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感到無力的時候,我重新拆解了一本滯銷書

瑪麗亞·哈茨斯特凡尼斯(左)接受《享受創業——殿堂級護膚品牌的成長故事》英文版專訪
在生活中,我們害怕改變,害怕突破舒適區,總是為自己找各種借口。畢竟,“舒適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會讓我們沉淪,讓我們難以舍棄。”
文丨劉倩
每次見到這本書的庫存數字,我都會陷入無限自責中。一本傾注了作者心血的好書,就這樣被市場淹沒,默默躺在庫房里。今天,我想重新拆解它,讓更多人從作者的文字中感受到力量。

《享受創業——殿堂級護膚品牌的成長故事》
這本書原本叫《一夜成名》,我們覺得這個名字過于浮夸且有爭議,于是改成了一個中規中矩的名字。現在回想起來,或許這個決定是錯的。如果保留《一夜成名》,也許更能吸引當下讀者的目光,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即使覺得有爭議,也會有人買來一探究竟,思考作者為何敢用如此大膽的表述。

《享受創業——殿堂級護膚品牌的成長故事》英文版HOW TO BE AN OVERNIGHT SUCCESS:MAKING IT IN BUSINESS
其實,本書作者瑪麗亞所謂的“一夜成名”,并非我們通常理解的那種突然的成功。她想傳達的是:你所看到的別人的光鮮,背后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艱辛。那所謂的“一夜成名”,是無數個日夜的默默付出換來的,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關鍵。
這本書篇幅不長,卻濃縮了一位小眾品牌創始人創業路上的精華。作者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小秘密”,我相信,所有創業者和職場中人都能感受到她的真誠。
很多時候,我們熱衷于聆聽成功者的故事,卻很少深入思考他們成功的底層邏輯。成功真的是偶然的嗎?真的存在“一夜成名”嗎?
每一個成功者,都有著豐富多彩的經歷,正如他們在布滿荊棘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最終取得勝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堅定信念:無論如何都要實現自己的目標。而我們普通人,往往缺少的就是這種韌性。
“即使整個世界與你為敵,你也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即使所有人都懷疑你,你也要相信你自己。”(瑪麗亞·哈茨斯特凡尼斯)

我們常常懷揣著偉大的理想,但在反復的猶豫中逐漸淡化,直至消失,最終只是一個未付諸實踐的想法。
一、不想干了
在職場中,“不想干了”這四個字,想必很多人都曾有過這樣的念頭。工作總是在一次次“不想干了”的情緒中勉強完成,但這樣完成的只是工作本身,而非我們的心愿。
在這本書里,瑪麗亞一開始就引導大家審視自己的現狀:現在的工作真的是你想要的嗎?還是迫于無奈不得不做?如果是后者,你有沒有計劃轉換賽道?真的想年紀輕輕就碌碌無為,一眼看到頭嗎?她告訴我們,選擇有多重要。“選擇”是一個簡單的詞,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次選擇讓我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沒有人能保證每次選擇都正確,也許有人一生都選不對,那也許是因為從來沒有聽過內心最真實的呼喊。在生活中,我們害怕改變,害怕突破舒適區,總是為自己找各種借口。畢竟,“舒適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會讓我們沉淪,讓我們難以舍棄。”
二、生命中有很多事情,其意義在于享受過程,并無終點
書中,瑪麗亞多次用“享受”這個詞來描述她的創業歷程。她認為,自己想要長期堅持的事情,一定是能從中獲得享受的,否則毫無意義。在現實中,我們做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何必過于執著于終點呢?只有在享受的過程中慢慢摸索,才能達到一個個階段性的目標,而非所謂的終點。“終點”的意義太過深遠。就像我們做一本書,能預測到它的結局嗎?它可能因熱點爆發而迅速走紅,也可能因運氣不佳而默默無聞,被遺忘在庫房。但即使它真的變成了庫存書,我們也會欣慰地說,至少在制作它的過程中,我用心了,我享受了。正如她所說:“真正的創業者不會幻想一夜暴富,所以我從來都是腳踏實地。”
很多人貿然辭職,奔赴創業之路,但你真的了解自己嗎?在這本書里,瑪麗亞用十個問題讓想創業的人先做好自我的靈魂拷問,看你是不是真的適合創業。因為很多時候,一旦走上了這條路就很難再回頭了。
三、每個人都很焦慮,焦慮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
當下,焦慮似乎成了現代人的口頭禪,打工人、創業者、領導們,甚至退休的老人們,都有各自的焦慮。那焦慮的底層邏輯是什么呢?是恐懼,對未來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在現實中,我們該如何緩解焦慮呢?
瑪麗亞說:誰都會有焦慮,關鍵是要探索如何緩解它,而不是強迫自己不焦慮,這根本不可能。面對讓你焦慮的事情,去直面它,克服恐懼,問問自己怎么解決,解決不了又會怎樣。
你害怕的,瑪麗亞也曾害怕過,她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了十點,試圖幫助大家緩解焦慮情緒。她告訴我們,每當焦慮襲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要逃避!
四、一個團隊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創業團隊以及日常工作的團隊中,除了信念之外,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人了。書中提到“和比我聰明的人工作”,我深以為然。現在大家都很強調認知層面的一致性,如果一個團隊里的人認知不在同一層面,工作中就會產生諸多矛盾,嚴重影響士氣和效率。你一定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和一些人溝通,需要說兩三次他才能懂;而和有的人溝通,可能只說個開頭,他就能心領神會。這種高效的溝通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在一言一行中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工作氛圍更加融洽。
五、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堅持?
任何賽道都競爭激烈,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持續出現在公眾視野里呢?這確實很累,就像自己給自己上了一個磨盤,要不停地向前拉,才能持續前行。普通人會有無力感,成功者亦然。
正如瑪麗亞所說:“有時我們也會停滯不前,覺得已經無路可走,而這正是最需要堅持的時候。那么,如何才能每天都讓自己走得更遠呢?”
她給我們提供了十個小妙招,親測有效。
六、元氣滿滿每一天
每天早上對著鏡子給自己打氣、微笑,這種看似“神經病”的做法,其實很有效。至少可以借助生理上的本能讓自己振作起來。有人會問:我們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平平淡淡混日子不好嗎?如果你真的這么想,那就可以享受自己的選擇。但不要每天抱怨這不公、那不公。別人的幸福是努力得來的,不是躺出來的。
作為一個創業者,瑪麗亞也經常被問到這些問題:“你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什么支持你每天從舒適的被窩里爬起來?作為一個企業家,每天要應對那么多的挑戰,你的能量來源是什么?”她很真誠地分享了自己在低谷時如何重新振作的方法。她真實地說出了不僅是成功者,也是我們普通人會遇到的問題:“我不能撒謊說這一切很容易,因為一路走來確實克服了諸多困難。我也必須說明,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充滿激情。有時一切都很順利,自然感覺春風得意;但也有很多時候諸事不順,感覺整個世界都在與我為敵。”
這本書的作者畢竟是一個成功者,當她以成功者的身份講述一切時,普通人可能會覺得“你成功了你說什么都對”。但瑪麗亞沒有這樣的傲慢態度,她以一個陪伴者的姿態走進我們的生活,把她認為適用于所有人的經驗通過這本書傳遞給我們。她希望她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與啟發,激勵我們追尋自己的事業。
成功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但只要你真心熱愛自己的事業,并且做好了付出艱辛努力的準備,那么成功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當你感到無力時,不妨再啃一啃這本書——它既溫暖又充滿力量。我想,這才是出版物的真正意義所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