能布局。
當然,諾和諾德、禮來的競爭也不僅僅是兩個單品的競逐賽,在GLP-1靶點之外,兩大巨頭還在不斷擴大管線布局,強化在減肥領域的競爭能力。
諾和諾德布局有“GLP-1+胰淀素”管線,其中,CagriSema是司美格魯肽和新型胰淀素類似物cagrilintide的合劑產品,被看作司美格魯肽這一明星品種的升級版,每周皮下注射一次。諾和諾德此前披露的三期研究數據顯示,其減重效果優于司美格魯肽。此外,今年3月,諾和諾德還與國內的聯邦制藥達成獨家許可協議,獲得一款GLP-1/GIP/GCG三靶點減肥藥UBT251。
禮來多次加碼增肌減脂藥物。2023年7月,禮來以19.25億美元收購Versanis公司,獲得ActRII增肌減脂藥物Bimagrumab。此后的2024年11月,禮來與來凱醫藥簽訂意向臨床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核心產品LAE102針對肥胖適應證的臨床試驗。公開資料顯示,LAE102與GLP-1受體激動劑聯用可進一步減少脂肪并顯著降低GLP -1受體激動劑導致的肌肉流失,使LAE102成為一種高質量體重控制候選藥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