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與唐詩的跨時空對話”暨金中教授新書發布會在燕京理工學院圓滿舉行
金中教授新書《AI遇見李白》發布,科技賦能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4月10日,三河市科學技術協會、燕京理工學院圖書館、人文教育學院與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主辦的“AI與唐詩的跨時空對話”暨金中教授新書發布會在燕京理工學院圖書館舉行。副校長趙鵬、三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鄭建國、華文出版社代表及師生代表50余人參與活動。

AI賦能傳統文化創新
西安交通大學金中教授發布新作《AI遇見李白》,我們看到AI作詩系統“華七”智能生成延申的經典力作,同樣能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在現代科技中的勃勃生機。該系統通過算法模擬唐代詩人李白的創作風格,實現古典詩詞的智能化生成,為傳統文化注入科技活力。

校地聯動推動文化實踐
副校長趙鵬在致辭中表示,金中教授的研究“守正創新”,契合學校閱讀文化節“品書香之美,享閱讀之樂”主題,展現了科技與人文融合的燕理特色。

三河市科協主席鄭建國指出,該項目是“新質生產力在地方文化領域的生動實踐”,未來將深化校地合作,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學術傳承與經典互動
金中教授以《我的詩詞創作、普及與科研之路》為主題,分享其數十年研究心得,并與學生就“AI如何助力詩詞傳播”“青年如何傳承文化”等話題展開討論,現場反響熱烈。

金教授突破傳統創作的思維定式,使詩詞創作與時俱進,嘗試與動漫結合、與AI結合,并與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共同研發詩詞創作計算機程序——人工智能“華七”。金中教授還在個人創作的古體詩中融入現代物理觀念,展現獨特構思。他指出,詩詞創作應適應時代發展變化,用新的方式讓傳統文化獲得新生,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充分展現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前沿科技的融合能力。


會后,《中國科技投資》雜志社張婷記者對金中教授進行專訪。雙方圍繞模擬李白風格的AI詩詞系統“華七”的開發契機、產業發展阻礙及應對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并展望了其在國際市場的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

本次交流聚焦AI與詩詞融合。從創作看,程序能模仿李白風格寫詩,還可強化學習其他詩人風格。投資領域中,其受眾廣泛但面臨技術更新風險。產業方面,存在版權界定、技術倫理等問題,需規范數據使用和標識。在文化交流與傳承上,AI寫詩有望成為讓全球更多人關注詩詞的橋梁,助力傳統文化傳播,前景值得期待。


金中教授簡介
學者、翻譯家、詞作家
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日詩歌研究所所長,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陜西省“六個一批”人才,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委員,中華詩詞學會青年詩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中日詩歌文學、人工智能作詩研究及社會公益歌曲創作。出版專著《詩詞創作原理》《現代詩詞評論》《日本詩歌翻譯論》《AI遇見李白》等。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