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丨“國泰海通”完成世紀合并,中國證券業新旗艦如何鑄造與啟航
“國泰海通”世紀合并正式完成,中國證券業新旗艦來了!
4月11日,國泰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海通”,601211)重組更名上市儀式在上交所舉行。國泰海通A股證券簡稱由“國泰君安”正式變更為“國泰海通”,A股證券代碼“601211”保持不變。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的創新事項以及國際資本市場最復雜的收購合并之一,本次合并項目推進速度遠超市場預期。2024年9月5日晚間,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同步發布公告,正式宣布開啟合并重組,這一中國資本市場、證券行業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事件正式拉開帷幕。
對于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為何啟動合并?市場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三方面必要性十足,一是上海亟需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以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頭部券商合并重組將成為有效途徑。二是本次合并有助于雙方優勢互補,增強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級。三是本次合并有助于優化上海金融國資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本次合并重組有利于整合上海金融國資優勢資源,打造一家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一流投資銀行,有效健全完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要素體系,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影響力,推動上海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之路,更好地服務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另有市場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世紀合并推進速度超預期
4月11日,在國泰海通重組更名上市儀式現場,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與國泰海通簽訂《證券上市協議》,國泰海通A股證券簡稱由“國泰君安”正式變更為“國泰海通”,A股證券代碼“601211”保持不變。
回顧時間線,作為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并重組的首單,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合并重組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雙邊市場吸收合并、上市券商最大的整合案例、2008年以來國際投行界第一大并購項目,涉及多業務牌照與多家境內外上市掛牌子企業。
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的創新事項以及國際資本市場最復雜的收購合并之一,本次合并項目推進速度遠超市場預期。
從時間線看,2024年9月5日,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同步發布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
2024年12月13日,兩家公司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合并重組交易方案等相關議案,僅用時3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公司治理程序。
進入2025年,證監會在1月17日發布公告,批復同意國泰君安以新增59.86億股股份吸收合并海通證券的注冊申請,同意國泰君安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0億元的注冊申請,核準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
3月4日,海通證券A股股票終止上市。海通證券表示,A股股票主動終止上市后,本次合并A股換股實施股權登記日收市后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記在冊的海通證券全體A股股東持有的公司股票將按照1:0.62的比例轉換為國泰君安的A股股票,即每1股海通證券A股股票可以換得0.62股國泰君安A股股票。
3月14日,澎湃新聞記者彼時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泰君安證券與海通證券合并后公司名稱定為“國泰海通”。
3月16日,國泰君安披露了合并后客戶及業務遷移合并安排等重大事項:一是海通證券客戶將轉為合并后公司客戶,由合并后公司提供相關服務。海通證券客戶遷移并入合并后公司后,客戶權益、委托方式、資金轉賬等均保持不變。二是子公司業務與服務均正常開展。三是海通證券客服熱線將變更調整。
4月3日,國泰海通公告了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總裁及高管名單,并明確了新的公司組織架構。
三大必要性
對于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合并,市場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三方面必要性十足。
一是上海亟需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以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頭部券商合并重組將成為有效途徑。
“縱觀全球經濟金融史,投資銀行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現代化進程、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緊密相連,全球主要國際金融中心均擁有一批具有顯著國際影響力的金融機構。相較于美國等成熟市場,我國證券行業規模體量、機構盈利能力還存在明顯差距。”該人士稱。
上述市場人士表示,上海致力于成為新一代國際金融中心,圍繞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加快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市場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產品體系是題中應有之義,培育深耕本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勢在必行。
二是本次合并有助于雙方優勢互補,增強核心功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級。
分析人士指出,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在業務結構、風險管理、數字科技、客戶資源等方面各具特色,雙方通過合并可以形成更強綜合實力。合并后,新機構各項業務將全面提升,符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于建設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目標定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三是本次合并有助于優化上海金融國資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市場人士表示,當前,上海正著力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為上海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上海國資國企積極響應,以新一輪國企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國資布局,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在此背景下,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的合并將催生出一家航母級證券公司,不僅有利于國有資產規模化發展,也將為企業市值提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奠定基礎。”該人士表示。
“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在國泰海通重組更名上市儀式上,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賀青在致辭中表示,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合并重組,對于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好引領證券行業創新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合并重組后,國泰海通將擁有更強大的資本實力、更完善的業務體系、更優秀的專業人才和更廣泛的網絡布局,將更好助力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級。”賀青說。
國泰海通黨委書記、董事長朱健也表示,國泰海通的成立是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是證券行業打造一流投行的重要探索,是上海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成果。
從股權背景看,本次合并的另一項重要背景便是兩家券商同屬上海國資。公開資料顯示,在合并之前,國泰君安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
分析人士稱,強大的金融機構和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關鍵要素,《上海市貫徹〈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支持頭部證券公司加強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打造一流投資銀行”,上海十二屆市委五次全會提出要“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緊緊圍繞‘五個中心’建設加大改革開放突破力度”。
政策暖風頻吹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君+海通”世紀合并的另一大背景,便是政策的支持,中央和相關部門多次強調推動頭部證券公司做優做強。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2023年12月,上海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上海市貫徹〈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支持頭部證券公司加強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并購重組,打造一流投資銀行”。
2024年3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2024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對證券基金機構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新公司管理層及組織架構已明確
目前,國泰海通的管理層及公司組織架構已經明確。
4月3日,國泰君安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選舉了17名董事,包括內部董事3名,為朱健、李俊杰、聶小剛;股東董事8名,為周杰、管蔚、鐘茂軍、陳航標、呂春芳、哈爾曼、孫明輝、陳一江;獨立董事6名,為李仁杰、王國剛、浦永灝、毛付根、陳方若、江憲。股東大會選舉產生的董事將與后續職代會選舉產生的職工董事,共同組成國泰海通第七屆董事會。
股東大會后,國泰海通第七屆董事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選舉朱健擔任公司董事長、周杰擔任副董事長,聘任李俊杰為公司總裁,毛宇星、謝樂斌、羅東原、聶小剛、潘光韜、張信軍、陳忠義、韓志達為公司副總裁,聶小剛兼任公司首席風險官、董事會秘書,張信軍兼任公司首席財務官,趙宏為公司總審計師,俞楓為公司首席信息官,趙慧文為公司合規總監、總法律顧問。
公開資料顯示,朱健,1971年6月出生,現年53歲,工商管理碩士,法學碩士,2023年12月29日起擔任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執行董事。
朱健曾任中國證監會上海證管辦信息調研處副處長,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信息調研處副處長、處長, 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辦公室主任、機構二處處長,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局長助理、副局長,國泰君安證券副總裁,2020年10月至2023年12月任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銀行,601229)副董事長、行長。
公告資料顯示,李俊杰,1975年8月出生,現年49歲,經濟學碩士,2024年1月23日起擔任國泰君安證券總裁,2024年3月20日起擔任國泰君安證券副董事長、執行董事。
李俊杰曾任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助理主任;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管理總部總經理助理、金融管理總部副總經理;國泰君安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公司證券事務代表;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董事長。
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李俊杰任國泰君安證券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監,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兼任國泰君安證券投行事業部總裁、執行委員會主任,2023年5月至今兼任國泰君安證券財富管理委員會總裁。
組織架構方面,根據公告,國泰海通設立了財富管理、研究與機構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固定收益業務、權益業務、信用業務、金融科技等7個業務或管理委員會,設置了41個總部部門。整合后有上海、浙江、北京、深圳、廣東、江蘇等44家分公司。各類子公司將在過渡期內并行運作。
“國君+海通”總資產、歸母凈資產等指標均位居行業第一
從經營情況看,3月28日,國泰君安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3.97億元、同比增長20.0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130.24億元,同比增長38.94%。
截至報告期末,國泰君安總資產首次突破萬億規模,達到1.05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3.22%;基本每股收益為1.39元/股,同比增長41.84%。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通證券A股股票終止上市,國泰君安作為存續公司還披露了模擬合并的2024年度財務報表審閱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模擬合并的公司總資產1.73萬億元、歸母凈資產3283億元,資本實力均位居行業第一;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118.22億元,位居行業第一;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46.03億元,位居行業第一。
對于國泰海通2025年的經營計劃,國泰君安此前在2024年年報中指出,2025年是公司與海通證券完成合并重組邁向新征程的開局之年。就全年的重點任務來看,首先是要持續打磨三大客戶服務體系;其次,全面深化數字化轉型;第三,推進國際化戰略,優化跨境一體化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